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灯之乡,《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行之-铁柱庙。

雪地悬葫

<p class="ql-block">朋友,你听说过昆明大观楼长联吗?你知道大观楼长联下联开始一段:“数千年往事涌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中的“<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唐标铁柱</span>”在哪儿?并记叙了什么事情吗?</p> <p class="ql-block">其实,<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昆明大观搂长联所记载的“唐标铁柱”</span>,至今仍然竖立于大理州弥渡县城以西约5公里处的铁柱庙内。</p> <p class="ql-block">供奉于弥渡铁柱庙内的铁柱铸立于唐.南诏时期,所以又被称为“南诏铁柱”。</p> <p class="ql-block">你可曾知道?1965年,弥渡铁柱庙被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珍贵的是,这颗铁柱可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蜚声海内外,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唐,南诏时期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化、民俗现象、科学技术的见证物,具有权高的历史、工艺、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庙因柱而建。据史料载,建于元以前,清康乾之际两次重修,显于当世。建成以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游记、楹联。其中道光年间弥渡文人李菊村所撰长联:“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镂翔环遗旧垒;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以文叙史,以景抒情,为铁柱庙增添了精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为直圆柱体,通高33米,周长1.025米,直径0.33米,重约2069公斤。铁柱柱身西面中段铸有直列阳文楷书记立柱年号:“<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span>”二十二字。</p> <p class="ql-block">“建极”为南诏十一代主蒙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为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早期铁杜两侧,塑有蒙世隆夫妇。传说,祭铁往之事,乃观音幻化续之,蒙氏好佛,处处“神助”,祭铁柱时,天示"祥异”,乃能受禅于张乐进求。合酋长九人祭天于柱,细奴罗与焉、有鸟五色,集于柱上,久之飞憩细奴罗左肩,众以为异,于是众心归细奴罗,进求逊位焉。</p><p class="ql-block"> 以上说的是,唐贞观初,“乌蛮蒙氏”细奴逻由于胆识、才智过人深受境内民族同胞的拥戴,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上位于巍山坝子南部的蒙舍诏主,改国号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当时,洱海周边有包括蒙舍诏在内的六诏,因蒙舍诏位居洱海盆地之南,故称南诏。唐永徽四年(653年),唐王朝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细奴逻至皮逻阁蒙氏在南诏经营了四代霸业计92年。在这92年中,由于细奴逻及其后代逻盛、盛逻皮、皮逻阁四代诏主的勤耕励治,加之中原王朝的扶持,蒙舍诏不断发展壮大称霸一方。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起,皮逻阁在唐王朝的帮助下,经过数十年征战,统一了洱海地区的四诏及同居蒙舍川的蒙谌诏,建立了南诏国。</p> <p class="ql-block">1300年多年前的南诏国雄踞西南,显赫一时,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从蒙舍川迁都太和城,唐王朝加封皮逻阁为“特进云南王”。皮逻阁建都太和城后,又传了九代。南诏国传位十三代,历经253年,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南诏在最强盛的时期,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广西的一部分,势力伸及越南、缅甸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相对完整和统一的民族政权,蒙氏统治时期的南诏国提倡中原文化,引进汉族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发展经济、推进贸易,仿效中原王朝建制和政治治理,对我国西南、尤其是云南版图的形成做出过重大贡献 。因此,有人评价说:“没有南诏,就没有云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毕竞,当时的云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乌蛮、白蛮、汉族大姓占山为王,各据一方,彼此攻伐,加之吐蕃和唐王朝势力在这里激烈角逐,使得该地区常常血染红土,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位于大理洱海流域南端的南诏悄然崛起,并逐渐统一了云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最终形成了一个拥有近20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区域性大国。</p> <p class="ql-block">  南诏的崛起极富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从表面上看,南诏是通过组织参加各种会议崛起的,史书称之为会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会盟有三个。依据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分别是“铁柱会盟”、“松明会盟”和“苍山会盟”。这三次会盟都使南诏转危为安,赢取先机,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p> <p class="ql-block">其中,“铁柱会盟” 是最传奇的一次会盟,发生在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县。当时弥渡县城是白子国的都城。据传,有一年,东道主首领张乐进求以盟主的身份邀请了亲唐的部落首领参加会盟,计划祭天祭祖之后,商议承奉唐朝抗击吐蕃之事。依规定,祭祀以祭铁柱的形式展开,这根铁柱成为该联盟化干戈为玉帛的象征,曾经 “溶刀兵铸铁柱,喝血酒示和平”。祭祀中,一只五色鸟忽然落在了铁柱上,后又落在细奴逻的肩上。于是,张乐进求和其他首领共认为这是祥兆,是天意,张乐进求就把盟主之位让给细奴逻,还把女儿嫁给他。细奴逻原居保山,后为躲避仇人追杀,迁居巍山巍宝山,曾以牧羊为生,因其智勇双全,英俊潇洒被族人推举为南诏首领,这次会盟更使他坐得江山又抱美人归,为今后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历经蒙氏几代苦心经营,南诏终于雄霸一方。</p><p class="ql-block"> 细奴逻后200多年,十一代孙世隆即位时,南诏政权已岌岌可危。为巩固统治,其利用佛教信仰美化先祖功绩,继续宣扬“君权神授”思想。世隆命人重铸了南诏铁柱,并在柱顶加铸五色鸟,这根铁柱留存至今已矗立千年之余。在世隆建柱后的36年,南诏国史图“南诏中兴画卷”面世,细奴逻祭柱图俨然在列,这一事件尽管有神化成分,却显示了它对于蒙氏政权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外,据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及《新纂云南通志,方国瑜跋》,《铁柱庙记功德碑序》等史料记载:南诏铁柱为民祭之求福,祭祖神庇佑物延演变之,固为图腾,为南诏特殊的崇拜物。古往今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三牲祭拜,踏歌祭柱、祭祖、领歌神,汉族祭祀求福,佑平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此可见,南诏国的建立、生存和发展,铁柱的浇铸和铁柱庙的建成及对其文物的保护,不但是彝族人民的光辉历史,同样是生活在今云南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的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游览弥渡铁柱庙,学到的是有关南诏国的部份历史和传说。同时,铁柱庙正门口的这座“有桥无河”的三孔石桥更是让人大开了眼界。</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在没有河流的地方建有一座工艺精美的三孔大石桥,是否也和庙内供奉着千年铁柱一样“国内绝无仅有”?但是,我真的是第一次见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