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我们的教研|思政引领,立足双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太师三附小万科城校区道德与法治组教研活动

太师三附小万科城校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道德与法治组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一体化学习,有效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于10月12日上午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针对学生学习特点,优化作业设计,我们进行了深入讨论。 <br> 王璐、曹霞指出,体验性活动作业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需要,符合学生实际成长的需要,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作业形式。教师为学生设计趣味性、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性活动作业,能够有效延伸德育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改变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坐而论道 ”的局限性,利于内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孙丽雅、丁崇认为,鼓励学生走出去,能够有效拓展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延伸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重视鼓励学生“实地走访”,提供亲身行走、经历、体验的机会。例如,在教学《 我们不乱扔时 》的相关内容时,重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我们倡议孩子们在自己生活的公共场所捡拾垃圾,为美好家园奉献一份力量。 吴昊、曹晓媛指出,行为训练养习惯,以习惯养成为重心。在作业的安排上,一部分课程呈现了“习惯养成”这一主题,启蒙并奠基了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大家排好队》指向公共场合的排队意识,体现了规则的内涵。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让学生一起来挑战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品行的养成需要课堂上教师生活化的引领,及家长亲密的陪伴,也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体验性活动作业,让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在实践中回归精彩生活。在“双减”政策下,设计好本学科体验性活动作业,能达到提质增效。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着。 通过本次教研,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思路和想法,共同设计出行之有效的作业布置方案。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更好地指导学生处理自己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体验性活动作业更具现实性和发展性,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撰稿:孙丽雅 <br><br>摄影:常静<br><br>审核:刘改燕

学生

作业

体验性

养成

教研

习惯

教学

法治

活动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