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小古文,课堂教学应该怎么展开?以部编版三年级课文《司马光》为例,中心校李波主任组织了这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心校李凯校长和全镇中年级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经过同备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上一节课的教研模式,对小古文的教学进行探讨,执教教师刘红梅和被卷入教研的许寒老师都对《司马光》一课开展了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构思,同中求异,异中求变,展示了精彩各异的语文课堂教学,凸显了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p> 思维的碰撞 <p class="ql-block"> 9月30号,语文教研组长李晓秋老师带领老师们进行了备课活动。《司马光》这篇小古文一共两句话30个字,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设计备课呢?</p> <p class="ql-block"> 主备人刘红梅老师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接着大家各抒己见进行集体备课。第一步: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学生害怕,老师苦恼,如何在小古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怎样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对孩子以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将发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界定为: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学习文言文是一种有趣的体验。第二步:展示课件,详谈思路,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第三步:修改课件和教学设计,模拟预设。多次打磨,只是为了课堂上最美的呈现。</p> 精彩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上午8点刘红梅老师执教了第一堂课,通过巧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读吟古文,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随后刘老师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正读音、控节奏,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刘老师重点抓朗读,一切皆从读中得,诵读更是开阔了学习空间,在有声有色、入情入境的诵读中,潜心品味小古文的魅力。</p> 及时的反馈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展示课后,全镇中年级语文老师展开了及时有效的评课议课活动,李波主任首先对刘老师的课堂表现表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重点谈了不足,反馈了发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出了要求。接下来每位老师在交流中把建议和改进措施反馈给被卷入即将上课的许寒老师,并指导许寒老师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p> <p class="ql-block"> 改进一:明确文中人物。文言文的难点在于语文的精简和概括性,学生读过多遍仍然发现不了文中的人物,让学生在读时圈出来后,人物所发生的事情就清晰了。</p><p class="ql-block"> 改进二:深化人物品质。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对比中水到渠成总结出司马光的品质(乐于助人,勇敢,沉着冷静)。</p><p class="ql-block"> 改进三:巧学动词。这篇简短的30字文言文,有“戏、登、跌、没、弃、持、击、迸”8个动词,并且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和遇事沉着冷静,看图填动词过于单一,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呈现。</p><p class="ql-block"> 针对老师们提出其他几处小细节处理上,许寒老师也做出了调整。</p> 有效的生成 <p class="ql-block"> 再上《司马光》这一课,许寒老师教学思路巧妙灵活,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多,能够适时激励,指导朗读贯穿始终,注重学法指导和基础知识的训练,轻松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本课要求。</p> <p class="ql-block"> 许寒老师的这节课能够紧扣“趣”字展开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文言文特点开始,激发学的兴趣;朗读环节孩子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兴味盎然;内容理解上通过说话我从文中的( )句话,读懂了( ),填空式发问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演一演,趣味横生;背诵积累由易到难,从文字提醒到画面暗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最后提问“为什么七岁的司马光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会如此冷静、智慧和勇敢?”学生探究的欲望被点燃。</p> 满满的收获 <p class="ql-block"> 讲课活动结束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凯校长</span>对本次活动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教研的重要性。提出“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可以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老师们纷纷表示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教研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并表示要把追求高效课堂作为我们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