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10月14日,是一年一度重阳节,单位组织300余名离退休人员开展健步行活动,分4辆大巴车赴江西省德安“万家岭大捷纪念园”和袁隆平老家观摩凭吊,既可行走健身交流增谊,又可接受教育缅怀增信。而对于我来说,参加这次活动,属首次度过重阳节,颇有一丝新鲜和感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品中选用了谢晓、孙茂华、梁志勇等部分老友拍摄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b></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到达“万家岭大捷纪念园”。纪念园门前园名由被誉为“水稻之父”袁隆平书写,园内面积不大,主要是万家岭大捷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园前老同志纷纷三五成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步入纪念馆前,仍然有不少“老来俏”闲庭信步</p> <p class="ql-block"> 万家岭大捷雕塑前,仰慕英雄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万家岭战役,从1938年9月28日到10月10日,历时12天,日本侵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被歼1万多人,被俘百余人,漫山遍野皆为敌尸、弃械。这次战役,是赣北战场上的空前恶战,是抗战时期唯一全歼日本整师团战役,也是抗战初期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鼎足而三的三大捷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战役,主要指挥中国军队是薛岳、吴奇伟;日军是松浦淳六郎、冈村宁次。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在德安境内歼灭日军106师团万余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它是国共合作抗战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黄粱美梦,增强了国人把日寇赶出中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二楼,可见到被缴获的器械,新闻报道</p> <p class="ql-block"> 还有毛泽东同志专门为这次大捷题词:<b>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b></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览馆,迎面有一堵雕刻墙,上面展示了在这次大捷中的英雄群像</p> <p class="ql-block"> 左起:王耀武、黄 维、吴奇伟、唐生海、薛 岳、齐天放、吴逸志、王启明、俞济时,你听过哪几个名字呢?</p> <p class="ql-block"> 左起:冯占海、李汉魂、吴坚、张灵甫、唐云山、何 平、李顺希,你是不是感觉有个人名字如雷贯耳?</p> <p class="ql-block"> 每个景点都是留影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薛岳题词:死中求生,亡中求存</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来到袁隆平老家瞻仰。田野空旷的场地上,一杆高耸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门楣下挂着“<b><i>隆平老家等你</i></b>”!</p> <p class="ql-block"> 红旗下,也是老人们照相的热烈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 袁家山记(摘录)</p><p class="ql-block"> 袁家山,位于城北十五里,青山四合,风景秀美,俗称葫芦谷,袁氏世居焉。</p><p class="ql-block"> 始祖袁安公,乃东汉名臣,有卧云流芳之誉。功在国家,官至司徒太尉。至袁琪公,受唐高宗封禄,徙居德安,发枝散叶;其一支自振邦公始,卜居于此,已近六百年。盖以耕读传家,源远流长。屡经朝代更迭战乱,近世更遭日寇杀掠,兴废不可历数。然曰水归堂虽毁,旗杆破石尚存,古木清水无言,祖宗遗训犹在;其后俊杰辈出,枝繁而叶茂。······</p> <p class="ql-block"> 面对袁家山牌匾门楣,<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边隶书楹联,右边是“传承农耕文化”,左边是“弘扬隆平精神”,</span>上隶“稻作人家”</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为袁隆平颁奖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平(今北京),江西德安人,13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当代神农,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p><p class="ql-block">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袁隆平名字命名;2000 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第四届中国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9月8日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当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2020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经济新闻人物。</p> <p class="ql-block"> 导游认真讲解,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从1964年开始,他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断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p><p class="ql-block"> 参观者饶有兴致地听取介绍,不时还提出意见建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