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竹节人

坚持就会更美丽

<p class="ql-block">  《竹节人》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第九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的课前导读给学生提供了三个阅读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备完课之后突发奇想: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阅读的同时,是否可以让他们也动手制作竹节人这种玩具呢?学生制作玩具的时候,肯定得从课文中找出关于制作竹节人的部分反复学习;如果玩具制作成功,该怎么玩竹节人的游戏,学生也必须从课文中寻找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一边动手一边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不一样的学习乐趣。于是,国庆节期间,我大胆的尝试布置学生回家制作竹节人的作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我建议学生们用吸管代替竹子。</p> <p class="ql-block">  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的新型玩具在教室里展示。多数人不仅成功的制作出了吸管型的“竹节人”,甚至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改良——为了让竹节人站得更稳,几个同学在吸管的下边垫上纸板,成了竹节人的鞋子。课本中介绍的是利用破课桌的裂缝来玩竹节人。</p> <p class="ql-block">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棒棍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p> <p class="ql-block">  用铅笔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p> <p class="ql-block">  默默无闻的课桌,此刻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p> <p class="ql-block">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着打,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p> <p class="ql-block">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p> <p class="ql-block">  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对于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该详细阅读哪些段落,该怎么读,大家表现得比往常更积极,发言非常踊跃,各抒己见,说得有条有理,思路十分清晰。本课的学习任务不但完成得快,而且效果非常好。可以说,这是我上过的课堂中,气氛最好的、学习状态最好的、学生最兴奋的一堂课。</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竹节人在和对手进行激烈的战斗,玩得不亦乐乎。在一旁观战的同学也是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生怕一不留神错过精彩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我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的做到了寓教于乐。我很高兴自己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成功,让学生觉得学语文也可以很好玩。</p> <p class="ql-block">  这次学习活动带领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这一课成为学生心中最难忘的一课。同学们体验过玩竹节人的乐趣之后,再来写竹节人打斗的场面描写,小练笔的写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p>

竹节

学生

玩具

阅读

制作

课文

学习

同学

吸管

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