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木子

<p class="ql-block">一一晋城公安交警退休干部永远跟党走红色武乡专题参观活动侧记</p> <p class="ql-block">红色景点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p> <p class="ql-block">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中蕴含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革命传统、红色基因。赓续着红色血脉,革命文物恰是革命历史的载体和见证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红色地标”,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一座“精神宝藏”。红色武乡这块英雄的土地,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抗战胜利的号角从这里吹响。太行精神在这里孕育,八路军文化在这里形成,民族脊梁在这里挺起。</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3日,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晋城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组织支队机关和直属大队退休干警,在陈富强副支队长带领下赴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参观学习,充分体现了党和组织对退休老干部关怀和热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上午7时50分车辆起程,红色之旅群情激昂,挥舞红帽精神振奋,引吭高歌意气风发,一路前行一路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打靶归来》等经典老歌久久回荡在车厢里,接着复转军人田林赐手握话筒高歌两首《敬爱的老父亲》、《战友情歌》,平日不露锋芒,今天一鸣惊人,再度把红色之旅行程气氛推向高潮。退休之后大家都回归了家庭生活,分别担负起培养关爱下一代的任务,离多聚少,今日相见有说不完话叙不尽的情,车辆在前行大家在聊天。</p> <p class="ql-block">上午11时许我们来到了武乡县城西凤凰山麓下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这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光辉历史的大型军事专题的革命纪念馆,集旅游观光和博物馆价值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纪念馆展有珍贵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主场馆为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分别为序厅和六大展厅、休息厅、抗战文化墙长廊筹组成。与八路军将领组雕、八路军丰碑同一轴线南北分布,遥相呼应,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步入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路军将领组雕,组雕于2009年9月26日落成,反映了抗战时期11位八路军将领的形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李象群设计制作,长10m、宽3.5m、高3.8m。截止2009年是国内展示人物最多、体量最大的领袖群雕。壮志常随云浪起,雄躯争与山河裂。风云将领巍然立,浩气长存震天地。~</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红底黄字彰显太行精神,大家拉起“缅怀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发挥余热传承太行精神”长条巨幅标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步入大厅,太行丰碑矗立在序厅中央,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八个大字闪闪发光,《我们在太行山上》歌曲伴响,千山万壑,铁壁铜墙,中央是巨型褐色立休“八”字,八路军战士浮雕像镌刻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八年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丰功伟绩,巍巍太行,气贯长虹,序幕拉开展览将始于脚下。</p> <p class="ql-block">主题展览为《八路军抗战史陈列》,展陈面积8000㎡、展线长1450米,展出图片、图表609幅,文物1091件,油画作品13件,木刻版画36件,并辅以仿实景观、雕塑、多媒体演示等16组,分为六大部分,展览以珍贵的图片、文物为基础,综合运用声、光、影技术,配以幻影成像、立体景观、触摸屏等辅助手段,集中展示了八路军抗日斗争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八路军东渡黄河使用过的铁船,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红船都具有十分重要历史意义。参观讲解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这是敌我双方的武器展示,武器固然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是,决定胜负因素是人不是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平型关大战场景图,平型关大战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的首战大捷,八路军115师共毙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乔沟伏击战打的最为漂亮,它充分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在这帮参观人群中多数为转业军人,从军从警,戎马一生,一下把大家拉回了部队,拉回到了抗日战争峰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请大家在下边这段声光影仿真立体视频中继续感悟!</p> <p class="ql-block">从硝烟弥漫的战争体验中走出来,讲解员把我们引到了图片资料展览前,领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领袖风范,观看抗战将领的风彩,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又来到了百团大战展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p> <p class="ql-block">从这张破击战景观浓缩图中,我们了解到百团大战的中心任务,一是摧毁正太铁路公路交通线;二拔掉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三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摧毁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摧毁日军自<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坚固阵地,百</span>团大战的胜利,打击了日本军队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国民政府的投降倾向、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提高了人民军队的作战能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谱写了一个英雄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这次参观大家认真吟听讲解员的解说,不时拍照收藏,动人的情景举机收镜,回味无穷,参观团队已经走了有的同志仍在黄崖洞前思揣,无论在华北抗日地形图边,还是百团大战破击战景观区,还是黄崖洞景观展图前,或者说地道战图展傍,南泥湾军恳图展前、抗战红墙长廊等等,所有场合都在集中精力,倾耳细听。