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居镇下坝社区“扬优良家风、保家道顺和” 重阳节专题讲座

赵寂全

<h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孟郊的《游子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家庭情节。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12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谈到,“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良好的家风传承,为塑造个体人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供支撑,是历代政治家十分关注的问题。</h1> <h1>  时值2021年重阳节,路居镇下坝社区很荣幸邀请到澄江市抚仙湖农民读书会会长李梅文老师做“扬优良家风、保家道顺和”重阳节专题讲座。李梅文老师是副高级教师,玉溪骨干教师。多年来坚持教育公益,牵头组织成立“抚仙湖农民读书会”,倡导多读书、读好书,业余坚持协作,作品散见于省市报刊。2021年5月被评为“云南省最美家庭”。</h1><p class="ql-block"><br></p> <h1>  李梅文老师以包拯、曾国藩家训的故事,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讲述了家风传承的重要性。她以家规家教就像孪生姐妹的比喻,形象说明在家风传承中,家训、家规和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说“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了,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那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离不开良好的家教。家长肩负着教育后代的责任,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可见家教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huà dí jiào zǐ )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  大道归于隐,良德源于心 。为人处世要守心,要谨言慎行。李老师以守住一颗善心、爱心,守住自己内心的光明,和尊老孝亲来作为家风传承的具体落实。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要看这个家庭是否有良好的家风、家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承担家庭重担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得到锻炼,变得强大,生存技能提升。换角度来说,人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的,家里家外,必须做到孝老爱亲。作为我们社会人来讲,还要保持一颗终身学习的心态,这样才能否极泰来,收获人生感悟。</h1> <h1>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李梅文老师以六尺巷的典故。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守望相助,学会赠人玫瑰,在相处过程中要懂得相互谦让,懂得知足,才会感恩,珍惜当下,才能获得幸福。</h1> <h1>  在社会竞争舞台上,能做多好,活得多精彩,全靠自己,熬过去了就出众,熬不过去就出局。许多故事,短小精悍,蕴含深刻道理,值得传承。好家风还要好传承,在传承家风的过程中,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家长要言传身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h1><p class="ql-block"><br></p> <h1>  最后李老师以“与智者为伍,与善良者同行”作为赠别语,她寄语与会人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善于思考,勇于思考,努力增加生命的高度和宽度。</h1> <h1>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领导干部更应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清正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h1> <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