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一 </h3><h3>
不经意间竟年入古稀,回顾来路感慨多多。</h3><h3>
人生一世如山涧溪流,蜿蜒曲折,流入江河湖海,日夜不息。得获人生之机应为一大幸事,几十年光阴不该白白度过,理应尽心竭力有所创造有所奉献,理应留下些对于他人有益的东西。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其言是也。</h3><h3>
人生之初各见蒙昧,渐生渐长理性及身,乃知家国情怀心所倾之,家是人生起点,国是生命最重。纵览人生,有关家国的情结常常循一环形:少时,父母所在之地是家,很多人却总想离开;中年,像是行进在浩瀚无涯海上,前不见港湾,后只见苍茫烟波;一旦进入老年时日,会常常自省而辗转回身,以子女之所在为归为乐…… 这也许是世间多数人的规律,不能脱免。</h3><h3>
没有哪一个人愿意变老,但客观规律难以逃脱,唯能从容面对。老年,人生途程之所必有,虽近曲终时刻,却可以造就一段生命之独具。老年一段美好,可以高度自由支配生活,拥有更宽松的时日,不必如年轻那样为生计而执着奔忙;生活条件多会比之过去见优,可以自由安排生活,可以旅行,可以依时择地而居,可以品尝不同的生活韵味,可以回顾回味人生行途之形形色色,可以总结对错得失予后人以为镜鉴。</h3><h3>
认知人生,因时随地而变化。年轻时一腔热情,总是满怀着希望; 渐渐长成过程中,会见到许多曲曲折折,便觉得这世界并不如想像那般美好,于是常生失落;年纪依然见长,到了六十岁,或许对这人间美丑善恶有了判别、对其生因有了见识,又觉得这世界不过如此,于是心情会平复好多;人世间常遇阴云,于是会对那些晴朗日子频生爱惜之心,由之而又演化为对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h3><h3>
上苍对人世间最美妙的安排,无过于一年首尾四季分别:春红夏绿秋黄冬洁,不同物候,不同色彩,不同情感,不同境遇,各得其趣。观鸟雀虫鱼、问寒暑起迄,感风霜雨雪、悟冷暖生消;雪融初草,风摆杨花,雨打落叶,霜染蓼头,皆在意欲之中。</h3><h3>
步入老年,最喜一时一地、异时易地而居,以之为享受人生最可宝贵者。春天,江南之最美时刻,山花海树,雾雨清风;夏天,归避炎热,最理想处乃北方海岸,有漫然山色,有江河水清,有海风轻拂;秋天,天光云影惬意相伴,漫山遍野间七彩流布,更有满目谷果成熟;冬天,白雪飘零,覆地银装,满眼一片圣洁,更有新年春节的隆重装点,成为一年四季点睛的精釆。冬日最好时刻,当是居在容易获得舒适温度的地域:天地间一片凛冽风雪,屋子里却有融融春光,炉里红火跳荡,窗外雪花纷落,这样的日子何其珍贵!</h3><h3>
人到老年,关乎生死一题已不必刻意回避。正常生活依然,能自省自持自理自为当是大幸,若能不给子女添忧尤其为幸中之更幸。一天天送走夕阳、迎来晨朝,人生以一日一夜为步向着生命作别,这话似乎消极了些,但剝开形形色色灿烂外衣,其实质亦不过如此。应该好生把握上天之赐予,趁依然健行之当下,珍视光阴分秒,珍视转瞬将逝的夕阳余暉,让生命之光彩获得继续之继续,岂不快哉!<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二 </h3><h3>
观人之一生,似应存有“命运”二字。所谓“命”者,可以说成先天一面:个人性格、出生家庭环境诸多条件之不同,乃是人之最初差异。所谓“运”者,可以理解为出生后的机遇条件、个人努力程度、处事态度处事方法等后天差异。既然两个方面皆有相异之处,每个人的境况就有了分别,命运亦会有所不同,这是对命运较为合理的一份解释。</h3><h3>
言说命运必涉人生机遇。机遇谓为成功之床,机遇对于每个人并不均等,机遇又随人的年龄变化而变化。年轻时,机遇可能如倒三角形,随向上之势渐趋开阔;逾越壮年,其势渐拢渐收,又如正三角形;几近生命终结,机遇最终收缩为三角形顶点。选择人生具体步骤似如袋中选球,年轻时选取机会甚多;年龄愈大,袋中球愈少;直到生命最后,袋中已空无可取者。</h3><h3>
机遇选择堪如大江行船,前路开阔,水系纷乱。或者把握于主航道中,直向前行,可望见到辽阔大海;或者被烟波浩渺湖泽吸引,流连再三,待要入海,精力已尽;或者如独行小舟随波逐流自得其乐,欲返主道为时已晚;或者航路不明或触石搁浅,无前行希望。一样启程结果悬殊,选取机遇、把握航向至重至要!
