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p class="ql-block">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p> <p class="ql-block"> 遥望杨家岭</p><p class="ql-block"> 姜华信 </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每逢天气好的日子里,清晨起床,总要习惯打开后窗,深深吸一口窗外山上飘来的阵阵泥土馨香,抬头远眺着被山坡遮住,只剩下顶尖一角的中央大礼堂,遥想着党中央在延安13年艰苦卓绝战斗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毕业分配又回延安,来到了这个依偎在杨家岭旁边的校园。在这个地方,有将近3年的日子里住在校园东南角,只一墙之隔,紧靠杨家岭沟口的,延大人称为“东南亚”的职工宿舍。 </p><p class="ql-block"> 延安大学,说起她的建校历史是在抗战时的1941年,是党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50年末复建校,仍然沿用此校名,70年代中期的延安大学已初步发展成为含中文、政教、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各学科的省属地方院校。校园背靠杨家岭,面朝延河边,地势开阔,环境清新,是一个学习读书的好地方。走进校园,化学楼、物理楼、大操场、办公楼、一斋二斋职工宿舍,依次而建。还有东面沿山坡而建的数排窑洞,作为学生宿舍,在校园外便可远远望见,由此成为学校的地标式建筑而享誉省内外。 </p><p class="ql-block"> 工作生活在校园,不用坐班,天时地利的条件,使我有充分的时间去附近游走观瞻。众多的山色及人文景观虽也走遍,但最心仪,最方便的去处,还是身边的杨家岭。杨家岭,是陕甘宁边区时党中央的办公地,走进杨家岭沟口,迎面的建筑进入眼帘,很多时候,我一般习惯先去中央大礼堂。进得小院,在松树旁草坪边的石桌凳上,翻阅随身带的书籍细细阅读,但这也是清晨或傍晚。其他时间进入小院,常被远来的游人所扰,故有时也主动和游人攀谈,将自己所了解的历史掌故介绍给身边的游人,充当义务讲解员。</p><p class="ql-block"> 当游人稀少的时候,我常常无数次走进中央大礼堂,站在礼堂后排座位旁,大礼堂一览无余,简洁陈旧的会场依然肃穆,默默的凝视前方的主席台的装饰,毛泽东,朱德的照片,七大的会标:“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耳边好像传来毛主席在作党的七大政治报告的声音:“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心中不尽又忆起那段历史,党的道路的不平凡。 </p><p class="ql-block"> 出了礼堂,旁门是当年七大代表的入场处,从此门出来,过了小桥左拐进到又一个院子,这里是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办公地,多层小楼两边伸出形似一架飞机,人称“飞机楼”。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就在一楼会议室举行,室内陈列着当年会议的多幅照片。座谈会指引了文艺的正确方向,轻饮一口院中辘轳水井流出的清泉,回味着“为工农兵服务”的甘甜,当年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从书斋中走出,深入生活,奔向抗日前线,发表及演出了众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p><p class="ql-block"> 从小院出来,顺着山坡拾阶而上,是毛主席及多位中央领导的办公和居住地,他们所住的窑洞与当地老百姓的窑洞无异,只是用土坯墙围成的小院子放个岗哨而已。在这个里外相连宿办合一,陈设简单的窑洞里,伴着煤油灯,毛泽东写就了这个时期指导革命的大部分巨制宏篇。走出院子,常习惯与同事坐在院门口的石桌边,望着山坡下一小片毛主席让老乡代种的田地,依然绿色盎然,边回想着当年老人家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场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颠无不破的英明历史判断。 </p><p class="ql-block"> 40年过去了,虽然早已离开了这个地方,但毎每想起,不尽思绪连翩。前些年多次因公出差来延安,有几次选择住在杨家岭后沟的窑洞宾馆,一来让同行者住一下他们从未住过的窑洞,欣赏一下夜晚红彤彤的山岭夜色;二来可与老同事老朋友就近聊天方便,更重要的是终于由住杨家岭沟口,有机会住进了杨家岭沟里边,又一次更加贴进了她的身边。在这里的近九年时间里,学习、工作、生活,他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始发站,给予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断。 </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心中常遥想着这片山岭,啊!杨家岭!妳是我心中长久的留恋。今天,愿把这份怀念献给“党建百年华诞”永存!</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姜华信,北京市104中学初68届毕业,同年赴延安县元龙寺公社黄屯插队,现已退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追随党的足印我自豪</p><p class="ql-block"> 老知青 冯军</p><p class="ql-block">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实际上生在1949年元月,解放大军和平解放北平的岁月。但由于国民党溃败前夕的混乱,旧区公所把我的出生日期登记错了!但共产党打开城门,共和国即将诞生的胜利曙光,还是使我在襁褓中看到、听到大军进城的红火壮举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家住进北京长安街上的南池子,从呀呀学语起,我就在姐姐的肩背上,蹒跚学步间,走上天安门广场,登上金水桥,看到了毛主席画像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共和国诞生党的阳光,第一次照进我幼小的心灵间 !</p><p class="ql-block"> 我刚记事时遇到的第一件喜事,就是北京交道口街道敲锣打鼓送来叔叔在抗美援朝的“立功喜报”! 那鲜艳的大红花,金边绒黄的“三等功”喜报,和“光荣军属”的珐琅瓷牌,犹如一个个小太阳,使我家小小四合院“蓬荜生辉”,更照亮我的童心!当志愿军炮兵参谋的叔叔,当年真成了我们家族的“英雄”了。后听说叔叔在退役前被发展为“预备党员”,更使我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把“战士 英雄与党员”联系在一起。以后因“三反五反”扩大化,叔叔的党员资格未被批准;在交通部当工程师的爸爸,建国初年曾随大军南下,修桥铺路支援前方。1965年夏在太行山修筑长治机场时,也曾递交了入党申请,只因来年文革动乱,夙愿落空……。我也曾因此产生疑惑:我们家族的后人,能跟上党走成为党的一员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当年随军南下修筑康藏公路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我们的校长陈君平竟是一位延安时代过来的女干部,老党员。