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念他翁,撷取揉措一抹蓝

云兮

<p class="ql-block">他念他翁,位于藏东南地区,属横断山脉,是唐古拉山脉的南延山脉,也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平均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其最高峰大米勇雪山,海拔6324米,周围林立着众多5、6千米的雪山,巍峨壮观。</p><p class="ql-block">他念他翁,以不计其数的高山湖泊、丰富多彩的花海及磅礴的大米勇雪山,吸引众多驴友。自2018年野人不野、大山、林林历尽艰辛开辟了这条路线以后,近年来成为户外徒步热线。其中,揉措是他念他翁的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初识他念他翁,是从接触户外圈开始,这个听起来陌生而奇怪的名字,被无数人提及,有人感慨于他的荒凉萧瑟,有人震撼于大米勇雪山的雄奇壮美,有人惊艳于揉措的宁静绝尘……各种评论,纷至沓来,于是,遥远的他念他翁,成为了我们心底的牵挂。在可乐提出计划后,我们念念不忘,以待回响!</p> <p class="ql-block">计划中的国庆出行,在疫情的反反复复中变得一波三折,我们的心情,随着他念他翁的局势而起起落落:因为开放而期待,因为封山而焦虑,因为解封而雀跃,直到九月底,终于行程敲定,我们一行10人,踏上了征途……</p><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木子,沙丘,乐山,滇中可乐,云兮,风飞扬,李🍁红子,滇中橙子,LinDa,滇中大红芥。</p> <p class="ql-block">10月1日:飞来寺—盐井—拉岗(3500m</p><p class="ql-block">)错来(4250m)—一字泵(4400m)</p> <p class="ql-block">前往他念他翁,梅里雪山是必经之地。慕名于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30日晚上,我们特意宿在了德钦飞来寺周边,期待第二天能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早上七点多,高原上的阳光没有如平原一般,穿透层层浓云将阳光洒向大地,而是将第一束阳光投给了梅里雪山最高峰——卡瓦格博!于是,卡瓦格博的最高点上,终年覆盖的白雪,赫然出现了一抹金色,这抹金色随着太阳的升起自上而下慢慢扩散,而终年覆盖的白色则自上而下慢慢消退,直至被金色完全掩盖!</p> <p class="ql-block">须臾之间,我们的眼前,现出了梦寐以求的日照金山图,如金龙涌动,光辉灿烂,奇特壮观!</p> <p class="ql-block">面对缓缓呈现的自然奇观,大家的心情,有着膜拜自然的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到了盐井,我们不能免俗的打卡了“盐井加加面”。所谓的“加加面”,30元一个人,每人一个小碗,每碗从一口面吃起,吃完再加,吃完又加,每加一次算一碗面,用石头计数,目前记录是103碗。如果能够打破记录,则可以享受某种福利。</p> <p class="ql-block">音乐响起,大家愉快的开始了加加面……藏地特色的音乐中,氛围热烈而融洽,我们从供不应求吃到了供大于求,直到放下筷子,一数石头,最多的不过二十几个,而我,非常惭愧的只有8个石头而已!但加加面的特色,却映在了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大概13点左右,我们坐邓珠的车,一路蜿蜒曲折,到了徒步的起点——拉岗村,开始了我们的他念他翁之行。</p> <p class="ql-block">沿着村子右边机耕路行走2公里,开始进入山间小路,沿溪流右侧逆流而上,坡度渐渐变高,溪水淙淙,欢快悦耳,秋意浓浓,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山林的秋天,色彩格外绚丽。大自然对这里情有独钟,将各种颜色浸染其中,浓郁的绿、明媚的橙、艳丽的红、淡雅的黄……随意挥洒却又自然和谐,虽未万山红遍,却也层林尽染,浑然一幅色彩缤纷的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在这五彩的山林间行走,心情格外惬意,远峰近树,高低参错,红叶黄花,色彩斑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p> <p class="ql-block">前行不久,伴随着泠泠水声,见到了此行的第一个措——丁差措。