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乐遊

张中立

<p class="ql-block">  《水墨乐遊一张中立山水画册》封面。</p> <p class="ql-block">  本画册有幸请到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作序。</p> <p class="ql-block">  请到著名文艺评论家邵奇青先生作跋。</p> <p class="ql-block">  本书共收录260多幅纸本、瓷板和瓷器上的山水画作。分为七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  竖</p> <p class="ql-block">  横</p> <p class="ql-block">  方</p> <p class="ql-block">  圆</p> <p class="ql-block">  扇</p> <p class="ql-block">  器</p> <p class="ql-block">  近作</p> <p class="ql-block">  对每一幅有出处的画配上简单的说明,标注地点,介绍风景特点。</p> <p class="ql-block">  希望为有缘见到这本画册并喜欢旅游写生的朋友作一点提示,一起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  连日来,案上端放画册样本。打开书稿,扑面而来的是乐山与乐水相融,清新与浑然相补,画语与画理相随,纸本与瓷质相映……其山水气象的文化特征为:传承文脉,澄心清魄;追求经典。云烟高致;行路万里,“乐游”入诗。——陈燮君</p> <p class="ql-block">  中立山水,水墨清淳,濯古来新,乐于诗情,游于气格,绵延文脉,自成气象。——陈燮君</p> <p class="ql-block">  中立山水的“传承文脉,澄心清魄”。他的《松溪觅句图》《瑶花乱点散琼花》《清凉世界》《灵山开九华》《武陵灵境》《天门云梦》《碧水奇峰》和《清江烟波》等都努力追寻传统笔墨,顺接中华魂魄,延续山水文脉,汇入创新心得。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又喜见中国山水画的用笔立意、水墨气象、写照传神、风骨兼趣。——陈燮君</p> <p class="ql-block">  中立作画突破勾、皴、擦、点、染之模式,或边勾边皴,或先皴后勾,或勾染并用,或皴擦并用。吞吐开阖,神韵浑化,落笔尊旧,景界弥新,泼墨挥毫,皆成天趣。在有意无意之间,笔墨韵味自然天成。——邵奇青</p> <p class="ql-block">  他以继承为根基,又以发扬为归宿,在有意无意的笔墨的点线纤毫中,寻找来自他那内心表达的真实感觉。他笔精墨妙的作品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而且还蕴含探寻儒、释、道的美学观对于中国山水画水墨风格的表现形式。——邵奇青</p> <p class="ql-block">  《秋江积烟》是中立得意之作,把笔墨续接山水艺术史,让画魂入列中华山水志,从容淡定,出笔自信。——陈燮君</p> <p class="ql-block">  《西海云霭》是万山的笔墨演练,云霭的水色交响,抒发了画家的胸中豪气,坦露了作者的文化真诚!——陈燮君</p> <p class="ql-block">  中立力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名山大川中获得山水艺术创作的灵感、哲理、激情与方法,在南北山水中领悟自然力量、山川肌理、阴阳明晦、四时之变,在勤于写生中体会笔墨灵动、水色记录、与景对话、皴法之趣,在现场感悟中升华“行吟文化”、“乐游”境界、丹青风骨、画意诗情。——陈燮君</p> <p class="ql-block">  中立在山水间行走,在大地上丈量,在水墨中咏怀,在追慕中拓展。——陈燮君</p> <p class="ql-block">  静心观赏中立的画,无不体现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底蕴,用笔墨而不被笔墨所用。从容闲雅又不失认真,既有空灵淡泊之妙趣,又有浓墨重彩之豪放;既有工笔勾画之精湛,又有写意挥洒之恬逸。——邵奇青</p> <p class="ql-block">  《水墨乐游——张中立山水画册》是中立“行路万里,‘乐游’入诗”的忠实记录。去三峡,上庐山,赴洞溪,登黄山,走长城,探湘江,入陕西,奔福建,画天柱,醉神农,迷浙东,会娄山,迎赤水,写嘉陵,画峨眉,闯华山,听洞庭,品富春……——陈燮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