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禹的一生和登封关系最为密切,其足迹遍布登封的山山水水。嵩山的主体太室山和少室山,就因大禹治水时,其妻子涂山娇、涂山姚分别居住其下而得名。属于黄河水系的狂河和属于淮河水系的颍河贯穿登封东西,大禹曾经治理过这两条河流,留下了“打开龙门口,撤干伊阳江”和“火烧蛟河”、“禹王锁蛟”等神话传说。2002年,大禹治水故事分别被登封市和郑州市评为十大历史故事。2005年,启母石、照爷石、匾挂石崖、石门沟等被评为登封市十大神话故事。2011年12月,登封大禹神话传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4月,登封市大禹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常松木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嵩山浮丘峰下有个大石头,石头上面有人踩的脚印和许多斑班黑点儿,当地人叫它照爷石。为什么叫照爷石?</p> <p class="ql-block">像万岁峰下的启母石一样,嵩山地区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大禹奉命到外地治水,颍河蛟龙受黄河老龙的调唆,乘机在嵩山南面发起洪水,妄想淹没大禹的家乡。大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回乡根治水害。因为情况紧急,路过自己家大门口时没有回家。他的妻子涂山娇知道后很不高兴,在婆婆面前埋怨说:“娘啊,你的儿子连你都没有放在心上,从咱大门外过去,都不回家看看!”大禹的母亲辛嬉女理解媳妇的心情,便劝导说:“事情有大有小,治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回家看我们,只是曲曲小事。他没有因小失大,咱也不能让他分心。你要是想他,蛟河离咱这也不远,你就去跟他见见面。”涂山娇来到蛟河岸上,看到洪水滔滔,波浪掀天,情况十分险恶,又看到大禹正忙着同其他人一道,走走停停,指指划划,在研究治水办法,这时,她心里窝的一肚子气也就云消雾散了。</p> <p class="ql-block">大禹发现涂山娇在河岸上站着,便来到妻子跟前,说:“你来得真好,我正愁着人手不够呢!”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束蜡烛交给涂山娇,说:“夜间,天黑不能施工,你白天在家侍候咱娘,晚上,你去东岭上点燃一支蜡烛,给我照个明。”涂山娇接过蜡烛,嘴上没说啥,可心里却很别扭,心想:你可真行,夫妻难得一见,见了连一句知情话也不说,还叫我帮你的忙!但一想起婆婆的教导,二话没说便转身回家去了。从此以后,涂山娇白天在家孝敬婆婆,夜晚就到东岭去给大禹照明。她站在一个大石头上面,高举点燃的蜡烛,蛟河上下两岸被照得如同白昼。但是山风一起,烛光就会忽明忽暗,有时还被吹灭。因此,涂山娇就用纱布缝制了一个灯罩,把蜡烛放在里面,这样就不会再被吹灭了。这也就是灯笼的来历。大禹有了妻子的秉烛夜照,连明彻夜施工,后来火烧蛟河,很快治服了嵩山南面的洪水。这时候大禹仍然惦记着其他地方的人们,于是又毅然率领治水大军到外地治水去了。涂山娇心想,丈夫治服家乡的洪水后、到外地治水前,一定会回家看看。谁知道左等右等不见大禹的面,她心里着急,就跑到东岭站到大石头上面往东面眺望,一看大禹又不吭声走了,她又气又恼,跺着脚大哭起来,哭得泪如雨下,泪珠洒在石头上成了斑斑黑点儿,而且由于她顿足时使劲过大,石头上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陷脚印。大禹公而忘私,一心治水,涂山娇助夫治水,秉烛夜照,被嵩山地区人们传为佳话。从此,人们就把涂山娇站过的地方叫做照爷石。</p> <p class="ql-block">讲述人:常松木,男,36岁,本科,登封市君召乡常寨村人,登封市文联干部讲述时间:2004年12月10日</p><p class="ql-block">讲述地点:登封市嵩阳北里</p><p class="ql-block">整理:王巧玲,女,33岁,高中毕业,登封市唐庄乡唐东村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