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陈云祥同志》

吉安曙光

<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为村民尽心竭力二三事</p><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是江西省吉安县指阳乡石坑村人,曾担任石坑村党支部书记多年。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怀着兴奋的心情来村部观看视频直播开幕式,不料突发脑梗,倒在了他为热爱而鞠躬尽瘁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是我多年的同事,又是我由衷敬佩的长辈。今天是他走后四周年的忌日,我怀着无比沉痛和感恩的心情写了这些文字,以缅怀他、纪念他尽心竭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功德,并以他的精神激励自己,同时也希望村干部们都能象他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人民爱戴的基层干部。</p> <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虽离任多年,但仍一如既往支持村里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参加支部大会。(左排顺数第三为陈云祥同志,同排倒数第二为其长子陈文山)</p> <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和党员干部一起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收听收看《十九大报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音容时入梦,</p><p class="ql-block">教诲若钟鸣。</p><p class="ql-block">一、“砸锅卖铁也要让小孩上学”</p><p class="ql-block">1.石坑小学原来的校舍就是一栋民国时期的老祠堂,阴暗潮湿,四面透风,甚至老师房间都有老鼠洞,黄豆掉地上就能发芽。即使是这样的条件,教室和宿舍也还是不够用,只好不分年级的挤在一个教室上课。建新校舍已迫在眉睫。可是村里经济却是空壳,真正的一穷二白,村干部的工资也多年兑现不了。既拿不出钱来,这个校舍还怎么建呢?陈云祥同志生前多次回忆说:“没有砖块,大家就到山上捡散落的坟墓砖,没有沙子就到小溪里淘,没有木头就上山去砍,反正都是动员村干部和群众人人动手建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新校舍终于建起来了,学生能坐在教室里上课了。陈云祥同志一句“砸锅卖铁也要让小孩上学”的话语,铿锵有声落到了实地。</p><p class="ql-block">2.石坑小学没有后勤人员,校长向时任村支书的陈云祥同志请示要一个炊事员。“哪还有钱请人煮饭?” 但学校没人煮饭也不好办呀!无奈就叫自己的长女去了。煮了两年半,没有一分钱工资。长女为了自己的前途,虽不忍心也要离开。陈云祥同志又把目光转到了二女儿身上,哄着二女儿一干又是两年多,还是一分钱工资没有。其中,二女儿还代课几个月,说九毛钱一天,结果也是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诗赞:</p><p class="ql-block">村里没钱买纸张,</p><p class="ql-block">破烂祠堂当学堂。</p><p class="ql-block">阻断代际愚与贫,</p><p class="ql-block">砸锅卖铁他先上。</p><p class="ql-block">大小女儿来做事,</p><p class="ql-block">苦干数年无酬报。</p><p class="ql-block">清风亮节当永记,</p><p class="ql-block">无私奉献风格高。</p> <p class="ql-block">三栋校舍老中青,“老”的(祠堂)已经坍塌,“中”的也完成了历史使命(也就是陈书记带领群众白手建的那栋)。“青”的昭示着希望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标语道出了校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二、“移民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1969年浙江建设新安江水库,安排部分移民到石坑村。如何落实好上级要求,安排好这些移民,成了当时村里的一件大事要事。一时间困难重重,矛盾多多。</p><p class="ql-block">那时,正年富力强的陈云祥同志始终认真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政府的移民政策,主动与移民攀亲结友,甚至把自家宗祠腾出来给拖家带口的移民居住,一住就住了多年。尽管自己也很困难,但他仍倾其所有帮助移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p><p class="ql-block">“移民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当本地村民与移民发生土地山林纠纷时,是最考验我的时候”。2000年离任支书后说起浙江移民的事时,陈云祥同志就常念叨这两句话。</p><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出殡入土那天,多位年事已高且行动不便的老移民带着对陈云祥同志的感念,一步一步挪来送别...…那场景让人感动落泪。</p><p class="ql-block">诗赞:</p><p class="ql-block">淳安人民迁移来,</p><p class="ql-block">矛盾重重绕不开。</p><p class="ql-block">五湖四海皆兄弟,</p><p class="ql-block">总给移民多关爱。</p> <p class="ql-block">石坑浙江移民新村,干打垒的房子早已不见了,砖木结构的房子也寥寥无几了,眼前都是一排排三层钢筋混凝土楼房。</p> <p class="ql-block">三、“你们打不倒石坑群众的民心。”</p><p class="ql-block">卸任书记职务之后,陈云祥同志做过两个月的监工。那是2004年,石坑村要修一条村道(约10里路)。时任支部书记请陈云祥同志去监督施工质量,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p><p class="ql-block">了解陈云祥同志的人都知道,只要集体需要他就浑身来劲。施工人员见村里派一个这样的老人家来监工,便没把他放在眼里,企图习惯性的也搞偷工减料。见此情状,陈云祥同志毫不犹豫地坚决阻拦,包工头软硬兼施,最后竟然要动手打他。陈云祥同志毫不畏惧地说道:“我相信你们能打倒我,但你们打不倒石坑群众的民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你们就休想偷工减料。”领教了陈云祥同志的强硬,包工头只得老老实实地组织施工,不敢再动歪脑筋了。</p><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监工的这条路修成后,质量在全乡同造价的乡村道路中使用时间最长。走在路上的石坑村民时常会提起这位走了多年的陈老书记……</p><p class="ql-block">有个插曲:时任支部书记说好了监工两个月,付给陈云祥同志工资1800元。但路修好几年了,也不见村里给他工资,儿女们看不下去了,就催他去村里问问,他却说:“村里肯定有困难”。后来,时任支部书记对陈云祥同志说:“老书记,您监工吃了苦也受了气。可村里资金也实在困难。你看这样,给你一半工资行吗?”陈云祥同志满不在乎地说:村里困难,不给也没关系。”</p><p class="ql-block"> 诗赞:</p><p class="ql-block">发展经济必修道,</p><p class="ql-block">离职受任当监管。</p><p class="ql-block">质量从来无小事,</p><p class="ql-block">一身正气严把关。</p> <p class="ql-block">多少年过去了,这条村道仍在“服役”。</p> <p class="ql-block">该村道去年加宽了,群众说如果陈云祥同志尚健在的话,还会推荐他去做监工。</p> <p class="ql-block">2000年陈云祥同志光荣离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病重期间,不少石坑村民自发前往看望慰问,乡、村两级党组织也非常关心。去世后,时任指阳乡党委书记刘辉茂同志携乡党政代表前去灵堂悼念,亲切关心慰问了陈云祥同志的亲属。</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老支书陈何瑞同志代表他所在的自然村亲笔写了一份悼词,在追悼会上追忆着陈云祥同志一生一心为石坑群众服务的点点滴滴,最后,他感伤不已地叹道,“石坑的一棵大树倒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辞世一晃就四年了,但我们对他的思念却愈发强烈,他的精神一直是我们工作生活的不竭动力。</p><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今天请允许我遥望您的安息之地默哀三分钟……</p><p class="ql-block">陈云祥同志,现在的石坑村在党和政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大环境下,已经旧貌变新颜了。安息吧,陈云祥同志;安息吧,我的老同事、我最尊敬的长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