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P331-340

璞玉谦华

<p class="ql-block"><b>18.1认可、赞赏和欣赏的赋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造一种友好的、充满欣赏的气氛,是系统实践的基础:因为要使咨客自己来处理自身的问题领域,让他们通过干预对此进行“扰动”,并且提出质疑,就需要一个稳定的框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对咨询师提出的挑战是,需要找到一种视角,即使在看待受到批判的行为时,也能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加以描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积极赋义技术最初是由米兰模式发展出来的。实践者们尝试从“语音的调控”中解脱出来,使我们不再受到我们描述的限制,可以把行为人和承受人截然分开地画上标点。反对因果判断,不把问题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甚至性格特点线性联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欣赏的赋义是以所提问题的结构为基础的。对问题的回应总是可以一起对他人欣赏的描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8.2改释</b></p><ul><li><b style="color:rgb(237, 35, 8);">积极改释</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积极改释是最重要的系统干预之一。改释是对一个迄今为止被消极评价的、有障碍的行为方式、体验方式或重要的互动模式(“问题”“障碍”“症状”),在系统相关的背景下作出新的评价。在系统实践中运用积极改释尝试打破当前的消极描述、自我抱怨和批判的模式,通过提示这些障碍中未被注意到的“好的副作用”,有时甚至把一个“问题”看作当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例如莫里斯·西瓦利埃归纳的关于变老的说法:其实变了根本没有那么糟糕,如果你考虑到它的替代情况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个信息的意义,取决于背景标记,某种背景特征体现出,一种说法是如何被人理解的。背景标记是交流的社会意义成立。所谓社会意义是一个框架,对一种表达的理解是由它确定的。一个变化了的框架可以改变一个交流所有的人,即使它的内容本身没有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改释并非都是积极的。贬低同样可以是一种改释的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改释最重要的功能,是扰动长期以来看待事物的方式。如果人们发现“一切也可以截然不同”,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那么渐渐的人们对事物的体验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固体和僵化。</span></p><ul><li><b style="color:rgb(237, 35, 8);">意义改释</b></li></ul><p class="ql-block">一种可能的做法是,改变对一种被指责的行为所归咎的意义:人们可以考虑哪些其他意义,使得讲故事的背景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内容改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最重要尝试的是,把被指责的行为及其背后存在的“好的意图”区分开来。即使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行为也可以找到一种视角来看出它的意义,它对于一个人回一个社会系统来说可能是一种保障。与其他两种形式不同,在此会保留对被指责行为的消极描述。人们会把重点放在可能的积极(或被认为是积极的)作用上并且尝试考虑,如何能以一种“更经济的方式”起到相应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积极改释并非总是很有说服力并发挥作用。它的作用发挥出来,只有当它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被表达出来时,当咨询师对自己所说的话采取“认真的”态度(即使他因为情形的荒谬同时微微一笑)时,并且当咨询师在谈话中已经收集了重要的信息时。此外,还要避免一些风险:对一个人的痛苦,如果没有足够的认可和充分共情时一个积极改善,往往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如果人们对于问题或失败的好处了解的太少,改释会过于机械化。治疗师自己也要已意识到,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是否并未传达一个隐蔽的攻击性信息或者暗示不要再忍受一个艰难的处境处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8.3分裂:团队或者老师之前出现分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心矛盾、犹豫不决、冲突都属于人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分裂是一种可以使内心冲突更加强烈的表现出来的可能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裂能够绕过“非此即彼”的陷阱。往往是家庭下一次又来治疗了,就可以证实家庭是按照哪一方说的那样去做的(或者恰恰是没有那样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