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也会爬树?还能倒着头爬树?!

开心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在树林里看到一只鸟在树干上爬,有时爬到树的后面看不见了,过一会又爬出来了,爬完一棵树又飞到另一棵树接着爬,它不单往上爬,还能倒着头往下爬。<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恭喜你,你遇到了一只䴓(shi)。</span></p><p class="ql-block"> 䴓是唯一能倒着头爬树的鸟类(见下图),啄木鸟和旋木雀也爬树,不过它们都是往上爬不会像䴓一样倒着头爬。</p> <p class="ql-block">  䴓热衷于爬树不是为了锻炼身体,也不是为了找乐子,它们在树干上爬上爬下其实是为了寻找藏身于树皮缝隙内的昆虫作为食物。 䴓主要取食鳞翅目、鞘翅目昆虫的幼虫,除了动物性食物,偶尔也取食花蕊、松子和其他植物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世界上有28种䴓科䴓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和澳洲。我国分布有11种䴓,其中以滇西和藏东南的䴓的种类最多。</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分布的11种䴓种,分布最广的普通䴓,体型最大的是巨䴓(20cm),体型最小的是黑头䴓(11cm)。其中滇䴓是中国特有的鸟种,丽䴓、滇䴓和巨䴓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p> <p class="ql-block">1、普通䴓(13厘米)</p><p class="ql-block"> 我国分布最广的䴓。多生活于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在树干的缝隙及树洞中啄食橡树籽及坚果,偶尔于地面取食。有三个亚种。</p> <p class="ql-block">普通䴓sinensis亚种(华东亚种),腹部棕红色。摄于台湾,在台湾称为茶腹䴓。</p> <p class="ql-block">普通䴓(amurensis亚种),腹部是白色的。摄于贝加尔湖。</p> <p class="ql-block">2、栗臀䴓(13厘米)。</p><p class="ql-block"> 两胁深砖红色(辩识要点之一),尾下覆羽深棕色,两侧各有一道明显的白色鳞状斑纹而成的条带。亚种montium甚常见于西藏东南部、四川西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海拔1400~2600米的混合林。另于福建武夷山有一小块孤立的分布区。</p> <p class="ql-block">栗臀䴓(montium亚种),摄于云南香格里拉。</p> <p class="ql-block">栗臀䴓(montium亚种),摄于云南腾冲。</p> <p class="ql-block">栗臀䴓(nagaensis亚种),摄于西藏墨脱</p> <p class="ql-block">3、栗腹䴓(13厘米)。</p><p class="ql-block"> 脸颊的白色斑块与下体的深色成对比。雄鸟下体明显呈砖红色,黑色眼纹于后方宽展。</p><p class="ql-block"> 见于海拔500-2000米左右的阔叶林以及也见于沟谷林。亚种cinnamoventris于澜沧江以西;tonkinensis于澜沧江及红河之间。</p> <p class="ql-block">栗腹䴓雄鸟,cinnamoventris亚种,摄于西藏墨脱。</p> <p class="ql-block">栗腹䴓雌鸟与普通䴓腹部较深色的亚种易混淆,但栗腹䴓脸颊的白色斑块较大而显著;尾近端部有小块白斑。</p> 栗腹䴓雄鸟,摄于西藏墨脱。 <p class="ql-block">4、白尾䴓(12厘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常见于海拔1900-2600米间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span>特征为中央尾羽基部白色,白色尾基如果不明显还可以通过看尾下覆羽来判断,白尾䴓的尾下覆羽全棕色无扇贝形斑纹。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尾䴓,摄于西藏墨脱,看到尾羽基部那一点点的白了吗?这个特征实在太不容易观察了。</p> <p class="ql-block">5、黑头䴓(11厘米)。</p><p class="ql-block"> 具白色眉纹和细细的黑色过眼纹。雄鸟顶冠黑色,雌鸟新羽的顶冠灰色。上体余部淡紫灰色。</p><p class="ql-block"> 多生活于寒温带低山至亚高山的针叶林或混交林带。是唯一一种只在北方有分布的䴓。</p> <p class="ql-block">黑头䴓,摄于甘肃莲花山。</p><p class="ql-block">黑头䴓和滇䴓的区别:黑头䴓似滇䴓但眼纹较窄而后端不散开,下体色重。