潭水不深,清澈见底,细石浮木,直视无碍,水面上泛着粼粼的波纹,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为五彩的山林更添了一份灵动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丁差措以后,便是漫长的碎石坡,大大小小的石头,从眼底蔓延开去,不见尽头……今天是高原徒步的第一天,大家体能各异,节奏不一,可乐、橙子、木子、乐山、风飞扬、红子、沙丘他们远远的走在了前面,不见踪影;LinDa饱受了两天晕车的痛苦,精神萎靡不振,大红芥作为收尾,陪她远远的走在最后;而我,身体还没适应高海拔,状态也没有调整到最佳,便不紧不慢的走在了中间,调整状态的同时,顺便饱览一番藏地秋景。</p> <p class="ql-block">碎石路尽头的错来牧场,地势平坦开阔,左侧山崖上,一道瀑布飞泻而下,如同一匹白练悬挂于山前;右前方另有一条瀑布呼啸翻涌,奔腾不止,到牧场右侧便化作宽阔的溪流,汩汩流淌,循山势而去!小小的牧场,山环水绕,流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大红芥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视野里,看见他的第一眼,内心格外震撼。分明是消瘦的体型,此时却一前一后背起了两个大包,LinDa该是有多虚弱,才会将重装包交给大红芥负重前行?大红芥该是多有担当,才会一力担起了两个重装包?内心里忽然泛起酸楚,为虚弱的LinDa,也为古道热肠的队长大红芥,更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沉,营地不知相隔几里?回望来路,晚风拂面红日残,夕阳山外山……</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三人先后赶到宿营地一字泵的时候,不觉哑然失笑,无人区的旷野里,居然比城市里辟出的露营地还热闹!马帮、商业队、重装队等等都在这里宿营,大大小小已经支起了20多顶帐篷,人们在营地上来往穿梭,马儿在营地外悠闲自在地吃草,山顶上,斜阳草树,暮色四合!</p> <p class="ql-block">10月2日:一字泵营地(4400m)—龚拉垭口(4900m)—切坛营地(4350m)—旦马拉丁措(4200m)—三岔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4200m)—</span>地泵营地(4350m)</p> <p class="ql-block">早上6:00起来的时候,可乐、橙子、大红芥帮我们没带反应堆的几个队友烧好了开水,烫好了食物,一通忙碌,7:30拔营出发的时候,可乐看我昨天走得吃力,又帮我背走了一个大号气罐,我们沿着河道走向第一个海拔4900米的垭口——龚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从河道拐上山路,这一带的植被和一字泵下面迥然不同,高大的树木不复出现,高山杜鹃遍布于河道上方,颇为壮观,矮小的地衣一丛丛一簇簇,红绿相间,在脚下蔓延。</p> <p class="ql-block">越往上走,越显荒凉,山体风化严重,导致石头遍地,好在这条线路走的人多,轨迹明显,除了行走间注意别滑坠以外,倒无迷路之虞。漫长的石道上,前面是茫茫荒野,后面是群峰磷兀,偶尔回首,青黑的山际间漂浮着白云几许,为青冷的山峰、荒凉的旷野添上了一缕婉约。</p> <p class="ql-block">当垭口上飘扬的经幡映入眼帘的时候,内心里一阵狂喜:龚拉垭口终于到了!此行的第一个4900的垭口终于走到头了!耗费了我3个多小时的垭口终于走到头了!我特别想看看垭口的那边到底有什么?牧场?海子?还是又一个更高的垭口?</p> <p class="ql-block">垭口旁边的山峰上,疏疏落落的铺着一层薄薄的雪,凛冽而醒目!原来,这一带的雪线在这里,在海拔4900米的地方!站在垭口上,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没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昂扬;亦没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志得意满。惟有大风肆虐,惟有高处不胜寒……</p> <p class="ql-block">更令我大跌眼镜的是:没有牧场,没有海子,亦没有绝美风景。