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p><p class="ql-block"> 让课堂产生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八十七中教育集团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齐聚“润涵杯”,开展“课堂有效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主题教研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有87小学部景阳校区刘志超副校长,87南校王伟萍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课是由图形与几何名师工作室的单春雨老师和数与代数名师工作室的王丹丹老师承担。</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研讨课是由南阳校区的单春雨老师和一年八班的孩子带来的《认识图形》。她借助整理房间的情境,深入浅出,引出对图形分类的初步认识。在课堂上借助教具给孩子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单春雨老师在课堂上,层层剖析,环环相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王丹丹老师和四年五班孩子带来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她以成语小故事“朝三暮四”引出课题。她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知识的同时,充分得到思维的训练,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八十七中小学部的数学人是一支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团队,每一节课背后是讲课老师及所在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李悦老师和关欣老师代表了青年教师对本次润涵杯活动进行了发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曹冬梅老师和王宏伟老师分别对两节课的课堂达成率进行了点评。</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风格各异,年级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但用心程度,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对课追求完美的态度却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 单春雨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立体图形,带动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建立空间观念。</p><p class="ql-block"> 王丹丹老师通过大量数据、算式,抽象出图形符号,又进一步抽象出字母表达式,帮助孩子建立交换律模型,体现模型思想。</p> <p class="ql-block"> 数与代数工作室主持人邹海燕老师和图形与几何工作室主持人项威威老师分别从工作室的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解读。</p> <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 袁冬薇组长对本次润涵杯课程进行了总结。两位老师的课真正地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站在了课堂中央。两节课以学生的认知出发,凸显数学本质。</p> <p class="ql-block"> 刘志超副校长对第25届润涵杯数学学科研讨课进行了指引与建设。刘志超副校长对于青年教师怎样上好一节好课,怎样有自己的特色,进行了指引,要多关注课堂学生的表达,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等,给青年教师增加了信心与动力。相信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p> <p class="ql-block"> 作为数学人,总有一节课,影响我们的成长;总有一段思考,在我们生命中留下一抹痕迹。一节课,一思研,数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相信八十七中小学部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越行越远,越走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