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山西古与今(2021.9.23--30)

五月花🌸

<p class="ql-block">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故又称“三晋”。</p><p class="ql-block">山西是华夏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字记载历史远超三千年。人文古迹遍布,风景名胜满目。然我对山西知之甚少,也从未踏上过山西的土地。获悉此旅游信息后我即刻报名,并急切盼望着出发。</p><p class="ql-block">可从7月底开始疫情反转,出省旅游一律停摆。直到9月上旬疫情终有暂歇,原订9月4号的山西陕西游按下了重启键。23号,FM9335航班载着我们降落在忻州五台山机场,开始了山西陕西八日游。只是,当初准备同行的14位小姐姐只剩了我们四位。</p> <p class="ql-block"><b> 风雨五台山</b></p><p class="ql-block">从机场我们直接来到五台山。山上风雨交加。</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段,由五座平坦如台的峰顶组成。相传原为神仙方士所居,道教与佛教传入与兴盛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其中的传说和记载就像山中的佛像一样浩如烟海。雨中的五台山更是烟雨弥蒙神秘莫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有宗教场所共86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朝拜了殊像寺、五爷庙、显通寺、罗睺寺。</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不懂佛教,但在这烟雨朦胧的氛围中,对这座将自然地貌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佛教名山的强大气场,倒也有了较深的感触。</p> <p class="ql-block"><b> 神奇悬空寺</b></p><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其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堪称世界一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远远看见它,相信好多人都会与我一样感到困惑:好好一座寺庙,为什么要建在悬崖峭壁之上,面朝绝壁背临深渊,当时又是怎样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就像朝圣般一步步走近它,越近越感到它的震撼。一如山脚下硕大的石碑上诗仙李白所题的“壮观”。</p><p class="ql-block">群山肃立天地无声,当初工匠们本着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成的悬空寺,穿越1500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傲立于此,不动声色的宣告,唯此,我才是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又见一块石碑矗立,鲜红大字“天下奇观”格外醒目。近看,发现石碑落款是徐霞客。已经在不少景点看到过这位旅行老前辈的足迹。如今,我们能在步入晚年时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实在要感恩他老人家当年艰苦卓绝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爬上山近观,更为悬空寺的险峻,精致和气势惊叹。悬空寺规模不大,却高度凝聚了中华祖先的智慧和胆量。</p> <p class="ql-block"><b> 应县木塔</b></p><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下一站,参观佛宫寺释迦塔。它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p> <p class="ql-block">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纯木结构斗拱设计无钉无铆。矗立1000多年中,好几位皇帝前来访问留下题词,也曾历经几次战争留下累累弹痕。尽管木塔经过历朝历代的多次修缮,但目前发现的劈裂,折断,缺损等有300余处,塔身向东北倾斜越来越严重,却暂时拿不出妥善的修缮良方。</p><p class="ql-block">看上去四平八稳的木塔,你能否继续千年不倒?愿祖宗保佑你。</p> <p class="ql-block"><b> 大同华严寺</b></p><p class="ql-block">合同行程上没有此景点,因当晚我们住宿大同,导游说华严寺就在大同,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辽代寺院群,应该去拜访。</p> <p class="ql-block">著名建筑考古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对山西省的寺庙和古建筑深入考察并给予极高评价。</p> <p class="ql-block"><b> 大同古城墙</b></p><p class="ql-block">从华严寺出来,途经古城墙,感觉特别的高大绵长,晚饭后我们就自行打的前往。</p><p class="ql-block">在城下,一如别处的灯火一如别处的城墙,并没太多感受。</p> <p class="ql-block">待上得城墙后,才是越看越傻眼越走越惊呆。如此宏大宽阔的城墙,我是第一次看到,还有那造型各异玲珑剔透的楼阁,一座接一座的扑入眼帘,好像望不到头一样,直看得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它古时候就是这个规模吗?是哪个朝代建的?我好想知道城墙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待查了资料,我对大同及这座城墙就更是肃然起敬了。</p><p class="ql-block">大同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北魏时大同是都城。古城墙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原辽、金、元旧城的基础上增筑的一座方形城池。“三合土”夯填,外包青砖,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高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p><p class="ql-block">城设东西南北四门,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楼四周筑有54座望楼,其间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它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六年,多尔衮帅军攻打大同时,城墙曾遭到较大破坏。