她曾操着陕北口音为我颁发“分司厅小学优秀学生”的奖状和奖品——一册棕色学习作业本。奶奶摸着我的头,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暖暖的春阳下,“党员与母亲”的形象又热亲亲地融入我童心中 !</p><p class="ql-block"> 小学五年级时,我荣幸参加了国庆节观礼。当《东方红》乐曲奏响,朝阳升起,我们挥舞花絮跑过金水桥拥向天安门 ,见到频频挥手的毛主席时,“共产党与红太阳”即在我心胸中融为一体,坚定了我永远向太阳跟党走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小学毕业,我考入北京四中,第一个新年联欢会上,党员刘铁岭校长亲临我们教室,为我们新生祝福,高唱起陕北民歌《大公鸡》:“大红公鸡毛腿腿,乌黑黑的草鸡满院飞,雄鸡一唱就出山, 哎嘿哟哟,加紧生产为抗战 !……”党员校长高唱的老区红歌,犹如“西行漫纪”的晨曲, 激起我们少年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1969年初,我们真的奔赴陕北英雄刘志丹的家乡插队锻炼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90年代与四中老校长刘铁岭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周河畔耕耘黄土地的艰苦磨砺中,我结识了向阳沟村党支书铁人王占东,落户陕北献身山村的江西老红军刘明文,热情讴歌人民,开拓陕北文学事业的民间作家诗人曹谷溪,更具体深刻了解学习了陕甘边区创建者刘志丹的事迹 。这些身边共产党员的形象,就成了我们走入中国社会的人生楷模, 奠定了我们人生作为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6年金秋与著名作家诗人曹谷溪(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延安重逢</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迈入党的大门是从文革结束,坚冰融化的1978年春天开启。 经过生存的奋斗,人权的争取,我终于考入师范大学。坐入教室自豪地开始学习时,我的同桌竟是班里的党支书贺爱民。他来自陕北佳县农村,东方红故乡的农民质朴热诚,学习勤奋,为人正直。 在贺大哥反复启发,模范作用带动下,历经两年培养,我提出入党申请 ,并在1980年初春毕业前夕,光荣站在党旗下,在全体毕业生面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一些知青同学办回京城,我却响应党的 “开发大西北”号召,重返第二故乡延安,在市五中担任语文教师,一干就是十年, 连同插队、 调干,共在革命圣地度过了23年青春时光,把人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哺育我成长的黄土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3年5月为我延安五中陕北学生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初,我终于“落叶归根”返回阔别23载的故乡北京,在培育贫困子弟的北京宏志中学任教。有幸聆听了胡锦涛主席的深情教诲:“宏志中学的创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举!”“要把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事办好。”教诲指引了中国宏志事业的发展,激励我又在这片宏志沃土上耕耘了二十余年,育桃李济天下! 把一位普通党员的中晚年时光,贡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0年退休前夕与优秀学生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回首我出生70余年,认识党,了解党, 追随党, 投身党的事业征程走过的足印,我深深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无愧于是久经考验,深植于人民大众,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政党! 凭心而论:党在百年征程中,尽管也遇到过“左和右”的干扰破坏,但始终“初心不改”,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纠错, 不断地磨砺, 不断地成熟成长,直至今日, 更加坚定他的奋斗目标——“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 !”正如人民大众尤衷的评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更美好的未来 !”</p> <p class="ql-block"> 回首往昔, 我的前辈——抗美援朝立功的叔叔, 随大军南下开路筑桥支援前方的父亲,都曾申请追随过党,夙愿未尽!留有遗憾 !但却启迪了我,结识了老延安陈君平校长,高唱老区红歌西行支教的四中校长,志丹红都向阳沟村的铁人王占东,献身陕北的長征老红军刘明文,开拓陕北文学天地的人民作家曹谷溪,还有大学时的入党介绍人贺爱民, 更学习了民族英雄刘志丹的壮举。感谢这一个个身边楷模榜样的共产党员,把我领入党的行列!我可以告慰叔叔 、父亲及革命先辈们,我此生此行深感自豪 无悔!是党教会我继承先辈,传承后人!正如习近平主席教诲所言:“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 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也正如无产阶级战士保尔所言:“人,应当这样生活——”“…… 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6年重返延安在宝塔山党旗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春天撰写 </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p><p class="ql-block"> 冯学军 (冯军,网名:重阳劲草)。1968年底,北京13中高中毕业;1969年元月赴陕西志丹县双河公社向阳沟大队插队;</p><p class="ql-block"> 1972年底调志丹县委通讯组,县团委任宣传干事;1977年11月参加恢复高考 ,1978年春入陕西师大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分配于延安五中任教。曾任《延安报》社 《延安精神研究会》特约通讯员。 </p><p class="ql-block"> 1991年6月回京,任教北京宏志中学。2010年7月从北京宏志中学退休。退休十年 ,心系陕北!愿燃亮青春晚霞 ,遥忆黄土地岁月 ,为焕发延安精神,增添一抹时代风彩 !</p><p class="ql-block">联系方式及通信地址: </p><p class="ql-block"> 电话:13051648087 </p><p class="ql-block"> 住址:北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夏威 夷北岸11号楼5单元551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陕北志丹县周河畔</span></p>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