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新星们

清泉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迎来文艺的春天,全国的不说,我只说安徽滁州(那个时候还叫滁县地区),当时地区有两个专业剧团,一个京剧团,一个文工团,虽说是地市级文艺团体,但也涌现出了一批文艺新星,而且有些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演员。因为我曾经为她们拍摄过照片,所以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珍贵图片,我把它编辑成文,献给读者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两张黑白照片拍摄于一九八一年,图片中的两位姑娘都是当时地区文工团的普通演员,一个姓梁,名叫梁玉瑾,一个姓宋,她们这张俩个人的合影,当年发表于上海《文汇报》,发表时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一一“心事”,是一个栏目的题头,吸引了许多读者的关注,我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梁玉瑾后来被一名电影导演选中,参加了寛银幕彩色电影《寡妇村》拍摄,并且担任女主角。之后又在多部影视剧中担任角色。</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是地区京剧团的青年演员张爱淑,当年在当地很有影响,她主演的传统京剧《碧玉簪》,唱、念、做具佳,形象清秀,引起省、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注,那一年还在军分区礼堂为她举行专场演出,省地很多领导都来观摩,引起很大的反响。</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中的小佘、小宋、小吴、小牛都是这两个剧团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  田歌也是一位从滁县地区文工团走出去的演员,她来文工团时才十四岁,后来去了北京,参加过几部电影的拍摄。她的母亲郭愉然还是我的音乐指导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