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关于诗钟活动的反思和建议</h3><h3> 李竹深</h3><h3> 2021年10月8日</h3> <h3> </h3><h3> 近期,全国各地的诗钟活动声势浩大,然而似乎先天不足,大都依附楹联而存在,诗钟已然等同于楹联,且又依赖于楹联。这种繁盛的背后,是诗钟的没落。
诗钟源于近体诗,其格律比律诗严谨,不允许有拗句存在。诗钟形式类似于楹联,但又比联律严苛。诗钟之要在于“钟”,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依题创作三卷一旗的联语。诗钟的活动形式是“聚鸣聚唱”,限时缴旗。“燃香计时”是一种文雅极致的文化创作形式,也是诗钟参与者文化涵养和语言驾驭能力的比拼。较才斗捷,是诗钟的灵魂,失此,还谈何诗钟。
当代的诗钟活动,应摒弃宽时细磨的创作形式,利用“微信”的传播,恢复初始的“聚鸣聚唱”的活动形式。让广大诗钟的钟情者,在现代传播技术的介入下,展现自身扎实的知识和敏捷的才华。
为此,建议:
每月或每周一次,先期确定钟期,在“微信”上云集,当场拈出“钟题”,并规定在揭示“钟题”后的时间内,由“微信”传缴创作的联语。或旗或卷,可另做规定。时间暂定一小时,以后应逐步恢复在半小时之内。
由专人抄录,不具名,交左右词宗评定,公布元、眼、花、胪等级,以促进诗钟的健康发展。
诗钟应脱离楹联,成立名符其实的诗钟社,使如今变味的诗钟,恢复原有的特质,使式微的诗钟重焕异彩,让香烬钱落的声响回归钟坛。漳州民初有“谈何容易诗钟社”,诗钟,谈何容易,信哉。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