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岳 母</p><p class="ql-block"> 岳母今年八十四了。大半年来,她反复给儿女们说:“我今年有一难哩。”儿女们不明白老人家为啥老说这话,于是就问她“您怎么知道会有一难?”老人认认真真告诉儿女:“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听了岳母的话,大家只是冷冷地附和一声“哼哼”,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那天,人们吃过午饭正瞌睡打盹,想躺在床上睡一会儿的时候,小院里传来一声惊叫——“哎吆!”妻子感觉不妙,急忙跳下床,连鞋子都顾不上穿,飞奔门外:岳母已然瘫坐在院子里,动弹不得了。原来,岳母饭罢没有午休,拄着拐杖到小院溜达,消食去了。谁知右腿打了个软,坐到了地上,右股骨颈折了。</p><p class="ql-block"> 躺在病床上,岳母唉声叹气。逢人就说“唉,没出息啊。懂下这么大的乱子,又给儿女添麻烦了!”尽管儿女们没有任何责怪,并纷纷为她开责说:“不是您的过,人老了骨质疏松都会这样。”可是岳母没有一点原谅自己的意思,见人就说“一下摔死倒算了,省得大家一起跟着遭罪”。</p><p class="ql-block"> 岳母爱自责,应当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p><p class="ql-block"> 岳母一岁多上失去了母亲,从小在继母跟前长大。用岳母的话说,继母是个善人,待自己挺好的。可是亲戚和邻居的大人们总是暗暗嘱咐,继母不比生母,小心为妙。所以,岳母从小就学会了看脸色行事,小心翼翼生活。七八岁上帮继母烧火做饭,洗锅刷碗。够不着锅台,踩上小凳子。有一回凳子踩翻了,摔到地上,头磕破了,直到现在还留有疤痕。岳母小时候磨练成了家务好手。小小年纪就帮着大人做饭菜,洗屎布,倒尿盆,干农活,做家务。常常干在前,吃在后。久而久之,岳母便养成了处人格外多心、做事格外小心、说话格外操心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跟岳母一个桌子吃饭,她总爱把自己碗里的饭菜给别人拨一点,哪怕只是挑一筷子。一开始大家不理解,总是责怪她这个习惯不好,是个“坏毛病”。岳母每次都解释说:“我还没动筷子呢,我吃不了这么多。”可是,当大家都吃饱喝足还有剩余,岳母还要再加点。其实,这些“坏毛病”莫不是物质匮乏、生活艰苦时候留下的痕迹?那些年,一家人吃不饱、饿肚子,尽管每人碗里盛的一样多,一样稠,有心的人,总是把自己碗里的拨出一点来,给干活多的老人或长身体的弟妹吃。旧时生活艰苦,这样做不是礼让客气,而是真心奉献。时间长了成了习惯,“坏毛病”也改不掉了。</p><p class="ql-block"> 岳母是五十多年的老党员,百年党庆时候还发给她一枚纪念章呢。年轻时候岳母是村里的妇女队长,做事干练,说话咬理。跟村里的姐妹们,一块吃,一块干,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相处得也算融洽。老了,手脚不利索,做事来不了,儿女们给老人顾请了保姆。可是岳母爱唠叨,什么浪费米面啦,什么浪费水电啦,等等。几个月下来,没有一人留得住。之后便是儿女躬身侍奉。这下,岳母舒心了,满意了,说笑也多了,饭量也加了。不到仨月,明显吃胖了,精神了,就连脸上的肤色看上去都滋润多了。</p><p class="ql-block"> 从困难时候过来的人光景过得仔细,倒是很自然的事。傍晚一个人摸黑坐在家里发呆,舍不得开灯;衣服穿久了舍不得洗,怕浪费水;剩菜剩饭舍不得倒,别人倒掉就絮叨;一件衣服破了缝,缝了补,新衣服搁旧了,补丁衣服穿在身。勤俭持家习惯成自然,惹得儿女们总嫌她抠门。可是,岳母一见小孙子、小外甥,喜出望外,“抠”意全无,大红钞相塞,不收下还生气。掏钱不为别的,就为买个笑脸。儿女们劝她说:“您老了,该晚辈们孝敬您才是,您不是关爱人的时候了!”岳母很不乐意听这话,总有一句惯说的话等着你:“老了咋,老了就不活人了?!”儿女们总说岳母这是固执,是“老顽固”。可是没人探究,人老了心里都在想些啥。</p><p class="ql-block"> 说起岳母的一些习惯,我倒觉得老人总归有老人的道理!虽然存在代沟差异,但老人未必全错,年轻人未必都对。岳母的习惯里就充满了对家庭和晚辈暖暖的爱意。弄清老人内心世界才能跟老人融洽相处。</p><p class="ql-block"> 岳母还在病床上。祈愿她预料的这一“难”就此过去。</p><p class="ql-block">(2021年重阳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