龚拉垭口的背面,依旧陡坡连着陡坡,碎石连着碎石,旷野之外还是旷野……</p> <p class="ql-block">头顶是广袤无垠的天空,四围是连绵无际的群山,旷野之中行走的自己,渺小的不值一提!一瞬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油然而生,人之于自然,如星辰之于苍穹,草芥之于山林,尘埃之于宇宙,何其渺小!</p> <p class="ql-block">通往地泵的途中,穿过平整的切坛营地,向前走便到了旦马拉丁措。这是我们经过的第二个措,比丁差措大了很多。依山势而走的潭水清澈透亮,微微泛着绿意。</p> <p class="ql-block">本想走到潭水尽头时拍个旦马拉丁措的全景,不想回头望时,潭水已发生了变化。刚才清澈无波的水面上泛起了涟漪,蓝天、白云、山色一齐倒映在水中,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之景!</p> <p class="ql-block">旦马拉丁措过后,便走入了一个林子,随着海拔的降低,林间景物又恢复了丰富多彩。高大的云杉直立林间,各色的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偶然间传来的一声鸟叫,撕破了林间的寂静。从垭口的碎石坡上走过之后,这林间的多彩和清凉让人倍感欣悦!</p> <p class="ql-block">在三叉路口时,可乐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做了一些调整,将原本往右而上到南加曲隆营地的计划调整为自左而上到地泵营地扎营,完成自左向右的反穿!这种改动后,最美的揉措便离我们很近很近了,大家欣然同意!</p> <p class="ql-block">地泵与三岔口的分界处,一条河流汩汩流淌。滔滔的水流从布满石头的河床上粼粼而过,激起白色的浪花,巨大的声势在河谷里回响,余音不绝!</p> <p class="ql-block">前往地泵营地的路,其实也是一条穿越山林之路。一条石头小路在山林里蜿蜒前行,两边的高山林木渐次在眼前铺展开来:高大的林木、低矮的灌木,翠绿的枝叶、疏密有间的枝条、在阳光照射下缓缓舞动的叶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存在即合理,自然即美!</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是对面的山景:湛蓝如洗的天空一碧万里;成全结对的白云自在随意,连绵不断的群山蜿蜒起伏;葱绿挺拔的云杉亭亭而立;色彩丰富的植被层出不穷……徒行不寂寞,多彩的自然赋予我发现美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又见暮色苍茫,我们终于在地泵安营扎寨,山野风大露重,但想到明天即将见到的揉措,隐隐的欢喜伴随我们沉沉入梦……</p> <p class="ql-block">10月3日:地泵营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4350m)—布其克隆草甸(4365m)—耍</span>拉垭口揉措观景点(4970m)—布其克隆草甸(4365m)—吉措(<span style="font-size:18px;">4650m)</span></p> <p class="ql-block">黎明将至,环绕山头的雾气尚未散尽,我们开始拔营,也许是高海拔的缘故,我们帐篷外帐、内帐以及睡袋外层全部都湿了,已经很重的背包雪里加上了霜。还是可乐大红芥他们几个大神帮我们打点停当,一行开始出发,前往揉措!</p> <p class="ql-block">出营地便是一个横切,布其克隆草甸非常广阔,厚厚的地衣覆盖整个草甸,轨迹不是很明显,但上下几米间,有一些走过的痕迹时断时续指向前方,正应了鲁迅的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出发的时间较早,山顶上云雾缭绕,一片迷蒙。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时聚时散,有时在云开雾散的间隙,能赫然看见大米勇雪山的一角真颜。蓝天清澈如洗,雪峰直插云霄,薄雾如烟似梦……天空不语,自是一番高远;雪峰不语,自有一番巍峨!宁静肃穆的大米勇雪山,偶一露面,便在我们心湖里投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在前去耍拉垭口的路口,可乐给我们做了安排:将行李放在原地,晾晒已经湿了的帐篷睡袋等,人员分两队轻装前往揉措,一队先行,一队看护行李,等第一队最快的人返回时,第二队再出发。