鄢氏家族传奇故事系列(一) 枝繁叶茂之家

独上西楼

<p class="ql-block">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华坪温暖的气候便蕴育了生机勃勃的新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洁净的鲤鱼河边一排排高大的垂柳开始吐露着嫩黄的芽。阳光照耀在被微风吹皱的水面上,泛起片片鱼鳞状的金色的光。鸭群在清澈的河里戏水,时不时叼上来一条条小鱼美餐一顿。叽叽喳喳的麻雀在树梢鸣啾。大雁排列成整齐的队伍从天空掠过。正午的时候,一群群光屁股的孩童在河里无忧无虑地游泳、嬉戏,给穿城而过的这条母亲河增添了无限的生机。</p><p class="ql-block"> 而这个时节里,最热闹的要数鲤鱼河畔的鄢家大房子了。这是一处由两个四合院组成的宅院。靠北面的院子是主人居所,阳光较为充沛。而靠南面的院子一半是牲口棚子,一半是家里雇佣的长工居住的。整座大院布局大气,飞檐走壁,屋脊的飞龙活灵活现,仿佛时刻会一跃而起。门窗、楼梯、栏杆则全由专门从云南省禄丰县请来的木匠完成,做工精细,雕龙画凤,美不胜收,镂空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土建部分则由于当时的社会治安混乱,在修建宅院时充分体现了它的防盗、防土匪功能,因而墙厚达一尺八、九寸,致使鄢家大房子整体固若金汤,就连当时的小偷们也只能望房兴叹。</p><p class="ql-block"> 从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九开始,鄢家大房子里便开始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所有人步履匆匆,为即将到来的家族大联欢做着各种准备。</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晚的鄢家大院里热闹非凡。用火药、灶灰、肥肉颗粒等原料自制的烟花将整个宅院渲染得分外绚丽。放烟花的小孩子往往蹲在院子的角落里,恶作剧地将烟花射向专门请来在院子里舞狮的人身上。舞狮人一边表演着舞狮,一边躲闪着射过来的滚烫的烟花,稍不留神,背上便会烫起一个一个的大泡。看到东躲西藏的舞狮人,小孩子们乐开了花,更是故意用烟花追着那些赤裸着上身的壮汉,也顾不上欣赏精彩的舞狮表演了。</p><p class="ql-block"> 整个家族的所有姻亲在正月初一集中前往先祖墓地祭拜之后,便正式开启了每家轮流请春客的模式。除了家族里的所有亲戚外,此时的长工也可以享受到和主人一样的待遇,可以上桌吃饭。同时,鄢家还要宴请县里颇具名望的工、农、军、学、商等各个领域的头面人物。宴席少则十来桌,多的时候可达十五、六桌,当时的华坪县人都以能受邀参加鄢家大房子的春宴为荣。菜肴更是讲究,往往是四冷、四热、四甜、四辣,色、香、味俱全,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是鄢氏家族兴旺的典型象征。吃饭时,每张八仙桌上除菜肴、碗碟而外,还要摆放八大碗清水。宾客每吃完一道菜,都要将筷子浸入清水中涮洗之后方可品尝下一道菜,其讲究之程度可见一斑。这种轮流过春节、请春客的模式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方才结束。</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如今,虽然这种轮流请春客以及家族统一于正月初一祭拜先祖的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但随着鄢氏家族的不断繁衍,人口众多,加之历史原因,鄢家大房子也早已面目全非,整个家族的人聚在一起过春节已经显得不太现实。于是,如今的鄢家逐步将这一习俗演变成了以各个支系为主体的轮流请客模式。但每一个支系的鄢氏子孙依然人丁兴旺,春节期间团结向上、热闹非凡的氛围仍然深受邻居的羡慕。</p><p class="ql-block"> 资料提供:李升珍(何德斌姨妈)</p><p class="ql-block"> 资料收集:何德斌</p><p class="ql-block"> 资料整理、编辑:鄢誉梅</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