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呼唤“隐形冠军企业”强中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什么叫“隐形冠军企业”?</b></p><p class="ql-block">隐形冠军企业最早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而不强,中国制造业的痛中之痛</b></p><p class="ql-block">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信息化部首任部长李毅中曾公开披露: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的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也就是说,我们有三分之二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要依靠进口,依靠全球采购。这三分之二的进口供应商是谁?几乎都是隐形冠军或者是全球前三企业。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是工业制造业的地基,地基不牢地动山摇。一旦出现断供,后果不堪设想。这是中国制造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也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的软肋。。</b></p> <p class="ql-block">制造业而言,成为隐形冠军,成为细分市场全球NO.1,才是企业强不强的唯一标志!</p><p class="ql-block">中国工业制造业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做大规模,而是解决做强解决卡脖子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很多企业认为只有先做出规模,占领市场,然后才能做强。对于要求规模经济的大宗商品,也是应该在生产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基础上做大规模。然而,产品没有竞争力,规模越大亏损越大。</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业制造业经过70年,尤其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在整车、整机(如轮船、汽车、装备、高铁)、大宗商品制造上(包括外资、合资、国企、民企),许多行业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可以出口进入国际市场。</p><p class="ql-block">很多国人以为这些高端制造业产品我们都可以做了,我们已经很牛了。其实整车、整机制造并不是很难,大不了SKD(半散件组装)、CKD(全散件组装),中国轿车工业就经历了这一过程。我们最初的轿车合资企业,更像一个组装车厂,总成进口,我们只负责总装。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国产化率,更关键的是关键零部件、关键总成能否实现国产化。</p><p class="ql-block">以高铁为例。经过数年培育,中国确实已经拥有了高铁机车车辆规模化生产和制造能力,但部分关键零部件总成仍需从国外进口。</p><p class="ql-block">在一位西门子的技术人员看来,高铁动车核心技术只有三大部分:牵引系统、转向架和制动系统。其中,最关键的是牵引系统,像“列车的心脏一样”。这些技术外方既不打算降价,也不会转让。</p><p class="ql-block">像牵引系统这样的关键技术的价格占到一列动车总价的多少呢?答案是20%-30%。其中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又占整个牵引系统的一半以上,利润最高。原西门子采购部人士坦言:“现在西门子采购部就是靠卖牵引系统赚钱。”</p> <p class="ql-block">熟悉中国制造业的都知道,你到企业问“你们的产品水平、产品质量如何?”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答:“你放心吧,我们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都是德国公司、日本公司的。”他们说的那些德国公司、日本公司几乎都是隐形冠军。</p><p class="ql-block">中国工业制造业大而不强,大是指地面建筑高大宏伟,看起来很厉害,不强是指稍有风吹草动(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断供),地面建筑便有倒塌的危险。所以我们说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是中国工业制造业的“锚”。没有“锚”船何以稳?中国工业制造业最大的痛点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隐形冠军集群,德国和日本的基石</b></p><p class="ql-block">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强国。西蒙教授认为,德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不是因为有西门子、奔驰、大众这样的大公司,而由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隐形冠军构筑了德国制造强国的基石。在与我们毗邻的日本,情况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资料显示,德国有隐形冠军3000—4000家,日本有数千家;而我国工信部已经公布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一共只有595家,这其中还包括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示范企业是指基本能进入细分市场全球前三的企业,也就就是符合西蒙教授所定义的隐形冠军要求的企业;而培育企业则在中国细分市场排名第一,但距离全球前三还有差距。现实中可能存在没有进入统计名单的示范企业(隐形冠军),实际数量应该比公布的数字要多一些。但即便如此,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总数估计也不会超过400家。</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制造大国,这个数字让我们汗颜。我国制造业和德、日制造强国之间,相差了整整一个隐形冠军集群的距离!这也是中国制造业为什么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可见,拜技主义、长期主义是世界隐形冠军成长的共同规律。要想成为隐形冠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捷径可走。</p><p class="ql-block">同样,要解决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之痛,就必须要培育我们自己的制造业隐形冠军集群。提倡拜技主义、长期主义。让科学研究精神和技术创新深入到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为隐形冠军成长提供文化和机制的土壤。</p><p class="ql-block">客观讲,世界对中国的依赖是柔性的,中国对世界的依赖是刚性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对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是中国制造业的锚,一点不为过。</p><p class="ql-block">我们认清了隐形冠军炼成的规律,才能使有志于成为隐形冠军的企业家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中国隐形冠军成长,解国家之痛,产业之痛。</p> <p class="ql-block">此帖来源系周放生先生《中国制造业真的跟德国、日本差了一条街?》一文,摘自部分论述,诚谢周先生。俪城老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