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的6个方面,18个要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p><p class="ql-block">1.积累;</p><p class="ql-block">2.系统;</p><p class="ql-block">3.交际;</p><p class="ql-block">4.评价。</p><p class="ql-block">这些是语言基础素养。</p><p class="ql-block">5.策略;</p><p class="ql-block">属于个性创新素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包括:</p><p class="ql-block"> 1.直觉体验;</p><p class="ql-block">2.语言表达;</p><p class="ql-block">3.观点表达;</p><p class="ql-block">4.逻辑表达。</p><p class="ql-block">这些是思考的基础素养。</p><p class="ql-block">5.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p><p class="ql-block">属于个性创新素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审美感情;</p><p class="ql-block">2.审美品位;</p><p class="ql-block">3.审美表达;</p><p class="ql-block">4.审美创造。</p><p class="ql-block">前两个方面侧重于审美观念的形成,后两个方面重在审美实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2.文化吸收;</p><p class="ql-block">3.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4.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前两个方面以体验理解为主,后两个方面以指导实践为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通俗地说,数学的核心素养有“真、善、美”三个维度:</p><p class="ql-block">(1)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p><p class="ql-block">(2)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p><p class="ql-block">(3)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p><p class="ql-block"> 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两大内容,而核心素养属于隐性目标。在执行新课程改革标准时,初中数学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以外,更要促使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想,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既要掌握基本词汇、语法等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英语学科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找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办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 沟通协调能力等相关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养,让他们成为教育的主动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1.物理观念</p><p class="ql-block">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p><p class="ql-block">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p><p class="ql-block">2.科学思维</p><p class="ql-block"> 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p><p class="ql-block">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p><p class="ql-block"> 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p><p class="ql-block">3.科学探究</p><p class="ql-block">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p><p class="ql-block">4.科学态度与责任</p><p class="ql-block"> 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p><p class="ql-block">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p><p class="ql-block">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p><p class="ql-block">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p><p class="ql-block">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p><p class="ql-block"> 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p><p class="ql-block"> 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p><p class="ql-block"> 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p><p class="ql-block"> 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1.唯物史观:</p><p class="ql-block"> 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p><p class="ql-block">2.时空观念:</p><p class="ql-block"> 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p><p class="ql-block">3.史料实证:</p><p class="ql-block"> 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p><p class="ql-block">4.历史解释:</p><p class="ql-block"> 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5.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地理素养,即个体在受到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情感、地理态度等多种地理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p><p class="ql-block">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等构成元素的理解,还包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艰难的工作,这个工作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分阶段、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1.生命观念</p><p class="ql-block"> 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 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 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 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p><p class="ql-block">2.理性思维</p><p class="ql-block"> 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 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p><p class="ql-block">3.科学探究</p><p class="ql-block"> 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 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 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p><p class="ql-block">4.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 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 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 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