目前的城墙是2008年开始修复的。徜徉城头,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同从古到今的辉煌和大气。</p><p class="ql-block">不禁遐想,当初梁思成先生拼命想保住北京城墙,他设想的改造方案就如我眼前的美景吧?可惜,北京城墙今安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大同云冈石窟</b></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开凿于北魏,从公元460年--524年,历时60多年。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东西绵延约1公里,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我们依次参观了1--20窟。前面的十几个洞窟大都建有窟前门楼式建筑,因而雕像保存都较完整。</p><p class="ql-block">与莫高窟不同的是,云冈石窟很少壁画,都是石雕造像,高大威猛形态逼真,第五窟的中央坐像高17米。</p><p class="ql-block">非常惊诧,莫高窟从3世纪到13世纪,开凿了千年,龙门石窟从北魏到清末,历时十几朝1400年,而云冈石窟何以在短短60多年间,竟能凿刻出这么多的雕像,与莫高和龙门比肩!</p> <p class="ql-block">那一尊尊默然不语的雕像似乎在解我心中的迷团,他们个个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分明透着雕刻者鲜卑族人的雄阔与伟岸。是孝文帝的霸气拓跋氏的豪放迅速改变了这段绵延的武州山,把魏晋雄风定格成了千年不朽的绝唱。</p><p class="ql-block">第十三窟的交脚弥勒佛像高十二米多。</p> <p class="ql-block">第15窟雕有一万多尊小佛坐像,称万佛洞。</p> <p class="ql-block">16--20窟即帝皇象征的昙曜五窟。</p><p class="ql-block">第二十窟的释迦摩尼坐像高13.7米,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我心里好生欣慰。这里的雕像不管有没有门楼保护,除了自然风化外都很完整。不像龙门石窟,比比皆是的缺头断手,叫人心疼得不敢直视。</p> <p class="ql-block">《西岩绝唱》碑,宣告云冈石窟皇家工程结束,孝文帝迁都洛阳,在那里,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龙门石窟的开凿。</p><p class="ql-block">回望成排的洞窟长长的廊道,我有点领悟了余秋雨先生对云冈石窟的理解。她不仅仅是佛教的瑰宝,更是北魏的彪骑雄风与中西文化的大交融,使中华文明在此得以强劲提振,为大唐盛世奏响了序曲。他欣然在此题词立碑: 中国由此迈向大唐。</p> <p class="ql-block"><b> 雁门关</b></p><p class="ql-block">离开云冈石窟急急赶往雁门关。</p><p class="ql-block">在走向景区的道路上,立着长长的一排雕像,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杨家将与辽军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雁门山中,历史上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进入中原的要道,因而成为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必争之地。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刺……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在雁门关发生的战事上千起,频率之高非常罕见,故它被称为“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借这张网络照片可比较宏观的看到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b> 波浪谷</b></p><p class="ql-block">9月26号一早,我们的大巴越过黄河大桥进入陕西。波浪谷位于陕西靖边县。听导游介绍波浪谷是一个私人管辖的景区,开始我们都没抱很大期待。</p><p class="ql-block">花50元门票在玻璃桥上走走拍拍。比起恩施石门洞的玻璃桥,此桥又先进了不少。它是中国第一座3D景观大桥,脚踏在斑斓的彩色玻璃上,玻璃会出现一道道裂缝,同时伴有玻璃炸裂的声音,游人们玩得又刺激又开心。</p> <p class="ql-block">看到桥下的景色,才想起要加快前进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这里被称为“火焰丹霞”。红色的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流水状,一圈圈一坨坨一弯弯的向沟壑中涌去。流畅的线条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随处拈来都入镜。隔夜大雨的浸润,波浪谷特有的红砂岩显得更加鲜艳。充分展示了她由千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而成的妙曼和妩媚。</p> <p class="ql-block">总觉得这流畅的线条就像刻在山谷中的曲谱一样,应该让它流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正想着,一段音乐台阶赫然眼前,耳边还真的响起了悠扬舒缓的钢琴声!哦,这份天造地设,实在太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大概就进入赤壁丹霞了</p> <p class="ql-block">峡谷北侧是红岩绝壁,南侧是黄土高原,行走其间,谷底绿草茵茵,流沙河缓缓流淌,几处天然的回音壁传送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太有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不过,这段长长的景区没有树木,如遇艳阳高照,干晒的滋味却也不那么好玩。</p> <p class="ql-block">是谁把巨大的脚印留在了红岩之上?</p> <p class="ql-block">此段应该是地心丹霞。风蚀、水蚀在纵横交错的沟壑间,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紧赶慢赶了三个多小时,总算在规定时间内回到车上。除了独特的自然景色,感觉波浪谷的景区建设也颇具匠心。所有的道路台阶,都铺设得质朴自然,好像与景物天然浑成。</p> <p class="ql-block">晚上下榻在延安地区的知青文苑。