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希望通过这次参观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和文化知识,并把它融入血液里消化在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积极支前,国际友人鼎力相助,白求恩大夫,1938年从加拿大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由于前线缺医少药,于1939年11月12日凌晨以身殉职。在中国近两年的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人民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抗战红墙是中国红底色,它是历史的见证物。中国人民从1931年起历经14年的浴血奋战,1944年,解放区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定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于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参观学习是一次学党史悟思想的生动实践。最后大家来到党旗大厅,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在陈富强副支队的领誓下举行了尊严宣誓。</p> <p class="ql-block">重阳再励志,继续向前行。我们此行还参加了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王家峪位于武乡县城东四十公里的丘陵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领导和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因此,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首长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结成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创建敌后拫据地,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写下了辉煌的篇章。1940年7月,在此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拖住了日军进攻我大后方的后腿,遏止了当时妥协投降的暗流。</p> <p class="ql-block">王家峪在洪水河南岸的一条狭谷中,夹岸丘壑起伏。总部旧址由村北三所相连农家院落组成。西院有接待室、参谋人员住室、总部马棚;中院为总司令部参谋处、秘书处、警卫员和首长等的住室;东院为八路军将领等回总部开会时的住室。现已复原了旧居中的陈设,有办公用具、题词、小油灯、灶台、土坑、桌、椅等。布置有七个展厅,有300条幅历史照片,几百件珍贵革命文物,有彭总亲手植的“将军榆”。这里已成为一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重要基地,来此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南边便是左权将军的住室,左权将军是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入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百团大战等战役,1942年5月,在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他是抗日战争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家中的墙上挂有左权将军和夫人刘志兰女儿左太北的合影。如今战争的硝烟已远消云外,当人们踏进这座院落,看看眼前的简陋的摆设,不难想象八路军将士当时生活的艰辛,工作的难苦,战斗的艰难,总司令1939冬于王家峪在《寄语蜀中父老》中写下了“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光辉诗篇,真切感受当年八路军总部机关生活工作战斗情景,不禁满是感慨,缅怀先烈,敬仰先辈,今天,岁月静好幸福生活来自不易,是成千上万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次退休老干部参观人群中,我始终关注着一位耄耋老人,他就是81岁的原支队副支队长陈宝旺。无论是在车上唱红歌,还是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还是参观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他不顾年高体迈,始终挤在人群前阵,尤其是在王家峪老人挨着走遍了总部三院各个房间,细致观看,真情体会,摸摸土炕,看看灶台,当我与他在刘少奇路居处相遇时,他自言自语道:“怎么这个家没有灶台。”其实这家的灶台是砌在土炕的后边,不容易被发现,当老人找到灶台后,方感放心,回头望着土炕久久凝思,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心中在想中央首长和抗战将领当年有多么辛苦,时至今日,抗战已过去几十年了,他仿佛还在关心八路军总部将领昔日生活的饥饱与冷暖,感人至深,精神可嘉,我举机捕捉镜头距离太近为时已晚,尽管如此还是能看出子丑寅卯来。这位老人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军警一生,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 <p class="ql-block">追忆峥嵘岁月,弘扬革命精神。听听解说看看旧址,巍巍太行红色武乡,当时仅有14万人参加抗战的就有9万人,出粮出兵出干部,不愧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短短一天的参观,我们深刻理解了八路军的由来、性质、地位和历史功绩,八路军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简称。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但八路军的称呼,仍被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习惯地沿用下来。八路军它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由中国国民政府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指挥下的抗日部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全局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之大虑,是</span>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产物。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中国人民的抗日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p> <p class="ql-block">革命圣地、红色旧址、历史纪念馆所,这些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具有更大感召力,更大的吸引力,更大的亲和力,重温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走过的伟大征程,感悟伟大精神书写的不朽奇迹,我们百感交集,心潮澎湃,信心百倍,精神振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革命征程远,退休不退色。暮年焕青春,阔步向前行。老干部们纷纷表示,如今我们都已从岗位退了下来,一定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坚决做到退岗不懈怠,工作不松套,充分发挥余热,做好家务减轻儿女们负担,大力支持他们为党勤奋工作,使夕阳红漫天。让我们在红色旅游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