</p> <p class="ql-block">黑头䴓(bangsi亚种),摄于青海互助北山。</p> <p class="ql-block">6、滇䴓<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小(12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中国的特有鸟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常见于海拔1300-3200米中山和高山沟谷林、山坡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南部景谷。</p> <p class="ql-block">粗粗的黑色贯眼纹上有一道细细的白色眉纹是其他䴓属鸟类所不具有的,是滇䴓的鉴别特征。</p> 滇䴓,摄于云南楚雄紫溪山。 <p class="ql-block">7、白脸䴓(13厘米)的䴓。</p><p class="ql-block"> 特征为明显的皮黄色颊斑覆盖眼部。上体紫灰而具黑色的顶冠及半颈环,下体浓黄褐。指名亚种偶见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下体色较浅,颊斑几为白色。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夏季在海拔2000米至林线之间,冬季低至海拔1000米。</p> 看到白脸䴓了吗?你确认那不是一颗松果? <p class="ql-block">白脸䴓,摄于青海囊谦白扎林场。白脸䴓的头顶一大块黑色,比黑头䴓的头还要黑。</p> <p class="ql-block">8、绒额䴓<span style="font-size:18px;">(12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 色彩鲜艳而体小的䴓。嘴红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虹膜黄色,</span>前额天鹅绒黑色,头后、背及尾紫罗兰色,初级飞羽具亮蓝色闪辉。雄鸟眼后具一道黑色眉纹。下体偏粉色,颏近白。幼鸟色暗而嘴近黑。</p><p class="ql-block"> 一般栖息于海拔约400-1800米的沟谷、山坡或山顶的阔叶林、乾草阔叶林或混交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p> <p class="ql-block">绒额䴓雌鸟(frontalis亚种),摄于香港大埔滘。</p> <p class="ql-block">9、淡紫䴓(13厘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分布在海南</span>。图鉴画的颜色跟实体相差有点大,其实淡紫䴓的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羽与绒额䴓的相似,区别在嘴的颜色,淡紫䴓的嘴是黄色的,它的英文名里的</span>Yellow-billed比较直观。淡紫䴓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虹膜也是黄色的。</span></p> <p class="ql-block">淡紫䴓,摄于海南尖峰岭。</p> <p class="ql-block">淡紫䴓,摄于海南尖峰岭。</p> <p class="ql-block">10、巨䴓(20厘米)</p><p class="ql-block"> 体型比其他䴓明显大,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臀栗色,尾显长,身上图纹似栗臀䴓但体型大很多,黑色的过眼纹在头两侧宽许多,顶纹比背部灰色明显为淡。雄鸟顶冠具黑色细纹。常见于海拔1000-2000米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p> 巨䴓,摄于云南楚雄紫溪山。 巨䴓,摄于云南楚雄紫溪山。 <p class="ql-block">11、丽䴓(16厘米)。</p><p class="ql-block"> 丽䴓是所有䴓中颜值最高的,不愧beautiful的称号,它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p><p class="ql-block"> 丽䴓主要生活于沟谷林乔木树顶,喜在高大的树木间活动主食昆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p> <p class="ql-block">  丽䴓是最好看的䴓,也是最不容易看到,更不容易拍好的䴓。像这样长满苔藓和兰花的树是它们喜欢的生境。</p> <p class="ql-block">图中有4只丽䴓,你看到了吗?</p> 丽䴓,摄于西藏墨脱。 丽䴓,摄于西藏墨脱。 <p class="ql-block">注:鸟类图鉴和分布图及部分文字来自《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等著)。其余照片均为作者本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