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再回新疆(二)7月5日

苏琳的园地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去七十二团</p><p class="ql-block">初到新疆“时差”还没倒过来,早上7点半就醒了。</p><p class="ql-block">9:30到了,微信里收到李老师的信息,他已到达宾馆楼下,我急忙收拾好行李下楼退房。</p><p class="ql-block">李老师是1968年出生的兵团二代,睿智、热情、敬业。十年前的新疆兵团“我唱兵团”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中,我投了两首原创歌曲参赛有幸认识了李奎老师--他是那次活动具体承办单位的老总。这次回新疆遇到他的文旅公司要到团场拍片,于是“搭便车”来到了伊宁。</p><p class="ql-block">十年前的“认识”仅在电话、微信中,这次在宾馆门前的见面我觉得他像是一个老熟人、年轻朋友;可他看到我一定是“吓了一跳”--哇,一个走路歪歪腻腻的老太,得带上她在伊犁跑几天,万一途中……我完全能猜到他见到我时脑袋闪过的“懵逼”,但不去想那么多,上车出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的丰田车开出伊宁市在G218高速公路上向东南行驶,蜿蜒崎岖的巩乃斯河一路陪伴,虽然没有呼伦贝尔的边境公路上秀美的额尔古纳河那么婀娜多姿,但也足以让我心旷神怡--今天是一路清风伴着去向往的72团啊!</p><p class="ql-block">11点半到达72团收费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四师72团位于伊犁河谷巩乃斯草原,团部驻伊犁地区新源县境内的肖尔布拉克。这里具有伊犁河谷独有的小气候,夏季炎热多雨。</p><p class="ql-block">迎面而来的”迎宾门”-“红军团”欢迎您-让人感到很亲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72团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1兵团2军5师13团进军肖尔布拉克纪念碑,由红军团的老首长、原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题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段小视频记录了从伊宁到72团的一路风光。歌曲《春风带我去伊宁》的演唱者是国家一级演员李永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丰田车停在了72团文化广场旁边。广场上的大型雕塑“开拓者之歌”立刻激起了我的兴趣:</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是由老红军、军垦战士和新一代团场青年形象组成的艺术群雕,前后两面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和屯垦戍边时期,浓缩了72团奋斗发展的历史,已成为72团的重要地标。</p><p class="ql-block">英雄的72团将士不仅在战争年代建立了卓越功勋,还把南泥湾的红色基因一路辗转传承到72团,立下了屯垦戌边的伟业!</p><p class="ql-block">雕塑的名称就很亮眼!开拓者就是拓荒者,是“在荒原上开垦 出大片农田”。我在高中时就想去当“开拓者”,这里一定得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南面是“红军团纪念馆”,这是此行的重点。</p><p class="ql-block">72团的前身是湘赣苏区农民自卫队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改编为解放军第1野战军2军5师13团。</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奉命进军新疆,先驻防南疆库车、新和、沙雅,1952年10月北上剿匪,移驻北疆巩留,年底进驻新源县肖尔布拉克创建农场,揭开了屯垦戍边的序幕。</p><p class="ql-block">现在的纪念馆是2015年9月22日正式落成开馆,向新中国成立66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全面展示了七十二团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驻守南疆三县、移防北疆伊犁、屯垦肖尔布拉克的光辉历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军团纪念馆详细地展示了七十二团厚重的革命历史。</p><p class="ql-block">讲解者陈旭东47岁,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纪念馆负责人。他的父亲1954年参军进疆,母亲是1956年支边青年,他是</span>“土生土长”的兵团二代。他喜欢历史,崇尚英雄,计划将来退休了沿着当年359旅“南下北返”的路线来一次“长征”。</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借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丽达、汤子星演唱的《</span>兵团进行曲》(任卫新编词、印青作曲)做背景编辑的参观拍摄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团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和屯垦戍边历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这支英雄的部队在肖克、王震、王恩茂将军的率领下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南下北返,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的伟大战争,将士们前仆后继、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p><p class="ql-block">从这支光荣的部队走出了共和国的118名将军,以及诸多战斗英雄、生产英雄,更多默默无闻的革命战士。