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呼和浩特寺庙

周贤能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7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我们特地到去看看呼和浩特寺庙,这些寺庙也代表着当地文化和宗教。</p><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p><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主要由金刚座和上部五个方形舍利宝塔构成。这种形式的佛塔在中国出现较晚,也比较罕见。塔为砖石结构,通高约13公尺,平面呈长方形。造型优美,比例严谨。</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三A级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慈灯寺的历史】慈灯寺为清雍正帝五年(1727年)由小召喇嘛呈请朝廷修建,1732年朝廷命名为慈灯寺。此塔建于清雍正帝五年(1727年),落成于雍正帝十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阳察尔济格根三世死后,寺中没有了活佛,喇嘛都回到小召。后寺宇败落,仅存五塔。</p> <p class="ql-block">慈灯寺的由来】慈灯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现为五塔寺。五塔只是慈灯寺中的一座佛塔,始建于清朝。现仅存一座建筑,即“金刚座舍利宝塔”</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庙看到这里除了五塔,其他都是后建的,这里也不收门票。</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一座藏族佛寺。这些都是后建的。</p> <p class="ql-block">小塔之上塔刹。</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度母殿</p> <p class="ql-block">金刚萨陲殿</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殿</p> <p class="ql-block">大日如来殿</p> <p class="ql-block">大日如来殿</p> <p class="ql-block">大日如来佛</p> <p class="ql-block">五塔寺介绍</p><p class="ql-block">【慈灯寺重修】2006年慈灯寺在遗址复原工程竣工,这座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清代名寺重现在世人面前。此次慈灯寺复原工程是依据历史文献、历史照片、相关研究资料并结合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进行复原设计的。复原工程项目包括围墙复原、二进院大殿和三进院大殿复原、6个东西配殿复原以及古井厅复原等。为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727年,1732年清廷赐名“慈灯寺”。1886年之后慈灯寺逐渐荒芜,到20世纪60年代末,佛殿完全无存,只剩下殿后的“金刚座舍利宝塔”。</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原为慈灯寺(俗名五塔寺)内的一座建筑。寺宇早就损毁,惟此宝塔巍然屹立。塔系砖石结构,通高13米,平面为长方形。金刚座建在台基上,其下层为须弥座,束腰部分有砖雕狮、象、法轮、金翅乌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座身下半镶嵌蒙、藏、梵3种文字所书之《金刚经》经文,刻工细致,字体工整。金刚座上半部为佛龛,龛中塑1座佛像,两旁为宝瓶柱,龛上为梵文6字真言,在其上面挑出短檐。金刚座南面正中开券门,门旁为四大天王像,门上正中嵌蒙、藏、汉3种文字书写的“金刚座舍利宝塔”石刻匾额。门内为无梁殿,东西隅设有通向金刚座上的阶梯。金刚座上设置5座小塔,中间一座为7层,其余四座为5层。各小塔第一层嵌佛像、菩萨、菩提树等砖雕;第二层以上设佛龛,全塔共有1563个鎏金小佛像。塔北的照壁上嵌有3幅精细的线雕刻石——蒙文“天文图”、“六道轮回图”、“须弥山分布图”,都是珍贵文物。全塔造型比例适中,工艺技巧精细娴熟,显得玲珑秀丽,是古代少有的美术建筑。塔后影壁嵌有蒙古文天文图石刻,为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可惜现在不让进去。</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塔身外面饰以雕刻涂釉加工预制的琉璃砖,在边缘和转角处镶以白色条石,光彩的琉璃用于受光强烈的桃檐和塔刹,作重点装饰。</p><p class="ql-block">金刚座平面作“凸”字形,建于约高一公尺的台基上,座下层为须弥座,束腰部分为砖雕狮、象、法轮、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座的上部有七层短挑檐,第一层檐下镶嵌蒙、藏、梵三种文字所书的金刚经文,刻工细致。从第二层到第七层檐下,共塑有1119尊各种姿态的镏金佛像。</p> <p class="ql-block">宝塔上刻有1563尊小佛像。</p> <p class="ql-block">在壁墙后面我们还能看到那个年代留下的用汉蒙文写下的口号。</p> <p class="ql-block">塔北面照壁上嵌有三幅线雕刻石,中有“须弥山分布图”,西面是“六道轮回图”。塔后照壁嵌有蒙古天文图石刻,石刻用少数民族的文字标注,十分罕有,是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五塔砖雕</p> <p class="ql-block">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席力图"蒙古语意为“法座”,汉名“延寿寺”,为清康熙帝所赐。寺庙因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活佛长期主持此庙得名,曾是达赖三世和达赖四世的“法座”之地,也是本召迄今转世十一代活佛的“座床”之处。建于明万历13年(1585年),是呼和浩特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席力图召山门</p><p class="ql-block">席力图进得山门,就是天王殿。