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物华弄秋畔,语文教研再扬帆——东坡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活动侧记

管恩超

<p class="ql-block">  一连数日,秋雨绵绵,今天,迎来了十月以来久违的好天气。凉爽的秋风掠过,教研的脚步走来。周二的午后,东坡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活动如约而至。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还有市教科院郝主任,学校孙书记和朱校长等领导也陪同参加。</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徐家国老师带来的展示课《散步》。《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含丰富的经典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文章通过选取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徐老师通过与学生配乐朗读的方法,开启一节课的学习。整堂课,徐老师一直在不断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读法,在一种轻松活泼的状态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走进角色。</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课堂是“读”的课堂,书声琅琅是徐老师课堂的一大特色,然而他更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语文课堂的立足点,朗读也是实现作品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读中品情,在读中赏景,在读中析意,不仅读出了文本的味道,更收获了人生思想和生活哲理。</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韩晶晶老师带来的余光中先生的经典诗歌《乡愁》。《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情,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韩老师以“孟晚舟回国”这一备受大家关注的时事导入新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p> <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巧妙地用图片和故事将整首诗歌串联起来,语文功底可见一斑。在课堂的最后,用一曲款款动情的歌曲《乡愁》作结,将一种艺术形式延伸到另一种艺术形式,在歌者扣人心弦的歌声中将学生们的情感再次升华。</p> <p class="ql-block">  课后,在郝主任的带领下,先由两位执教老师分别进行了课例说课和教后反思,再由其他听课老师进行评课,最后由郝主任做出点评总结。</p><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中,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邢相芳老师主要谈了从两位优秀教师身上学到的宝贵经验,如徐家国老师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等,韩晶晶老师精彩又振奋的导入,娓娓动听的课堂需要等;资深教师王信娥老师除了肯定两位老师的优点之外,还提出了几点建议,比如徐老师可以再三斟酌一下课堂环节的设计的使用,避免给孩子造成课后的不良影响,比如韩老师对于诗歌教学可以让学生多尝试轻吟慢诵的方式,对于表达感情可能会更好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郝主任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课前的精心备课以及对教材文本的准确把握。同时,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p><p class="ql-block"> 1. 课堂上要注意一种艺术跳到另一种艺术。文学和音频都是两种艺术,若单单是营造氛围,熏陶情感,使用音频无可厚非。使用音频时间需要控制,不宜过长、过重,莫让其他艺术的光泽掩盖了文学艺术,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道”。</p><p class="ql-block"> 2. 课堂需要自然而然的“奖赏”。教师给予的掌声、点赞等,要依据课堂的“热度”去进行,也要关注掌声的牵强、教学环节的断裂等等。</p><p class="ql-block"> 3. 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课堂教学差别。一堂课的教学应该结构清晰,教学设计灵巧,整个设计层次鲜明、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丰富学生所学技能,达到学生思想的升华,不断将课堂推向一个高度。</p><p class="ql-block"> 4. 课堂“情境化”营造。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要将问题情境化,课堂生活化,让课堂之根扎实生活之土。</p><p class="ql-block"> 5. 做学生的“一字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做细、做实,指导好一个带动全班。哪怕能够给学生修改一字一词,让学生的回答变得更加有高度,就是一位高明的一字之师。</p> <p class="ql-block">  独行快,众行远,教研是一场富有诗意的修行,有同伴的携手,有专家的引领,一次次精彩的交流,一回回扎实的学习,我们都是这条教研路上的行者。</p><p class="ql-block"> 路其迢遥,行且悠长……</p>

课堂

学生

老师

教研

语文

朗读

教学

乡愁

韩老师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