恰当认识所处环境,方能求到有利条件;把握命运,常常具体表现为抓住机会的能力。机会并不单为天赐,总是喜欢有所准备和归附规律的人,所谓顺风扬帆、顺势而行,正是合了客观规律。</h3><h3>
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所谓万事如意,只是一种吉祥祈愿而不可真得。试想,如果事事都遂每人心愿,那世界将何如?善于度过人生行途困难时段,善于做最后坚持、最后一搏,往往会现出惊人新境。对往事回忆常常富有诗意,而最有价值者却是当下之奋斗奋争。</h3><h3>
漫漫人生路,总会遇到许多好人相助相扶,师长、领导、友亲,甚至陌路偶遇之人。应该知恩感恩,感恩于迷茫时刻举手引路的人,感恩于重要关口给予力量的人,感恩于危急之中勇予补台的人……这样的人生相遇至为宝贵,永生永世不可以忘记。感谢于有恩的人是人格中最要之一份,不懂感恩无异于禽兽。<br></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三</h3><h3>
人之健康成长,应须获得良好系统教育,包括基础、专业、终生三段。小学时段是为铺垫,开心快乐为宜。中学时段为学生个体建造之基,须踏实为之。此期学得各类知识不仅在于升入上级学校,更重要的应使之成为今后生活与就业的常识与工具,由之,各门课程须全面把握、齐头并进,不可偏废一隅。</h3><h3>
回想自己小学时曾经热于学画,大约三年级开始,课程不重,便以当时被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为底本,用铅笔线条画人物山川,短时之间积了几大厚本儿。老师的一次鼓励,胜过百言说教,由之更见奋力。上中学以后,视野开阔,自觉还有更多事情可做,便专注各门学业,不再执着学画,虽如此,却时有画意在胸。</h3><h3>
中学阶段课程陡增,因个体差异使然学生状态各个不同。有的学生面对课程渐多依然开合自如,仍无“痛苦”一说;有的学生数学理化面前钻研精神颇强,唯作文一窍不通;有的语文课轻松把握,其他课程却始终走不进去;还有的对课本知识缺乏兴趣,却对某一技术技艺情有独具。如此说明,人的先天条件和志趣有很大差异偏向,不单单是智与不智问题。既然每个人自身潜质不同,所具长处亦不同,因材而受教似更为符合生命规律。</h3><h3>
入大学,则应虑及此个人差异因素,尽量选取合乎与接近自己状况的学习方向,一方面理性修身,一方面继续知识积蓄,为将来就业多做准备。接受教育目标应据不同情况扬长而避短,具体求什么知、学什么技,应以体现自身长处与兴趣为要。社会需求多种多样,不同知识准备可以应对不同社会需求。</h3><h3>
现实情况是,家长们望子成龙,多数者却对成什么样的龙认识不清,为孩子选择学习方向常常忽略其自身兴趣与潜在特质。于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造成普通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而真正为社会需求得其用之优秀人才却不多。对一些长于工技者一定要培养成理论研究人员,这是明显的扬其短而避其长,反之亦然。由之,因人而宜、因材受教的理念与做法,应予更广泛引导提倡。</h3><h3>
人之一生,好象都有基本固定一面,个体一旦形成,许多事包括身体、智力、注意力、交际与表达,还有与周边人及物的关系,似乎都已锁定,个人后天努力虽可有一定增减,但大体在这种锁定限度内浮动,因此帮助学生努力不放弃,发现发掘其所有长处,对于家长来说似乎更为重要。</h3><h3>
人生一世总要努力,争取获得最佳人生状态,受教者须以此自勉,不该懈怠。成功路上,各有条件、各有追求,但无论何种情况皆须附会高尚、远避低俗低趣,这也应是人生路上引导者与受教者的共同祈愿,当竭力行之。
</h3><h3><br></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