这个一举两得的建议,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通过。笨鸟先飞的我,用登顶的小包背着一瓶水就跟着可乐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出发不久,就看见一个无名小措,卧在两山交接的山谷里,泛着莹莹的绿光,静候我们的到来。然而此刻的我们,心心念念都是揉措那抹炫目的蓝,并未过多停留,惊鸿照影般匆匆而过!</p> <p class="ql-block">又是4900多米的垭口!又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上了一个坡,又转了几个弯,翻过了一道梁,又过了几道坎,唯一不同的,就是碎石坡转到了风化石,风化石又转为满坡的碎石路……这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各色各样的大小石头!</p> <p class="ql-block">渐渐的,我的脚步跟不上可乐了,后来的橙子和乐山也先我而去了,而红子、沙丘和木子他们还没有跟上来,我索性随了自己的节奏,边走边看,边看边走……</p> <p class="ql-block">山路上的行走,有时像极了人生路上的独行,在独行中慢慢地体验,渐渐地释怀,悄无声息地坦然……最终在某个突然顿悟的时刻,心无芥蒂地告诉自己:一切,云淡风轻!</p> <p class="ql-block">一步步地上升,终于来到垭口前的陡壁,在不断的迂回向上中,不时听到上面传来饱含喜悦的惊叫声。心里明白:揉措已经不远了!即将登顶的时候,遇到了折返下来的可乐和橙子,看到他们拍的照片,心里的惊艳溢于言表,我加快了速度,只望更快一点见到传说中的揉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眼前的揉措美的让人无语。垂直高度下,她一览无遗。惊艳于她处在四围荒野中的恬淡和超然;惊艳于她在阳光直射下的幽蓝和深邃;惊艳于她如宝石嵌于旷野的澄澈和纯净;亦惊艳于她在岁月变迁中独留一抹蓝的铮铮傲骨……他念他翁荒野中的绝色、独得其名的揉措蓝,她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p><p class="ql-block">面对揉措的那一刻,她,便是我心目中绝世独立的倾国倾城!</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长途跋涉后期望值的提升,也许是他念他翁荒凉旷野中对那抹蓝的一见倾心,平素不喜拍照的自己,在面对揉措的时候,竟然忘情不已,用多张照片记录下了我与揉措的惊鸿一遇!</p><p class="ql-block">美丽揉措,不负遇见!</p> <p class="ql-block">每个上来的队友,都用自己的方式打卡揉措。面对这荒野中的绝色,大家的惊喜和兴奋,都一样的发自内心!</p> <p class="ql-block">上山时的艰辛化作了下山的喜悦,我们轻松下山。途中,先后遇到了队友LinDa和大红芥,虚弱的LinDa尽管疲惫不堪,还是咬牙来到了揉措,为毅力超强的小姑娘点赞👏👏👏而大红芥脚步略显迟滞,没有了他往日的脚步生风,我们知道,连续两天背负两个重装包翻越垭口的他,一定是累坏了!加油,我们的双包队长!💪💪💪</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在吉措扎营,因为看揉措而耽误了一些行程,明天,我们要加快行程了!✊✊✊</p> <p class="ql-block">10月4日:吉措(4650m)—达措—真拉垭口(4950m)—乌格曲隆措(4600m)—南加拉古垭口(4900m)—南加曲隆营地(4250m)—火烧林(4200m)—三岔口营地(4200m)—旦马拉丁措(4200m)—切坛营地(4350m)</p> <p class="ql-block">轻轻地我走了</p><p class="ql-block">正如我轻轻地来</p><p class="ql-block">我挥一挥衣袖</p><p class="ql-block">不带走一片云彩</p><p class="ql-block">清晨,作别沉睡中的吉措,我们又踏上了新的旅程!回望浓雾笼罩着的吉措,朦胧而冷寂,涌动的雾气,像我此时惆怅的心。这一别,山长水阔知何处!