军垦战士在屯垦肖尔布拉克后,把这片亘古荒原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军垦新镇,并培育出上市公司——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下面这段视频是网上下载的“72团宣传片”节选。从广角反映了这个团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网上查到可靠数字:</p><p class="ql-block">1951年进驻肖尔布拉克的“红军团”,有老红军23人、老八路126人、老解放军1560人。到15年前( 2006年)在72团的老八路仅剩1人、老解放79人,一千多位老战士已经英灵长逝。</p><p class="ql-block">啊,老英雄、老战士们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在这里贡献终生,把自己和后代永远留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我的眼睛湿润了……曾经是红军司号员的父亲在359旅717团组建时担任过团里的司号员、司号长,如果父亲一直在这个部队,没准我的童年也会在肖尔布拉克度过……</p> <div>在“红军团纪念馆”前留影:</div> <p class="ql-block">到了这里才知道,李老师本人就是72团的“兵团二代“,他的父亲是1964年从沈阳军区转业来到72团。他的高中同学小潘(某企业老总)也是兵团二代-大漠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我谈到我给兵团二代写过原创歌曲《大漠的孩子》,没想到纪念馆小陈知道这首歌曲。于是在纪念馆里响起了长春阿康演唱的《大漠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广场上,我们一起合影。<br></p><p class="ql-block">左起:小潘、我、小陈、李老师。</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团里吃了便餐,没有铺张浪费但饭菜很可口。</p><p class="ql-block">又认识了两位兵团二代--小沈(沈总)和李老师的弟弟。</p><p class="ql-block">临离开时,又和72团的“年轻人们”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p><p class="ql-block">新一代军垦人已经从老军垦手中接班,他们会继续把屯垦戌边的大旗传递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去库尔德宁</p> 下午快5点,我们离开72团往库尔德宁景区驶去。<br>库尔德宁位于巩留县东南山区,属于西天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库尔德宁是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库尔德宁”是哈萨克语"横沟"的意思。<br>从72团到库尔德宁50公里,本想半小时可以到了,没想到遇到修路:<div><br></div> 50分钟后终于重上省道,驶过“龙口”,距离库尔德宁景区还有7、8公里路程。<div><br></div> 这条清澈的河流叫大吉尔格朗河,它的支流库尔德宁河就是景区最秀丽的景色。公路沿河延伸。<div><br></div> 库尔德宁景区快要到了!现在的时间是18:05分。 <p class="ql-block">库尔德宁沟长约14公里、最宽处约1公里,谷底平均海拨1500米。</p><p class="ql-block">丰田霸道车在景区公路上行驶,下面的视频再现了到库尔德宁景区的实景。请随万水千山演唱的《伊宁情歌》一起欣赏:</p><p class="ql-block"><br></p> 哇,好功夫!李老师的脚踩在鹅卵石上,做起了“金鸡独立”。他身后的山峰是那拉提山脉主峰喀班巴依峰,库尔德宁河的水就是从那里融化流下来的。<div><br></div> <p class="ql-block">河水潺潺、清风习习、山峦苍翠,感觉好极了!我也情不自禁地比试了一下。</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神韵伊宁》由琴声悠扬吹奏。</p><p class="ql-block"><br></p> 景区有国内最大的原始云杉林,国家级云杉自然保护区在这里。<br> 19:40分,我们离开景区,从库尔德宁镇的公路回伊宁。<div><br></div> <p class="ql-block">回到伊宁市已经23点了,晚餐吃“丸子汤+泡菜+馍”,第一次吃新疆的丸子汤,很好吃呢。</p> <p class="ql-block">整整14个小时的旅行,李老师既当驾驶员又当向导还要兼做摄影师,实在是太辛苦了!</p><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李奎老师带我出游并选择72团作为伊犁行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72团陈旭东老师热情讲解!</p><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72团潘总、沈总、李小弟等兵团二代年轻人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 琳</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