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宝庆教育随感(285)</p><p class="ql-block">德育管理篇之班主任知道和借鉴的谚语和典故(37)</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谚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认识一个人不是只限于他会夸夸奇谈,而是要做几件事来检验,也可以界定为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也可拓展到一件事情或者物品的好坏,需要用实际比较来鉴别和区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感悟与启示:谚语所说是指一个人,一件物品或者某一事情,不是看这个人光会说,还要看他会不会真像说的那样去做,即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一件物品的好与坏也要经过比较和鉴别以后才能定夺。现在的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年少轻狂,自负、狂妄、好大喜功的状态,对于老师、家长所说的话语和忠告,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故意逆行等,针对这些状况,家长或者老师要沉住气,耐住性子,可采取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方法来看看到底是骡子还是马(骡子,形体近似于马,是马和驴交配的混血,本身不具有生殖能力,因此在人们心目中马还是远远好于骡子的,故,马优势于骡子)。 </p><p class="ql-block"> 有名初二的学生,一天当老师的亲戚和他说,快期中考试了,我另外准备了几张讲义和你共同再复习一下,孩子说,不用,你准备的讲义我们老师也都有,我都做了好几遍了,说完就跑出去玩了,结果是考试结束后发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都出现了,严重影响了成绩,事后反思,光听他说的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看起实际行动,真的让他以测试的方式来做一下这些题目,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哪儿了,所以也算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鉴定一下,甄别一下,对发现的问题再进一步解决,就会对他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孩子们记性都很好,让他们记忆的东西往往很快就记住了,但记住了并不意味着就真会了,即也能准确的写出来,我做过一个实验,让一名学生跨苏记忆某一首古诗,事情如预料的一样,很快他就记住了,过来汇报记忆的成果,听上去没有问题,于是我就顺手拿过一张纸让他将记住的这首古诗默写出来,他很高兴的拿过纸并默写起来,结果默写的一半时就出现了卡壳的现象并且当时很难再想起来,就没默写完,事到如此,我才深深的体会到,语言类学科的学习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奥妙在哪里,也就注重了课堂上的课堂容量的问题,宁愿目标任务少一些,但只要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务,要尽最大可能完成动笔书写的任务,进行当堂检测,力争做到堂堂清,不留课下作业,这样一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我所教学科的积极性,能够做到课前积极预习,课后认真思考,虽没有书面作业,但学生在有关问题的反思与思考对学科的学习还是很有用的。 </p><p class="ql-block"> 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互不服气的学生,年轻人的好胜心理和乐意展示的自负,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的机会,也采用是骡子是马的方式给他们足够的展示空间,及时肯定各自的优势和对不足的包容,让学生觉得整个班级就是他们展示的舞台,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感,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站到班级的高度上去衡量和斟酌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成为给班级增砖添瓦的积极分子,对于这种积极向上的局面老师适时进行引导,鼓励同学们树立水涨船高式的竞争而不是水落石出式的竞争,即大家水平都高了你再是佼佼者,你就更厉害了,如果是将别人拉下来,自己上去的竞争模式是我们班级所唾弃的,是整个班级出现良好的积极竞争的局面,从而整个班级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养都得到很大提升,也就达到了育人育才的要求。</p><p class="ql-block">总之,马与骡子各有所长,老师要善于观察与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有适合自己更好发展的空间,合理运用是骡子是马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出现水涨船高式的竞争,整体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