</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个不知名的牧场一路向上,沿途的海子应接不暇,措浪波、措呷婆、双湖等湖应该都在这一段上,可惜时候尚早,雾气弥漫,我们所到之处,均是烟笼群山雾锁寒潭,迷蒙一片,不识其真面目。想必丽日高悬晴空万里的时候,这些高原明珠,也应是蓝天碧水、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雾气稍稍散去的时候,我们在达措小憩,清澈的潭水倒映着轻雾缭绕的山峰,诉说着清晨的宁静!</p><p class="ql-block">这时,一个从真拉垭口下来的驴友绕湖经过,可乐向他打听从真拉垭口到南加拉古垭口是否有横切的路,驴友告知可乐:从垭口上面很难横切,道路艰险。但如果再往下一点,从距离乌格曲隆措不远的地方横切过去的话,则比较好走!有了驴友的告知,我们如吃了一颗定心丸,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真拉垭口,海拔4950m,我们此行翻越的第三个接近5000的垭口,但同时也是4900米以上最容易翻越的一个垭口。没有突然拔高的梯度,没有反复折转向上的陡坡,随着道路缓缓提升,一路说着,走着,经过几个不知名的措,不久就到了垭口上。</p> <p class="ql-block">站在垭口上向后望,一片荒野中镶嵌着两个不知名的措,因为天色已亮的缘故,远处的措呈现亮亮的一泓,近处的一汪水绿,颇有点翡翠的感觉。再往前看,垭口那边也有大大小小几个措,静卧在旷野里。我们大概因为昨天才看了惊艳的揉措,此时再看见这些措,便觉得稀松平常了。</p> <p class="ql-block">垭口往下几十米,便可以看见他念他翁经典线路中最远的海子——乌格曲隆措,它位于海拔4600米处,与大米勇雪山比邻而居,天气好的时候,在这里可以拍到日照金山,也可以拍到大米勇雪山在湖中的倒影,蓝天、白云、雪山、湖水,相信那一定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尽管我对这样的美景充满向往,奈何今天天气不是很好,不能看见如此美景,只能抱憾而行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乌格曲隆错上面的草甸向南加拉古垭口方向横切,眼看已经无路可走,可乐让我们就地等他,他去上面找路。我们这才亲眼看到,高大壮实的可乐领队,身形却如猿猴般灵巧,几个起落之间,他的身影已经到了上面的山脊线上,寻寻觅觅一番之后,他在更高的山脊线上向我们远远喊话,告诉我们上面无路可走,要从下面切上轨迹,沿轨迹上垭口。此后,直到上到垭口前,我们再也没有看见领队可乐的身影!后来才知道,他上到山脊线以后,上面并没有横切的路,全是风化的碎石和会松动的石头,进退两难之间,他全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直觉,一点一点爬过去的,个中惊险,我们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南加拉古垭口,内心里认定的最后一个4900米,比连日来的其他三个垭口更为艰难,这里的路,比我们经过的其他三个垭口的路更为难行,碎石路与石头路交错出现,道路迂回曲折,陡坡反复折转向上……《蒹葭》里的诗句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涌现,可这莽莽苍苍的石海里,没有苍苍的蒹葭,没有在水一方的伊人,只有道阻且长、道阻且右的重重跋涉!</p> <p class="ql-block">与石头路博弈了几个小时之后,抬望眼,终于看见了垭口上飘动的经幡,也看到了经幡旁边翘首等待的领队可乐!我的心,因为看到了经幡而欢喜,因为那是行到终点的标志;也因为看到了可乐而安宁,因为可乐就是我们行路的灯塔。看见他,我们如同旷野中迷路的羔羊,终于找到了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翻过垭口,我们终于迎来了今天的太阳🌞🌞正午的阳光洒在垭口下面的两个湖面上,异常漂亮。远望湖面时,湖水呈现青碧色,像一柄翠绿的玉如意;近观湖水时,水面转瞬成为纯净的深蓝色,又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因角度的不同,湖水瞬息万变,湛蓝青碧,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而连日来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米勇雪山,终于在我们到来的第四天,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真颜。