四大天王分列东西两边,四天王居须弥山的半山腰,其职责是各护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天王”,同时护佑人间的风调雨顺。他们的脚都是抬起的,这一塑形,一说是为了踩住四方妖孽,另一说是明成祖朱元璋没有做皇帝之前,他曾是庙中的一位小沙弥,一天,他在庙中扫地到此,喃喃自语道:要是四天王抬起脚来,我便能扫得更干净,朱元璋本是真龙天子,四天王于是顺从地抬起脚来,扫过以后,朱元璋却忘了说把脚放下,所以到今天为止,四天王的脚还是抬着的,但有些寺庙中,四天王的脚是放在地上的,这就要看建庙的时间了,如果是建于明朝之前,那么四天王的脚就是放下的,建于明朝之后的寺庙,四天王的脚就是抬着的。</p> <p class="ql-block">寺内建筑凡五进,中轴线上有牌楼、山门、过殿、大经堂、佛殿。大经堂采用藏汉结合式结构,四壁用彩色琉璃砖包镶,脊上有鎏金宝刹、相轮、飞龙和瑞鹿等装饰。清朝康熙帝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立于大殿前。寺内还有白石雕砌覆钵式喇嘛塔,高15米,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席力图召的前院,疏朗宽阔,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按古制各寺庙都是“左钟右鼓”,寺庙早上先敲钟后接鼓,晚上先敲鼓后接钟,所以有“晨钟暮鼓”的说法,钟鼓有集众、报时之用,此外,击鼓以迎宾客,敲钟以去烦恼。佛门认为烦恼伤害身心,因此佛经中把烦恼称之为魔,早晚叩钟108响,含意是众生能解脱108种烦恼,同时,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前边这两根大旗杆,是正月十五晾佛所用,晾佛就是晾晒本寺珍藏最大的佛祖释迦牟尼唐卡,一是为了使佛光普照青城百姓,二是为了防止唐卡虫蛀。</p> <p class="ql-block">过殿前立两根大旗杆,是正月十五晾佛所用,晾晒本寺珍藏最大的佛祖释迦牟尼唐卡。</p><p class="ql-block">菩提过殿分东西两堂,西堂供奉着宗咯巴大师和他的两个大弟子,克珠杰与贾曹杰,又称“师徒三尊”。 东堂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八大药师佛。“延寿寺”是康熙帝御赐席力图如的寺名,因此,在席力图召的古佛殿中也供有药师佛,“药师佛”主管健康、长寿是很灵验的。 中间为转经筒,沿转轴缠裹着无数层观音菩萨的经书,你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读了千万遍的大咒经书的六字真言,观音菩萨会保佑您一生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石塔</p><p class="ql-block">寺内大殿东侧,鼓楼、广场东面的汉白玉石塔,是内蒙古地区覆钵式喇嘛塔中最完整的一座,它全用白石雕刻垒砌而成,通高约15米,石塔基座用石条砌成方坛,四面有阶梯可登。方坛上面为方形束腰座,束腰部分刻出火焰、金刚杵、狮等图案花纹,四角立圆柱,上呈阶梯状座身,分五级逐步内收,最下一级刻图案花纹,以上各级刻梵文六字真言。覆钵为宽肩型,周围饰以缨络,南面正中砌出火焰形佛龛。覆钵上面的塔刹,用石刻出十三相轮,再覆以铜制星月和宝盖。白色石料的塔身上,纹饰都用五彩,色调对比鲜明,是中国北方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和清代覆钵式塔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古佛殿”是席力图召最久的殿堂。建于辽代,已有千年历史,它的前部是经堂,后部是佛殿。 经堂中间的法座是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围世的法座。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是众达赖中唯一的一位蒙古族。同时,席力图召的历代活佛都在这里习经传戒,所以“古佛殿”是非常有灵气的。在这里求平安、求财运、求官运、求考运、求姻缘都是非常灵验的。 进入佛殿,中间供奉的是三世佛,两侧为八大药师佛和康熙皇帝御赐的《药王经》。上边立柱上有四条用黄泥和纸浆作成的栩栩如生的飞龙,墙体的壁画是用纯天然矿物质颜料绘制,已有500多年历史了,但它还是色彩亮丽,经久不退。</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和大殿(前大经堂后佛殿)</p> <p class="ql-block">康熙35年,康熙帝西征噶尔丹,凯旋路经呼和浩特,驻跸席力图召,适逢大殿新建落成,于是赐寺名为“延寿寺”,并于康熙42年(1703年),在寺建御碑亭。两座石碑汉白玉石质,大小相同,高4.3米,内容也相同,为康熙帝亲撰的西征噶尔丹的缘由和经过及亲临席力图召的活动,分别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于两碑,史称“康熙纪功碑”。</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修复碑文</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门票,成人50元,60岁7析35元。</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夜景</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庙见到一片马雕塑,很少见到这样格局。</p> <p class="ql-block">上百度查下,说这个是图腾。</p> <p class="ql-block">寺庙内一棵百年海棠树。</p> <p class="ql-block">两边是钟楼。</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最具代表是银佛、龙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由尼泊尔工匠制作,全身由3万两纯银铸成。距今已有4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佛像呈坐姿,高达3米,由纯银铸成。据史籍记载当年银佛落成时,西藏的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大召也因此有了“银佛寺”之称。