这块土地上弥散着浓浓的知青情结,这个酒店很大,生意兴隆。房间里是改良的大炕,装饰成陕北风格,配上现代的灯光效果,温馨怀旧,倒蛮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但细看了大堂,却倒吸一口凉气。明明是高大宽敞的厅堂,却生生隔起一道象征窑洞的墙,走来走去还必须低头。围绕墙的装饰,有菩萨,有兵马俑,有山水有宝瓶,有蝙蝠🦇有猫头鹰🦉,还有红卫兵。</p> <p class="ql-block">9月27号,继续陕西省的游览。</p><p class="ql-block"><b> 雨岔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所以有人叫它甘泉大峡谷有人称它雨岔大峡谷,都一样。</p><p class="ql-block">这条大峡谷呈西北东南走向,一共有七个峡谷,目前开放的有三个,我们则游览了其中的牡丹沟和桦树沟。</p> <p class="ql-block">牡丹沟洞口</p> <p class="ql-block">走进洞口,就像进入一个神秘魔幻的世界。这条在千万年前受强烈地震形成的裂缝,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变,呈现出极其美妙的波纹曲线。</p> <p class="ql-block">呵,真是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桦树沟更是一个光与影交织的宫殿。惊艳,斑斓,瑰丽,让人震撼叫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因为走错了出口,邂逅了这位陕北老汉。</p> <p class="ql-block"><b> 黄河壶口瀑布</b></p><p class="ql-block">9月28日早上,终于来到在中国如雷贯耳的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为两省共有。在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但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被约束到仅20--30米宽度,1000立方/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烟云迷茫水雾蒸腾中,恰似有千军万马在咆哮在怒吼。</p> <p class="ql-block">呵,这头漂亮的驴子,给黄河边上增添了更浓的陕北风情。</p> <p class="ql-block"><b> 王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早就知道山西的王家大院享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美誉,站到高高的院门前,立即感到果然气度不凡。</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在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始祖王实迁来静升镇,历元明清三个朝代,从农到商,从商到官,完成两次重大转折。并在此建起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极其讲究中华传统的风水理念,其格局又充分体现官宦门第的威严。把在所谓“移风易俗大破四旧”中成长起来的我辈看得一头雾水。</p> <p class="ql-block">高家崖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石碑雕刻着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仁义忠孝等故事。</p> <p class="ql-block">楹联匾额等充盈着为人处世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有的说王家大院有352个院落,342间房子,也有的说有1038间房子。应该说,这个家族能兴盛450年,鼎盛八代,不是光靠先祖庇荫,而是一代代砥砺前行努力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走上依山而建的城墙,更加无法相信这只是一个家族的宅院,这分明是一座城啊!看过它,任何的江南名院便立即显得过于柔雅小气。</p> <p class="ql-block">本来应该是玩云丘山冰洞,但下雨有塌方关门了,就被导游换成了张壁古堡。起先大家都有几分无奈,但参观完后都觉得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b> 张壁古堡</b></p><p class="ql-block">这是个世界罕见的袖珍小城,面积仅0.12平方千米,坐落在山西省介休市张壁村。据多数专家推断,张壁古堡始建于十六国时期,距今有16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就像谜一样的神奇,整个村子遵循中国传统古代星象和堪舆理念建造,地面布局与天上28星宿一一对应,被称为“中国星象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它又像神一样的无敌。地面看不出异样,有一条主街七条深巷,众多民居祠堂宫阙庙宇,而地下却建有长约万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p> <p class="ql-block">当我看到古地道的立体截面模型时,立时惊愕。待跟着导游进到四通八达迷宫一样的地道里时更是彻底征服。</p><p class="ql-block">洞里能储存10万石粮食,能喂养牲畜。能瞭望能传令,能生活能战斗,有通风有水井,可栖息可办公,嗨,简直无所不能!</p> <p class="ql-block">根本无法想象1600多年前的老祖宗怎么能建造出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而当年我们都只知道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p> <p class="ql-block">是夜,我们进入平遥古城,全团分住在两座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看来这是真正的老财主家。房子是改造过了,不过里面的家具却是原汁原味的红木老货。比我小时候在乡下亲戚家看到的好多了。老板兄弟俩就是这两套大宅的主人,平遥人的殷实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一夜的老房子新体验,可是难得的经历呀。</p> <p class="ql-block"><b> 平遥古城</b></p><p class="ql-block">9月29日一早我们开始逛古城。</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这张地图看到,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故也称“龟城”。城里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城里所有建筑格局的分布都极尽风水之说。