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健康、快乐。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和陪伴,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园历来重视传统节日和家园共育,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从小培养孩子敬老爱老的优良习惯,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等祖辈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的情感交流,我园鼓励孩子们在重阳节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等老人的关心和爱护。</p> 重阳节来历 重阳节习俗 <p class="ql-block">登高</p><p class="ql-block">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p> <p class="ql-block">吃重阳糕</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赏菊并饮菊花酒</p><p class="ql-block">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插茱萸和簪菊花</p><p class="ql-block">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p> 重阳节手工 <p class="ql-block"> 用我们的巧巧手,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制作节日礼物🎁。</p> 敬老我们在行动 <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孩子们在享受爷爷奶奶对自己无私的爱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老人的付出,重阳节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更让孩子们学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常怀饮水思源之心,常怀敬老爱老之情,愿尊老爱老的中华美德在孩子们的传承下,不断的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从“百善孝为先”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无不提及到我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已成为全社会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弘扬尊老孝亲传统,培养幼儿独立、自尊、懂得尊重他人的美德,把尊老孝亲的美德延续。相信通过这一次的活动,在孩子们的内心一定会埋下一颗懂得珍惜、理解关爱、学会感恩的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