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对我说

树下读书

<b>有人提醒我,好多天没有更新朋友圈了。我看看还真的是这样。这日子过的稀里糊涂无滋拉味,病了一个月又遇到很多事,也不知道每天都在干什么,根本就忘了写朋友圈这事了。想想生活还在继续,那就写一篇文章吧。但是写什么呢?明天是重阳节,想起去年的重阳之日,我正在山西介休登绵山。当天虽然写了一篇游记,不过人在旅途,所写的游记总是太过仓促和简陋。而绵山又是非常值得重新回顾的好地方。所以,这篇文章就来写一写绵山。</b> 还是按照游记的顺序写。绵山行是我陕晋之旅的第十七天,2020年10月25日。当天早晨离开灵石到达介休,入住酒店之后立即去了绵山。介休市内有开往绵山的公交车,行程大约1个小时、票价10元,还是很方便的。现在还能想起来,公交车开出市区之后,司机打开音响,车厢里瞬时充斥着强烈的摇滚乐声,老旧的公交车立马带感了。 <b>先来看绵山门票上的一段简介。绵山位于山西省中部,北临太原、南接临汾,毗邻平遥古城和灵石王家大院。是北京至西安旅游黄金走廊的中心和枢纽,铁路与公路交通方便通畅。绵山是介子忠孝文化寒食清明发源地,还是汉人成佛第一人田志超道场。正果寺十五尊真身舍利,被称为世界奇迹。大罗宫堪为天下第一道观。水涛沟瀑布群北方称冠。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人文探秘和自然观光的最佳去处。</b> 古藤沟的松鼠 唐玄宗题字“唯贤是登”<div><br></div><div><b>古藤谷,俗名“西水沟”。它地处闻名遐尔的水涛沟西侧,与水涛沟相媲美,又别具特色。据《史书》记载,这里曾经是绵山静林河的发源地之一,又曾是唐代著名宰相令狐楚创办静林书院之地。谷内古藤缠绕古树,形成似伞、似尾、似洞、似桥、似网、似宫等形态各异的藤景奇观。猕猴桃、山葡萄、山樱桃、山核桃、野山楂、山梨、山杏等山珍野果,随处可见。此外,这里还是天然的中草药植物园,仅载入《本草纲目》的名贵药材就有党参、绵黄芩、五苓子、蜱藓、菖蒲、茯苓等百余种。许多天然造化的奇石千姿百态,酷似各种动物。因此,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历史名人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题留石刻,至今清晰可辩的还有唐玄宗、令狐楚、文彦博、贺知章、张煊等的手迹。由于谷内是典型的温带雨林气候,被游人称为“天然氧吧”,是消夏避暑的最佳去处。</b><br></div> <b>这篇文章的题目,原本是“绵山的故事”,因为绵山有太多的故事。但是这么多故事,也没办法都写出来;所以只能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大致说一下。至于为什么用“绵山对我说”这个标题,在后面可以看到。</b><br><br> 万寿图。用一万个寿字组成。 <b>绵山的故事,最著名的当然是介子推,清明节的来历和起源。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也不必多说了。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重耳后来归国成了晋文公,介子推却不愿以功臣的身份享受高官厚禄,宁愿做一名隐士,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后悔的要命(话说也真是够蠢的),下命令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现在绵山风景区的大门上,还写着“清明寒食之源”的大横幅,前面就是介子推的塑像。我大中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而介子推身体力行的忠孝节义,毫无疑问是源头的活水之一,这是不能不知道的。</b> 介公岭栖贤谷。相传介子推携母居于谷中。 <b>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溪流淙淙,空谷传声,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相传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这里到达归隐地的。封侯亭是当年文彦博宣旨诰封介子推为洁惠侯时所建,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具有皇家园林的气象。亭内有宋神宗的圣旨碑刻,弥足珍贵。游览区内还有清风洞、迎仙坊、天源瀑布、超凡洞、箫声叠瀑、鳄鱼石、仙界石、壁上园、蝴蝶窝、驯虎之神、点石为羊、仙泉等二十余处景点。其中壁上园的奇花异草生长在垂直九十度的石壁上。这里彩蝶纷飞,各色各样,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在这奇花异草中,仰望一线晴空,耳听幽谷涛声,脚踏天梯栈道,令人尘虑顿消,如临仙境。</b> <b>绵山风景区的特点,是在太岳山脉的花岗岩石壁上,开凿出一条道路,位于山谷之上、崖壁之下;其间又有无数宫观庙宇且都有极奥妙神奇的来历。如此风光和如此历史集中在一座大山中,恐怕天下无几。我要承认,我去过的地方并不算多,全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才去过78处。但是我来过绵山,而且是在疫情此起彼伏的2020年重阳节,我觉得稍微吹点牛不算凡尔赛吧。</b> <b>介子推火焚绵山之后,历朝历代自皇帝以下文人墨客旅行达人纷至沓来。其实很好理解,山西本就是中华历史与思想文化的集结地,来绵山的交通又很便利,而且可以免去跋山涉水的登攀之苦。东汉时,汉光武帝派人登泰山祭祀,把好几个大腹便便的官员都累死了(或者半死)。