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以研促教——东湖分校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宁琳

<p class="ql-block">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p><p class="ql-block"> 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能在有限的给定时间范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单位教学时间的投入产出比,即如何在一堂课中,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因此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东湖分校三年级语文组围绕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宁老师初备课之前,三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帮助做课老师选定合适的课题以及提供初步的思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无所保留的分享着自己平时的经验最终经过大家商讨,确定了做课课文《11*一块奶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初次备课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三年级六班上课</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在认真听课,记录着自己的意见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  在听完宁老师的《11*一块奶酪》后,三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又聚在一起展开了评课活动,大家针对这节课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苑老师提出了双减背景下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高效,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必须精讲精练。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多读精练。翟老师提出了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不说,保证课堂教学的高容量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p>

三年级

老师

双减

教研

课堂教学

备课

语文

教学

课堂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