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涮羊肉听北京快板书 <p class="ql-block"> 自9月29日到了北京,与女儿一家共度国庆佳节。北京亲戚知我来京,联系了爱人的姐姐、哥哥,整了一桌欢迎我京都之旅的酒宴,接着9号爱人的小姐姐、小姐夫宴请我们(见上图);11号爱人的三姐、三姐夫又宴请我们夫妇,及其他哥姐一同去品尝老北京的涮羊肉(见下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家深藏垂杨柳南街居民胡同中的“京诚正礼记铜锅涮肉馆”,门面装饰就是老北京的城楼亭阁大红门,店招横匾金光闪耀。慕名前来的食客非常多,排队等个二三小时是常态,也难怪此家成为京都网红——食材新鲜,调料地道,全部使用紫铜火锅而不是电瓷炉,且还有民间艺人演出北京快板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进门时,只见厅外左右长排坐椅上坐满了人,在等候其他食客吃完换席。 </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事先预定好的席位, 姐妹们一桌,哥们儿一桌。人一落座,堂倌儿就端上各种配调,将紫铜火锅灶膛点燃,待沸水翻滚,蒸气氤氲,用竹筷夹起被刨卷的生鲜羊肉放入紫铜火锅的沸水中涮起来,红白相间,肥瘦适宜的细嫩羊肉经滚水一烫就熟,醮上准备好的调料,呼拉拉的直接开吃。</p> <p class="ql-block"> 韩家女婿中,三姐夫、四姐夫都是京城的正厅级干部,家境自然不差。韩家女婿中只南京的一位是布衣,委屈了与他相恋、相伴、相爱、相随40年的老伴,无富贵荣华之享受。</p><p class="ql-block">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木头人抱着走,也许是天命使然,前辈子的缘分:一百年擦肩而过,三百年回眸一笑,五百年相遇而识,八百年相恋相爱,一千年才修得正果相伴终生!</p> <p class="ql-block"> 大家吃兴正浓,一位穿着相声演员灰色长袍的民间艺人,左手夹着五块打击竹片(山东快书是两块铜片叫鸳鸯板),右手持两块竹板往我们两桌前一站,我也顾不上再去涮肥嫩味美的羊肉,连忙取出手机开始准备录视频。</p> <p class="ql-block"> 只见老艺人向前一步双手合拢作辑,略弯腰欠身施礼之后,左手的五片小竹片相互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山泉跌宕之音,右手块板飞动击拍如山石裂帛之声,时而清脆悦耳,如莺啼鸟语,时而惊雷滚滚,如暴风骤雨。艺人打快板的动作娴熟,我注意到他手中的快板在速度与力度上的巧妙搭配所产生出节奏上轻重缓急的不同音响效果。系扎在竹板上的红绸似京剧中的水袖在空中上下左右翻卷飞舞,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北方语音掺杂着老北京方言的顺口溜朗朗上口,我是半懂不懂地听完,回来用了手机软件将艺人的唱词给译成了字幕,才算明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山东快书和天津快板都属于中国曲艺中韵诵类的说唱表演形式。快板书是在快书、快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十分注重曲词语言本身的艺术魅力,不仅采用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惯用的“赋、比、兴”手法,而且非常倚重诸如排比、对仗、双声、叠韵、谐音、双关、比喻等等丰富多彩的汉文学的修辞技法。在审美风格上,又很崇尚喜剧色彩和娱乐效果,讲究风趣与幽默,使用逗人开怀发笑的“噱头”或类似相声的“包袱儿”,让观众在捧腹开心之中,获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还是请大家来观赏我们南京人又叫“”数来宝”的北京民间艺人表演的快板书视频吧。</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之兴之意并不在涮羊肉之鲜美可口,而在听到了老北京的快板书,悠哉、乐哉全在心之所向。感谢三姐、三姐夫知晓我对文学、艺术嗜好的精心安排!</p><p class="ql-block"> 踏着寒夜月色,北方的萧煞的秋风吹到我身上并没有感到一丝凉意。三姐夫又给我当起了司机,将我们送到住所小区楼下。</p><p class="ql-block"> 席间我与与大家约定,下周日我回请各位哥姐,并要他们将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女都请到,南方、北方古今之都城的三代人来个阖家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