青黑的崖壁,峻拔的山峰,冷硬的线条,终年覆盖的白雪……不错,这就是印象中的大米勇,透着清冷气息,透着欲近还远欲远还近的疏离气息的大米勇!</p> <p class="ql-block">南加拉古垭口的翻越,代表着此行最难的4个4900米垭口全部翻越成功,回程路上的龚拉垭口,自那天翻越过来后,大家一致决定回去时要骑马上去,体会一下骑马的感觉,所以,到此为止,我们的行程已近尾声,大家心情愉快,放开了脚步行走,期望今天晚上能赶到切坛营地,和脚步最快的橙子与乐山他们会和!</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到达南加曲隆营地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左右,此时的营地上,商业队已经安营扎寨,营地静谧而安逸!据说这个营地是观赏大米勇雪山的绝佳之所,夏季更是繁花遍野,绚烂多彩,此时深秋之际,却只见草木枯黄,秋色连山,微现萧瑟之景!</p> <p class="ql-block">前往火烧林的时候,天空纷纷扬扬下起了小雨,因为身上的冲锋衣有一定的防水性,我们便没有太在意,一路过火烧林,穿三岔口,经旦马拉丁措,直奔切坛营地而去。</p> <p class="ql-block">走到旦马拉丁措的时候,可乐的脚步迟缓了下来,平日里大步流星的他,此时走几步便需要停下来喘喘气,察觉到他状态的不对,大家都在询问他怎么了?可乐这才告诉我们,下午在南加拉古垭口的时候,他先我们一两个小时到了那里,怕我们走错路,他愣是在垭口上吹了两个小时的寒风,此刻的他,应是感冒了!我们在担忧之余,更添了几分内疚!</p> <p class="ql-block">到达切坛营地的时候,已经将近晚上十点。橙子和乐山他们已经先一步到来,并已经扎营入睡。小雨依旧缠绵,即使我们后来穿上了雨衣,但为时已晚,裤子已湿,部分雨水渗透了冲锋衣而打湿了加绒衣,夜雨中,我们像寒风中的秋蝉,瑟瑟地打着冷颤!但初次遇到扎营时下雨,我和红子都有些手足无措,于是,在夜雨中,可乐扎好他的帐篷后,又帮我和红子扎好了我们的帐篷,我因为头灯、充电宝、均已没电,没法进一步整理帐篷,这一晚,便和红子混帐了。手忙脚乱之余,想起了平日里大红芥告诉我们的,一定要学会搭建帐篷自己做饭之类的话,此时此刻,终于明白了自己欠缺的户外能力,我们太过于依赖可乐和大红芥他们了!😓😓</p> <p class="ql-block">蜷缩在帐篷里,阵阵寒意袭来!保暖内衣外,加了一件小羽绒,还是冷的睡不着,顾不得抓绒是否淋湿了,又把它加上,却还是感到寒意袭人,裹紧睡袋也没用!我担心自己是否有会失温的倾向?想起甘肃白银马拉松失温致死事件,蓦然间觉得,原来危险离我们如此之近!这危险不是悬崖峭壁,不是激流险滩,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感冒,或者只是一场小雨而已!经验不足、准备不足的户外人,一个小小的考验,也许就会使他陷于困境!</p><p class="ql-block">一边思虑着,一边努力入睡!不知何时,沉沉睡去,夜里听见可乐的声声咳嗽,内疚感如当夜的寒气般,阵阵袭来!</p> <p class="ql-block">10月5日:切坛营地(4350m)—龚拉垭口(4900m)—一字泵营地(4400m)—拉岗—盐井</p> <p class="ql-block">早上6点多,操心的可乐又吆喝着大家起床了!可乐的声音传来的时候,感觉从来没有过的亲切,因为,这意味着可乐无事,我也无事,大家都无事了!徒步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能够安全地回家!这一点,在夜雨霖霖的昨夜,感受尤其强烈!</p> <p class="ql-block">天空还飘着小雨,原计划骑马翻越垭口的体验,也因为马帮的坐地起价而搁浅。我们担心骤降的气温会给翻越垭口带来未知的难度和风险,集合所有队友后,便草草收拾东西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几天的徒行,我们大概弄清楚了他念他翁的地形结构,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便有潺潺的流水、高大的树木、丰富的植被以及醉人的秋景;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变矮,灌木丛生,地衣遍布,便形成了高海拔地区特有的高山草甸和牧场;海拔最高的地方,常年大风肆虐,呼啸往来,山体风化严重,便形成了每个垭口均有的风化石和碎石路段,这些地段往往苍凉荒芜,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此时,我们在营地上方的牧场穿梭,四围的山峰被雾气弥漫着,最初白雾茫茫,呈现大雨将至的阴沉。