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探究 在思辨中进阶 潞州区实验小学教研活动 科学课堂———《热对流》公开研讨课

草原

<p class="ql-block">  科学课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如何有效组织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便是我们教研活动的核心。围绕这一中心课题,潞州区实验小学综合组老师们在五2班教室认真观摩了李夏老师的科学课—《热对流》。</p> <p class="ql-block">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教材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来激发学生探究热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递现象。</p> <p class="ql-block">  教务主任李慧老师和李夏老师共同完成热在液体中怎样传递的实验,观察红色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情况。(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让孩子们观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通过观察李夏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装有冷水的水槽里,可以看到小瓶中的红色热水会上升,流到冷水中,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p> <p class="ql-block">  通过观察红色热水在冷水中的运动轨迹,孩子们发现:红色热水先上升,然后向四周流动。</p> <p class="ql-block">  那么热在气体中是怎样传递的?李夏老师用两个广口集气瓶来演示冷热气体的对流情况。把两个集气瓶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60秒,然后把点燃的线香放在热集气瓶中并充满整个瓶体用毛玻璃片盖上。在热瓶上方倒置放一冷瓶,抽掉毛玻璃片观察线香烟的流动情况。</p> <p class="ql-block">  抽掉集体瓶口的毛玻璃片,孩子们看到:点燃线香后,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李夏老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研究热在气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用橡皮泥固定线香,然后用火柴点燃线香,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p> <p class="ql-block">  当点燃线香后,孩子们发现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然后四散向下,并循环流动。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在空气中,热由高温处传向低温处,并循环流动。</p> <p class="ql-block">  校长常青在指导孩子们做“热对流”实验,并寄语孩子们:每一个成功都有一个开始,敢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不怕失败,做一个勇于探究的“小小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通过动手实验,发现:木屑倒入水中后,先浮在水面,再慢慢下沉到水底。当集中加热烧杯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上升时会带动少量木屑一起上升,烧杯中其余部位的冷水会下降填补空间,又把上升的木屑带下来。随着水温的升高,冷热水交换的速度加快,带动着大量木屑不停上升下降。</p> <p class="ql-block">  热对流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  拓展应用:用学到“热对流”知识制作走马灯,并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蜡烛点燃后,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p> <p class="ql-block">  公开课结束后,综合组的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就李夏老师《热対流》课堂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和研讨。老师们的评价既合理又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潞州区实验小学在课改上不断探寻“四学四单”的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上的开展和应用。 最后,校长常青总结到:此次科学课改,综合教研组全体老师积极认真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也许我们做不到最优秀,但我们一定足够坚持,坚持在问题中寻方向,坚持在探究中凝聚力量,坚持在合作中求突破。用最朴实的努力擦亮那一扇扇窗…… </p> <p class="ql-block">  李夏老师公开课《热对流》导学案设计和说课稿。</p>

线香

李夏

老师

热对流

冷水

热水

实验

流动

孩子

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