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3日,张银德名师工作室走进枣阳市环城中心小学,以“从试题的视角谈双减”为主题,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双减”政策下的“教”与“学”。</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天气渐凉,但老师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热情,早早的来到了会场。</p><p class="ql-block"><br></p> 文件解读 <p class="ql-block"> 活动在八点半准时开始。首先,张银德主任以第二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第五条“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为重点,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为大家解读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怎么看“双减”?“双减”怎么做?两个问题的抛出,在场的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并最终达成了共识。减轻作业负担,除了精选、先做、全批、及时反馈,对于考试命题方向更应该关注,毕竟好考的,就是多做的。</p> 试题分析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张主任以我市2020-2021学年度小学数学期末测试题为例,对近年来我市小学数学期末统考试题进行了数据分析: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比例越来越高。</p> <p class="ql-block"> 通过剖析这两道图形题目的错因,张主任表示,看似是“学”得困难,实则是“教”的不足,没有给足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以及实践的空间,没有让学生真正去经历构建知识的过程。她强调学科知识是学生学科素养的载体,但是学科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素养。通过传授知识,识记、简单记、理解、复制等等,也都无法转化成素养。学科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才能转化成素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落实双减政策,一线教师要改变学教方式,立足学生思维,逐渐实现学习过程质的变化,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李星星老师就给了我们这样的示范。</p> <p class="ql-block"> 在每天的数学课开课的前2-3分钟时间,李老师都坚持带领学生“玩”魔方,进行头脑风暴。各种各样的魔方,在学生手中,不仅是玩具更是学具。学生们手脑并用,“玩”出了兴趣,“玩”出了道理,玩”出了能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毅力、合作意识,李老师说,不用教,也不需要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张主任再一次带领大家回到“双减”文件,提出反思:作为教师,如何以教研教学回应国家的双减要求?</p>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张主任用教育家朱永新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 展示 研讨 <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二部分则是由郭红萍老师带来展示课《角的初步认识》。郭老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利用牙签、毛线等学具,小组合作,共同构角,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行总结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观摩课结束之后,张主任带领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各位老师积极从细微处对郭红萍老师展示的公开课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教学中学生自主经历抽象出角的过程这一环节表示了肯定,同时也从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课堂组织能力、学具的选择与使用上给与了建议。来自平林镇小的刘秀清老师画龙点睛,提出让学生去摸生活角来初步感知数学上的角,让人茅塞顿开。</p><p class="ql-block"><br></p> 读书 终身学习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工作室成员在张银德主任的引领下制定了下一阶段的读书计划。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次读书,每一次交流,都能让我们擦出思想的火花,让我们学习到更多更优秀的想法。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span>如果说这次研讨交流活动是我们为师者的初心构图,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实践将是我们对未来教育场景的匠心绘彩。“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以生为本,以心换“新”,“双减”是一次教育改革,也是一次教育的回归。我们将全力以贯之,聚焦课堂,一切从学生出发,放松学生的“双肩”,力求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供图:胡玥 袁娟娟 陈思雨</p><p class="ql-block">撰稿:胡玥</p><p class="ql-block">审核:张银德名师工作室</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