</p> <p class="ql-block">哇,这是怎样的一条街啊!远不是我们江南常见的小镇气派。精致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一二百年的风霜雨雪,古城虽显苍老却雄风骨犹在。</p> <p class="ql-block">一队袅袅婷婷的古装女子远远飘来,伴着古典的北方鼓乐,恍惚中真有了一点穿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街市的繁华大概一如当年吧,路过网红店面“我在平遥等你”,匆忙得竟来不及坐进去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镖局曾伴着晋商的发达一度在平遥极其兴盛。“同兴公”如今成了一个镖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镖局让游客们很是新奇,这位洋小伙好像兴趣更高。他在演练讲解,是想以后亲自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他的同胞吧。</p> <p class="ql-block">转身来到旁边的“协同庆”。“日昇昌”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诞生,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导游没带我们看。“协同庆”票号却有另一段不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路过平遥,想提取醇亲王汇来的两万两银子,可兵荒马乱无一家钱庄敢兑。是“协同庆”解了慈禧的危急,老太后回京后遂给予业务上大力提携,使“协同庆”逐渐擢升为全国最大票号。</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在地下银库过了一把银票瘾。</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还在平遥见识了一座原汁原味的衙门。</p><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始建于北魏,成型于元明清代。是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p><p class="ql-block">注意看匾额上的“民”字多了一点,可见当时大人们的执政理念。</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两块石碑前伫立良久。两碑均立于民国。一块上书“喫烟 缠足 赌博 民生三害 非改了不可”,平遥县知事吴潔已立。一块上刻“贪官污吏 劣绅土棍 为人群之大害 依法律的手段非除了他不可”,落款为督军兼省长阎。</p><p class="ql-block">除了缠足,其它的祸害好像在一百多年后今天满大街的标语上还是赫然在目,历史在这里好像并没前进多少?</p> <p class="ql-block">回望平遥,我感到自己这里上了一堂丰富的历史课。当刚看到称平遥为“中国二百年前华尔街”时,我还不以为然,旅游景点以“中国的××××”自称的要多少。可此刻,我却深深地折服了,平遥和当年为摆脱家乡贫困,拥挤,和落后,为改变命运而“走西口”的山西人让我深深感佩。</p><p class="ql-block">一二百前,中国出现了51家票号,其中山西就有43家,而有22家在平遥。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这里曾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称平遥为“中国华尔街”名至实归。</p> <p class="ql-block"><b> 晋祠</b></p><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初建于晋朝,后在东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都对晋祠有过修葺,补铸,重建和增建等。</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供奉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穿过献殿,一座刻着“鱼沼 飞梁”的十字形桥引伸到圣母殿,这座桥据说举世无双。</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最重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里的侍女雕像和大殿右边的周柏唐槐(周代种植的柏树和唐代种植的槐树),是晋祠三绝中的两种。</p> <p class="ql-block">金人台,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p><p class="ql-block">对樾坊,建于宋万历四年(1576年)</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是祭祀圣母演戏酬神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是晋祠的第三绝。</p><p class="ql-block">当年李白来此,赞叹此泉:晋祠流水如碧玉。</p> <p class="ql-block">泉水从这里流出常年不断,泉口的设计趣味盎然。</p> <p class="ql-block">晋祠里各个朝代的古迹无数,身在其中如同穿行在幽幽5000年华夏璀璨的历史长廊。</p> <p class="ql-block"><b> 阎锡山故居</b></p><p class="ql-block">9月30日,在去机场前我们参观了五台县河边村的阎锡山故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印象中的军阀都如土匪恶霸一样,长大后才知道很多是讹传。</p><p class="ql-block">阎锡山受过良好教育,他从过商,上过清朝步兵学校,上过日本士官学校,能商能官能文能武。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领导辛亥太原起义。自民国起,统治山西达38年,号称山西王。</p><p class="ql-block">照壁上的“博爱”,是孙中山先生专门写给阎锡山的。</p> <p class="ql-block">八天的山西之行,我穿过了不少青砖黑瓦的高墙楼宇,看到了不少斗拱榫卯的寺庙殿堂,与在上海满眼都是现代化摩天大楼的感觉完全不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土地的深厚,这里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根。</p><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文化在我的脚下越走越感到她的博大精深。继续,后天,我又将开启蜀国四川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