</p><p class="ql-block">这张图从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龙雕,是指银佛座前的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高约10米,分别雕在两根通天柱上,由下上望,双龙对翔,张牙舞爪,盘旋布上。大召的龙雕形神兼备,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明代龙雕艺术的精湛技艺。相传是用粘土、料浆石为原料精制而成,工艺十分考究,是佛殿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图片网上下裁。</p> <p class="ql-block">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内容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辨经、斗法图最为精美,引人入胜。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全图绘有神佛、凡俗等各种人物770余人,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反映了我国明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大召壁画用天然石色绘制而成,虽历经数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泽艳丽。</p><p class="ql-block">图片网上下裁。</p> <p class="ql-block">还能见到当年旗杆基石实物。</p> <p class="ql-block">这里寺庙装饰为龙。</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全景</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寺庙的东院在文革时期被全部拆毁,在2006年,寺庙按照旧址进行恢复,建造了玉佛殿,还是采用木结构建筑,里面供奉一尊释迦摩尼佛祖像,而且是用一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的,没有进行过拼接。</p> <p class="ql-block">这尊玉佛是整块的缅甸玉雕刻而成的,没有拼接,是一整块,重有二十多吨重,佛祖身披袈裟的部分是用四万一千颗红宝石和七千颗钻石镶嵌而成的,一共四万八千颗,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佛祖的生辰是农历的四月初八。</p><p class="ql-block">这尊玉佛庄严肃穆,雕刻精湛,在其他寺庙中也是很罕见的。</p><p class="ql-block">这张图从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后景</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到处是壁画。</p> <p class="ql-block">九边第一泉匾额大召寺的建筑为藏汉结合式。分东、中、西三路,中间一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位于南边,上悬“九边第一泉”匾额。呼和浩特大召寺匾额“九边第一泉”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清代,康熙皇帝率军西征,返回京城时途经呼和浩特,在大召门前歇脚。时值酷暑,大队人马口渴难挨。这时,皇帝的御马突然奋蹄刨地,蹄落处涌出一股清泉,自此泉水长流不绝,于是有了“御马刨泉”的传说。以后,人们在泉水处修筑了井台,供人饮用。因井水清澈甘甜,如玉液琼浆,久而久之,便又有了“玉泉”之说。大召门前也因玉泉井而繁华起来。形成了著名的”明清一条街“。玉泉井水,远近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辽东、蓟洲、大同、宁夏、甘肃和固原等九边镇的泉水之首。清代山西文人王用祯用棉书题写了“九边第一泉”词,并刻成横匾悬挂于大召寺的山门之上。</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后建的。</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大象雕塑。</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大召释迦八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与大召西夹道交叉口。大召释迦八塔塔身雪白,造型精美。 八座宝塔均有含义与名称,各由塔基、塔瓶、塔颈、塔叉、塔顶五部分组成。分别代表土、水、火、风、空五方面,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特点。 此八塔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建造。塔名分别为:莲聚塔、菩提塔、降魔塔、吉祥门塔、神变塔、天降塔、和解塔及涅槃塔。</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广场</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夜景</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观音寺。</p> <p class="ql-block">里面在修复</p> <p class="ql-block">宝尔汗佛塔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园内,在鄂尔多斯大街与大南街十字路口(即南茶坊)西300米马路南侧,马路北侧是观音寺。宝尔汗佛塔于2006年5月26日开工建设,佛塔塔基占地6561平方米,塔高81.6米,是呼和浩特市观音庙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大召寺旁边就是最著名“中国烧麦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这家是当地最著名的烧麦店。</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这家店里吃顿。</p> <p class="ql-block">这里跟全国城市差不多,也有不少仿建筑。</p> <p class="ql-block">也有保护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