来绵山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看见,这里有唐太宗留下的印记,有唐玄宗刻石题字。也有宋神宗时,大臣文彦博来此地建庙封神。宋神宗时天下大旱,有人说介子推有灵,特意派文彦博来绵山封介子推为“洁惠侯”。明成祖朱棣也来过绵山祭祖(永乐二十年),因为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曾在绵山修行。还有汉张良、唐魏征等才学之士,都在绵山留下墨迹。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在未起兵之前曾居住在绵山若干年,筑山寨以待时机。</b> 绵山是太岳山的支脉,山势特点与太岳山红崖谷一样。 绝壁之上有宫观 我在这座小亭子里喝水休息 <b>大罗宫游览区,当地人俗称“中岩”。“三清上,曰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因此这座宫殿为大罗宫,意为最高的仙宫。</b><div><b><br>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共十三层组成,总高110米,游客称赞“可以与布达拉宫相媲美”,可谓天下道家第一宫观。</b></div><div><b><br>大罗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传在春秋时介子推来绵山隐居,就有道家人物活动的遗迹,东汉时已有部分殿庙初具规模。唐开元十一年(723),玄宗皇帝南出雀鼠谷时,专程驾幸绵山缅怀前朝圣祖功德,感戴绵山诸神护佑李唐王朝的恩典,降旨敕修大罗宫诸殿。以后宋代元佑年间、明万历年间、清代康乾年间官方与民间屡加修葺。本区内包括大罗宫主殿的讲经坛、混元殿、群仙殿。还有灵霄殿、三清殿、财神殿、救苦殿、元辰殿、三官殿、五老君殿、斗姆殿等诸殿。展厅内绵山唐、宋、元、明、清历代精品彩塑,被称为“山西的敦煌”。藏经阁是中国名胜区最大的藏书之处。宫内《道德经》木刻、石刻及英、日俄等译文,堪为《道德经》文化之大观。岩上有一天然石洞,夏日常有白云飘出,故称为“白云洞”。洞旁建一草庵,叫白云庵。庵内的《金刚经》石刻,为唐代遗留的稀世文物。</b><br></div> <b>绵山朱家凹景区和朱明王朝兴起有关,是一处“圣迹”。据称在元代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在这里修行,祈祷上苍保佑儿孙富贵。结果他的儿子朱元璋的在灵宝天尊的庇佑下,统一了中国,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洪武十八年派皇十七子朱权来绵山谢恩,大兴土木,修葺洞玄宫,这就是朱家凹的来历。</b><div><b><br>朱家凹是上清灵宝天尊的道场,左右偏殿为十方灵宝殿和诸仙殿。西面山岗上有玉皇阁,嘉靖二十一年(1542)朱世宗在此建醮,祈求大明江山千秋永固。岩下是卧龙宾馆,原意出自《易经》“潜龙在渊”、“利见大人”。在明代是个山房,明代天子朝山时都要在此驻跸,所以称卧龙宾馆。</b><br></div> <b>天桥是因修筑在悬崖绝壁上的栈道而得名,有千余年的历史。长300余米,宽 1 米多,上离峰顶80余米,高入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悬于危岩上。每逢雨过云涌,人在桥上过,云在脚下飞,使人有平步青云,飘飘欲仙之感。景区内主要建筑是洞神宫、祖师殿、七真殿、水母殿、悬空长廊等和回头看柏龙、兔桥、须弥石等名胜景观。有孔明和张良等人的修行洞。此外还有中国古代最险绝的军事堡垒——石勒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b> 石勒张宾观星台 这个红色立柱是电梯。 <b>绵山的自然景观,号称十四处大景区,360个小景点。也就是说,没有个十天八天的走不过来。我也旅途疲惫、饥肠辘辘,只能走十分之一就不错了。回到文章标题,绵山对我说,绵山对我说了什么?</b> 山口的门楼 <b>绵山对我说,天地有正气,千秋尚凛然。介子推当然不能算是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但忠孝节义的精神确实由此而滋生延衍而发扬光大。朝代可以更换,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是永存的。</b><div><b><br>绵山对我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帝王将相走马灯一般来来往往,鬼狐神仙亦是虚幻,历史上的一切都是过往烟云。你看红尘滚滚,人世喧哗;然而浮名浮利一场虚空!只有绵山一直在这里,冷眼观世界,清泠待明天。</b></div><div><b><br>绵山对我说,重阳节登绵山,最是有诗意。人的一生就应该循着季节去生活,那么生活就是一首诗。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生有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人生有人生的轨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少年天真,青年勇壮,中年沉稳,老年恬淡,这就是人生的韵律啊。</b></div><div><b><br>绵山对我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所知必有所不知,有所见必有所不见。</b></div><div><b><br>绵山对我说,……,……</b><br></div> 三晋风光 <b>风疾山欲雨,云低日早沉。<br>古道重阳日,天涯漂泊人。<br></b><br> <b>2021年10月13日重阳节前一天漫笔</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