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烟雨

望月怀远

<p class="ql-block">文字:望月怀远</p><p class="ql-block">图片:望月怀远,开心</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走出家门去看看这大千世界,看山水画卷,如梦如幻、在无尽风光中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拥抱世界在漫漫长路中不断成长、蜕变,去遇见更好。</b></p><p class="ql-block"><b> 今年9月下旬我们在开心老师的带领下,来了一次“天水--九寨沟”之行。</b></p> <p class="ql-block"><b>  从济南出发,做了一夜的火车来到天水市。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有着“陇上江南”的美誉。</b></p><p class="ql-block"><b> 根据抵达时间,稍作休整,我们坐车前往麦积山石窟。途径伏羲城,它是甘肃天水的小西关城,因为雄伟壮观的伏羲庙位居其中,所以小西关城就又称为伏羲城,门楼上曾镶嵌有“羲皇故里”石刻匾。伏羲庙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b></p> <p class="ql-block"><b>  来到麦积山下,阴雨霏霏,山岚缭绕、烟雨蒙蒙,麦积山时隐时现,呈现出群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非常漂亮,难得一见的美景。麦积山在周围群山映衬下一峰独立,四周群山怀抱、树木葱郁,自古就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b></p><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南45公里秦岭山脉西段北麓,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五代时期的诗人王仁裕在《玉堂闲话.麦积山》中有这样的描述:“麦积山着,北跨清胃,南渐两当;五百里冈恋,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麦积之状,故有此名。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神功。”形象地描述出麦积山的名称来源。</b></p><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家5A旅游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麦积烟雨期,孝文帝太和元年后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隋文帝仁寿元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b></p><p class="ql-block"><b> 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现存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方形人字披顶、四面坡顶、平顶、盝顶、方楣平顶及方形四角攒尖佛帐式龛、圆形小浅龛等,各洞窟间以栈道相通。洞窟内部及外部大多仿木结构建筑。</b></p><p class="ql-block"><b> 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敦煌、龙门、云冈斌成为中国四大石窟。2014年6月22日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在周围群山映衬下一峰独立,窟龛绝大多数开凿在高20-80米、宽约200米的悬崖峭壁上,洞窟之间靠悬空栈道相连,最高位置有十二层楼之多,故民间有“十二龛架”之说。在古代石窟的营造工程中,麦积山石窟是最为艰险的一处,形成了一处洞窟绝壁开栈道凌空飞架的奇绝景观。</b></p><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从十六国时期开凿,经历了十余个朝代不断地营建修缮,延续不绝,各个均有雕塑艺术精品保存,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古代雕塑艺术、佛教思想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如北魏前期的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等。是研究雕塑史、美术史的重要资料,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b></p> <p class="ql-block"><b>  造像体量高大着有十余米。如第13、98窟摩崖大佛、气度宏伟、俯视大千;体重小的仅有十多厘米,如窟内壁面上的影塑造像,制作精细、令人赞叹。这些造像形神兼备,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如第78窟主尊坐佛魁梧强健,第44窟坐佛慈悲宽悯,第133窟9号龛弟子笑意盈盈,第121号窟菩萨于弟子“窃窃私语”,第123窟“童男”“童女”纯真稚嫩等,充分体现了麦积山石窟造像浓厚的地域特色。</b></p><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的雕塑除了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外,民俗化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它不同于敦煌莫高窟的丝路风情,它不同于云冈石窟的塞外古朴,更不同于龙门石窟的皇家气魄,而是跟更多地体现了普通民众审美的艺术视点,将世俗民众的感情等融入到雕塑之中,创造出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如142窟的母子供佛、121窟的窃窃私语,123窟的童男童女,133窟的佛弟子等,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的世俗化特点、艺术感染力跨越了时代、地域、民族、知识等,引起专家学者和普通群众共同的心里共鸣,都是传之不朽的艺术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受阴湿多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壁画保存较少,但价值极高,题材丰富,构思精妙,技法娴熟。主要包括说法、本生、经变、千佛、礼佛等内容。如第127、135、26、27窟大幅经变和本生故事画,构图宏伟、人物众多,是中国北朝壁画艺术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中占据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北周时期创作的第4窟“薄肉塑”伎乐飞天,人物面部,手,足等以浅浮塑形式变现,衣裙、飘带、乐器、香花等则绘制而成,将绘、塑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整幅壁画呈现出清冽的立体效果,使飞天有一种破壁欲出的立体感,在中国附带绘画中独树一帜,古代工匠在一千五百年前大胆如破各种艺术之间的屏障,将两种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除了雕塑和壁画之外,麦积山石窟的仿木崖阁建筑也是最具特色,现存9座,开凿时代从北魏至初唐。其中北周时期开凿的第4窟,又称“散花楼”和“上七佛阁”,七间八柱,单檐庑殿顶,前廊后室。通高16米,进深8米,后室并列开凿七个装饰华丽的帐形大龛。这是中国古代在山崖间开凿体量最大的仿木结构殿堂,雄立于绝壁之上,雕凿精工,气势宏伟。是研究古代建筑结构演变的实证资料。虽然经过地震破坏,但是仍然不减开凿之初的壮观与华美。</b></p><p class="ql-block"><b> 此外,在127窟北魏晚期舍身伺虎壁画中,绘制了一副完整的北朝时期城池图像,以鸟瞰图的方法从高空俯视的方法,立体、全面的将城墙、护城河、城门、城楼、城阙等全部的结构都表现出来,是北朝时期变现最全面的一副城池图像,为我们研究北朝城池结构乃至建筑的具体构造等都提供了详尽的图像资料,其中的“对垒”形象是建筑史唯一可见的建筑图像,是建筑史研究的重要材料。</b></p> <p class="ql-block"><b>  瑞应寺和麦积山山顶的舍利子塔也是麦积山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寺院是和石窟同步发展。十六国时期寺名为无优寺,北朝名为石岩寺,隋代名为净念寺,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在山顶设立塔旁发现灵芝三十八本,经本地官员供奉给皇帝,皇家赐为本寺为净念寺,沿用至今。保存有大量的经卷文书、壁画、碑刻等文物,其中南宋时期的《四川置制使司给田公举碑》是麦积山石窟文职最长的碑刻,对研究党史的土地制度、军事、行政诉讼,宋金关系等方面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b></p><p class="ql-block"><b> 山顶舍利子塔初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是隋文帝为安置神尼设立而建造的。北宋和清代都曾进行重修。2008年汶川地震对塔身造成了破坏,2009年对塔进行维修,在塔身内出土了许多石刻造像及相关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的大型石窟寺。是中国石窟北朝石窟的代表窟群之一,因位居丝绸之路要冲的地理位置,麦积山石窟即受到来自西域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原地域以及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和壁画艺术风格。同时,极其明显的反应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经变化等遗迹,影响广泛,是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b></p><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b></p> <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b>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同时也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b></p> <p class="ql-block"><b>  写的多了点,开始我也没想写这么多,麦积山石窟只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第一站,可是看着这些罕见的文物古迹,风化严重,在自然灾害的破坏下,随着时间人们看到的文物会越来越少了,忍不住就在这里卖弄笔墨,普及点历史文物知识,让各位见效了。</b></p><p class="ql-block"><b> 其实,我认为先了解一下知识再去景点看文物,效果应该会更好,不然你看的只会是一些泥人雕塑和一些壁画。</b></p><p class="ql-block"><b> 下一站就是九寨沟,请看《醉美九寨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