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十七.再游药王洞</p><p class="ql-block"> “莫道咸阳古渡传,城南胜景赛当年。渔舟晚唱彭蠡句,州曰陇兮水曰千。”这是民国诗人孙维曾对陇县千河水草丰茂、鱼儿肥美胜景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老城区出来,来到了城北的千河河滩上,千河和北方大多数的河流一样,是一条季节河,平时没有什么水,全是大片裸露的河滩,河滩上满是鹅卵石和荒草,如果到了雨季,河水会迅速涨起来,很快就会把河床全部充满。</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了河北公社山沟里的小溪流,平时沟底里清澈的小溪在阳光下缓缓地流动,小溪边上有大片细沙碎石构成的河滩地。如果你站在山上留神往下看,沟底偶尔出现的行路人为了不弄湿鞋子,会跳来跳去的来回跨过溪流,动作非常滑稽。</p><p class="ql-block"> 一到汛期,清澈安静的小溪流就改变了面目,水质开始变混,这时候在沟底下行走的危险性就增大了,你不仅要注意小溪的变化,还要注意听声音的变化,如果小溪流迅速变混变大,再加上有隐约的“隆隆”声,你就要赶紧往山上跑了,十有八九是山水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山水是上游某处下暴雨的结果,山水来的急、去的快,来时相当凶猛,去后踪影全无。有一次我去槐坪供销社买东西,到槐坪要过一道沟,我刚到沟边就呆住了,沟里正在过山水,混黄的山水汹涌澎湃,水中的木头、树枝等随波漂流,偶尔还能看到死羊或者死猪,人要是冲下去肯定就没救了。一会儿功夫,山水过去了,沟底下虽说还没有恢复到往日的平静,但是已经可以趟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枯水期,在千河河滩上,有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小女孩在阳光下赶着家里的两只羊在寻找青草。女儿非常不解,这和城里的概念太不相同了,这个小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呢,为什么不在家里做作业呢。</p><p class="ql-block"> 从千河往北,我们来到药王洞,各地建有许多药王庙、药王祠、药王洞等,主要是以前人们缺医少药,建寺庙供奉药王,以祈求身体健康。陇县的药王洞以历史悠久而著称,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发融就是从陇县药王洞出家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插队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些妇女为了能生个男孩,就悄悄的跑去拜送子观音,虽然这在当时是迷信行为,但是为了能有个男孩子继承香火,还是有不少妇女去铤而走险。</p><p class="ql-block"> 我们那片儿的送子观音塑像藏在一孔破窑洞里,非常简陋,在送子观音的塑像前面专门有巫婆神汉在收香火钱,交过香火钱,收钱的人就把一小团黄泥垛在观音抱着的小孩两腿中间,嘴里念念有词,之后把那小团黄泥取下来包在黄纸里,让你回家去泡水喝。</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想,那些妇女们真的相信喝了那团泥就能生男孩吗,未必,她们是被现实逼得没有办法,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希望了。拜药王是出于同一个动机,每年二月初二,陇县药王洞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借以吸引更多的信众。</p><p class="ql-block"> 《陇县志》里这样说,药王庙在县城北郊北坡上,原名谷神观,建于唐代,为宋代名医马丹阳栖居之地,又名丹阳洞。金大定二十年(1180),丘处机栖居龙门洞后,在此增修庙宇、亭洞。殿宇辉煌,为陇州胜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又兴建了药王殿、药王洞、丘祖洞,后统称药王洞。民国25年(1936),杨虎城来陇捐资兴修,庙貌更加完善。药王洞依山临水,松柏浓郁,殿阁掩映,清静幽雅,向为人们游览圣地。</p><p class="ql-block"> 从药王洞回来已近中午了,午饭后,全世找了一辆桑塔纳2000把我们送到陕西咸阳机场,4天的重回陇县之行就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这次重回陇县,圆了我多年以来的一个愿望,但是感觉是非常复杂的,还是那句话,有很多东西还是让他留在记忆里吧。三年插队生活虽然对我的影响很大,但它毕竟是我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短暂片段,我不能让这些记忆绊住腿脚,而应该以此为动力,更好地去走自己前面的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