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次黄山之行

日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三次黄山之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2021年7月17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之所以成为华夏祖国的山中之最,是因负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之盛名。另有歌词唱道:"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使黄山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和炎黄子孙的心之向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之前,我曾两次去黄山,分别是二十三年前的1998年和十五年前的2006年。一次是家庭结伴游,另一次是单位组织游。虽然每次在山上游玩仅一、二天时间,属走马看花之列,但还是留下了难忘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我首次上黄山是1998年那年暑假,在接到儿子升入中专通知后不久,为了庆贺他开启人生又一段新的学历,便决定举家一起出游向往已久的黄山之旅了。正巧与街道同科室共事的小丁不谋而合,她一家也打算带女儿前往。于是成了两家的结伴同行。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乘坐的航班由于天气原因晚点了二个多小时。无奈只能耐心等待,并在心里犯嘀咕,等去的就是在黄山山上游玩的保贵时间呀!总算等来了登机的那刻,不料,由乘务员告知以赠送头等舱座位作为弥补时,对原本有些沮丧的我们来说,一扫不快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在整个登山期间,天公还是不作美。从索道下来,整个黄山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尽管穿着就地买的简易塑制雨衣也难挡袭来的阵阵风雨。早已卷起的裤腿和鞋子也湿透了。但还是抓紧有限的时间,沿着标有景点的石阶路快步前行。由于雨势较大,光线晦暗,在雨具不离身的情况下只能勉强用手中的数码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就遗憾地一路下山了。回家后整理照片时发觉,既没有神情满意的人像照,也没有清晰秀美的风景照。想想释怀的理由也是的,满目苍翠、植被茂盛又怎能离得开一年四季丰沛的雨水啊!尤其是更需要水分的盛夏季节呢!这也许是偌大的黄山雨天大大多于晴天的缘故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次我去黄山是2006年7月28日。由街道出资组织,乘坐包租的旅游大巴士,经过近六个小时一路颠簸后到达的。载着满满的一车人,是本科室下属一支有40多人组成的房屋协管员队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带队的是街道分管领导党工委的韦副书记。在他的吩咐下,由我和协管组长具体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车到山前,我们赶早用好午餐,便坐着缆车直上黄山风景区。那时正值大暑节气刚过,天气睛朗,骄阳似火。但大家兴致未减,一鼓作气登上了黄山的天都峰、莲花峰两大最高峰时,才真正体验到了"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诗句的美妙。尽管汗流不止,但仍热衷于留下难得的合影。下午又玩了光明顶等几个景点后下山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说来也是,40多个中青年人中只有11人坚持步行下山,其余都愿意坐索道返回。时年五十二岁的我和公安派出所年富力强的陆副所长也自告奋勇地在列其中。经过近二个小时的下山跋涉,让小腿变得酸胀起来,难怪应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俗语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回是我第三次上黄山了,7月17日离大暑尚有一周,同样是在盛夏暑期。但不同的是与夫人的几对兄弟姐妹组合参团而去。虽然没有前两次走的路多,但却有幸赶上了适合游玩且宜拍摄的天气。上山时体感稍有些热,登高后就有同山(地)不同天的感觉,正象小学地理书中表述的那样,山的高度每上升一千米气温下降6度的常识再次得到灵验。约么在山上逗留了大半天的时间。我们在较费力地迈过好汉坡后,直接来到黄山最具代表性的玉屏楼景点,在闻名天下的迎客松前拍照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随后又向莲花峰方向行走了二十多分钟,由于天气和体力原因望而却步了,便决定沿着玉屏楼周边的山道走走歇歇,拍拍照片,坐坐吃吃。未到中午,就吃起带上山来的干粮点心,并商议如时间和体力允许,打算不坐原路返回的缆车,选择步行下山。可是一打听徒步下山有7~8公里路,虽能拾阶而下,但碍于垂直陡峭,作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是眼前的景色十分秀丽诱人,便在下山的起始点又走了好几百步台阶,下了二、三个平台,来到名叫"一线天"和远观"蓬莱仙岛"的地方。这里虽不是至高点,但山景叠错,前后呼应,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和韵味。正当我们乐此不疲取景拍摄时,突然电闪雷鸣随之大风雨袭来。我们几个赶紧撑伞挡雨,又生怕被大风刮去,便一步一趋向不远处的一个过道浅山洞迈去。等雨势稍减弱后决定原路返回"玉屏索道"点,坐下行的缆车下山。在排队中,雨又大起来,并伴着雷声滚滚,得知缆车已暂停营运。山里的风雨来的快,走的也快。不一会儿,我们坐上了重新开启运营的缆车,回到了登山的原点,然后又坐短驳车出黄山南大门,径直回到了宾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回味大半天的游程,既有晨起绵绵不散的雾霭,又有时阴时晴天气下云层的变幻,还有午后短暂的急风骤雨后的阳光明媚。从摄下的那一张张移步换景的黄山多姿倩影看,俨然成就了一次名符其实的"烟雨黄山"之旅,弥补了前两次在黄山没有拍摄到满意相片的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回到宾馆,顾不上休息,我马上用手机把拍摄的黄山美景发到朋友圈,并赋二首题照小诗共享:一《 烟雨黄山》登高望远看高耸,犹见玉屏迎客松。烟雨黄山移步景,眸中韵味情独钟。二《辛丑夏再登黄山》二暑之间再赴皖,一生几忆登黄山。年轻气盛不惜步,老者力亏仍念攀。由诗为证,并以此为本篇小记的结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21年10月10日修改)</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以上文字和照片均由作者原创</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