慢慢的,随着小雨的停歇,天空被大风撕开了一个口子,露出了一角湛蓝,我们的心一下子雀跃起来,期待着,期待着能看见更广阔的蓝天!</p> <p class="ql-block">仿佛上天听见了我们的祈祷,我们在对面的山体上,看到了自身后投射过去的太阳,两山夹角处,一面是山体植被覆盖呈现出的葱绿,一面是雾气消退之时天空呈现出的湛蓝,蓝色与绿色碰撞的地方,白云穿针引线,衔接的巧妙绝伦!这奇特的自然之景,引发了我们的赞叹:大自然丹青圣手,随意涂抹之间,便是人间少见的山水杰作!</p> <p class="ql-block">这绝妙的碰撞,撞出了人间盛景的同时,也撞出了我的灵光闪现:同样的条件,今天这里也如苍山一样高海拔、浓雾、云海,也一样的雨后初晴,同时也具备从身后投射过来的阳光,种种条件,俱都完备。那么,今天的我们,能否也有幸在他念他翁遇见罕见的佛光呢?我的心里,独自嘀咕着!</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走了十多米,不可思议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对面山脚的地方,先是出现几缕彩色的光线,慢慢的,光线开始聚拢,呈现出一个光环的形状,可是,或许来了一阵风,刚刚聚集起来的圆环又飘散了!我们屏住呼吸,眼睛不眨地盯着看……几秒钟以后,那些飘散的云状的东西又开始聚拢,渐渐形成了一个圆环,一个五彩的圆环……</p><p class="ql-block">佛光!</p><p class="ql-block">佛光!</p><p class="ql-block">真的是佛光!💪💪💪</p><p class="ql-block">沙丘、红子,还有我,顾不得上面的垭口有多漫长而危险了,索性停下来,欢呼雀跃地欣赏这难得一见的佛光!</p><p class="ql-block">他念他翁的佛光!</p> <p class="ql-block">可神奇的自然往往会神奇的让人目瞪口呆!似乎觉得刚刚形成的佛光不够圆满,也不够灿烂,那道光环一直在变幻着,一直在调整着,几分钟以后,一道比刚才更圆满、更鲜亮,也更灿烂的佛光定格了,如彩虹般绚烂多彩!在佛光中,我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佛光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的吉祥之光的话,那么,看见佛光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像看到了佛祖眉眼间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此时,云开雾散,重重峰峦之后的大米勇雪山,也拨开了云雾,用他一贯的庄严和肃穆,为我们的离开,递上了最美的祝福!</p><p class="ql-block">再见了,揉措!</p><p class="ql-block">再见了,大米勇!</p> <p class="ql-block">五天,连续翻越五个4900米以上的垭口,他念他翁以它的峭拔、险峻考验着每个徒步人的心志和毅力,但同时,它对每一个青睐它的人所给予的回馈也是丰厚的:庄严肃穆的大米勇雪山,绝世出尘的揉措,如珍珠散落各处的高原湖泊,色彩斑斓的醉人秋景,层出不穷的高山云雾,绚丽灿烂的罕见佛光……</p><p class="ql-block">这正如生活:如果你坚定执着的去追求生活,生活终将回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就像LinDa的视频所言:</p><p class="ql-block">总有一天</p><p class="ql-block">你会成为世界的过客</p><p class="ql-block">所以</p><p class="ql-block">勇敢地去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将沉闷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活成值得铭记的时刻</p><p class="ql-block">追光的人</p><p class="ql-block">自己也会身披光芒万丈</p> <p class="ql-block">此次发帖,感谢所有队友,特别是木子提供的图片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