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次川西甘南自驾游之第二天若尔盖大草原—郎木寺—扎尕那(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人摄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松潘城,我们踏上了前往大草原的路程。</p><p class="ql-block">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块特殊的区域,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也被称为松潘高原,相对于我国中东部的低海拔地区,它是高原,而相对于它东边的岷山、南面的邛崃山、西边的果洛山、阿尼玛卿山、西倾山以及北面的西秦岭等山岭,它却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是高原上的一个盆地。(出自网络资料)</p> <p class="ql-block">出松潘城一路向西北出发,公路顺着山脊逐渐升高,在尕力台垭口,姐妹们激动地摸着天上的白云,开心的喊着,“大草原,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在革玛隆山213国道九红草原风光路下山处,只见坡上修着一幢幢小木屋,估计是为开发草原旅游而建的,如果有机会在这小木屋住下,晚上看银河和星星那才惬意呢。</p> <p class="ql-block">小木屋很爽朗的女主人腊么阿佳在路旁开了个商店,专门卖牦牛奶粉和牦牛肉干等草原特产,我们尝了一下,还真是好吃呢。我们互留了微信,嘴巴馋了就可以微她哦🤤</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在若尔盖大草原上奔驰啦。(乙川摄影)</p> <p class="ql-block">213国道沿着若尔盖大草原主要河流之一的热曲共同奔向远方,蓝天下飘浮着朵朵白云,让我们心旷神怡,秋色将草原染成橙黄,当阳光辉洒的地方,又将会呈现一抹金色,牧民的彩色帐篷更是给草原带来最靓丽的色彩,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伴随着羊群和牦牛,不断从我们眼前闪过,这让我们分外开心,一路上歌声不断,笑声也不断。</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其行政区域包括四川省的若尔盖、红原、阿坝、松潘,甘肃省的玛曲、碌曲,青海省的久治等县,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15万。</p><p class="ql-block"> 若尔盖的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热曲,从南往北汇入黄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若尔盖草原水源充足,河流蜿蜒曲折,牛轭湖星罗棋布,独成一湾风景。(出自网络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草原是四川主要牧场之一,一路上都能看见成群的牛羊,我最喜欢的是牦牛,它们就像一颗颗黑珍珠洒在金色的草地上,总让人看不够。想起在西藏当兵的时候,我们连队的战士手很巧,用牦牛尾巴做成装饰品,送给我们女兵用来掸灰,赶蚊子苍蝇,又好看又适用,如果是白牦牛尾巴做的就更稀罕了,我曾经就得到一个,可惜几次搬家弄丟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处草地上停留休息,好好地欣赏这美丽的草原风光,我们坐在草地上,沐浴着阳光,仰望着蓝天,看着那好像一伸手就可抓住的朵朵白云,我们都醉了,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家真不想离开。(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王先生摄影)</p> <p class="ql-block">(王先生摄影)</p> <p class="ql-block">坐着我们不甘心,总想在这美如画的风景里跳动起来。有蓝天的映衬,有白云的陪伴,我们舞动青春美美哒!(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于玲摄影)</p> <p class="ql-block">跳累了,美够了,我们在草原上铺开餐布,取出美食,大快朵颐,好不惬意🤤🤤(自拍)</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牦牛静静地陪伴着我们,吃完饭又该继续上路啦。</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草原地处黄河上游的大拐弯,它是在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四周群山环抱,所以也成了黄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黑河、白河、贾曲的汇流处。由于气候寒冷湿润,蒸发量小,排水不畅,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这有利于沼泽的发育。若尔盖地区过去土地以沼泽居多,土壤长期浸泡在水中,温度较低,因此若尔盖草原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若尔盖沼泽,沼泽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0%-30%,泥炭平均厚约1米左右。(出自网络资料)</p><p class="ql-block">八十多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过草地北上抗日,可知当年要走过这大面积的沼泽草地是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如今受近代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面积沼泽已趋于自然疏干。有的沼泽经人为改造,已作为牧场。所以才有今天草原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多次走过若尔盖草原,知道途中有不少红军过草地的纪念碑,所以刻意留意。驱车不久,我们就看见路边矗立着“七根火柴”纪念碑,蓝天下,一只火红的大手,擎着七根火柴……</p> <p class="ql-block">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真实故事(乙川摄影)</p><p class="ql-block">《七根火柴 》作者 王愿坚</p><p class="ql-block">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p><p class="ql-block">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p><p class="ql-block">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p><p class="ql-block">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p><p class="ql-block">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p><p class="ql-block">“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续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一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们。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p><p class="ql-block">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权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p><p class="ql-block">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 </p><p class="ql-block">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p><p class="ql-block">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翁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p><p class="ql-block">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p><p class="ql-block">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p><p class="ql-block">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p><p class="ql-block">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p><p class="ql-block">“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广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户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p><p class="ql-block">“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p><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p><p class="ql-block">“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腋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攀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p><p class="ql-block">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p><p class="ql-block">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黄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跃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前南”地响着…… </p><p class="ql-block">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何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七根火柴》纪念碑,我们来到班佑路口一处赭红色大型群雕纪念碑前,这就是有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当年红军到了班佑,就意味着走出草地了。</p><p class="ql-block">这座纪念碑是在2011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在班佑河畔一次就牺牲了七八百名红军烈士而建的,纪念碑高18米,宽25米,基座上是群像。碑的基座上镌刻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的“胜利曙光”金字,寓意是红军烈士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是曙光和胜利。</p> <p class="ql-block">每次来到这里我都心潮难平,我要把这基座上的碑文读给大家听:(黄跃摄影)</p><p class="ql-block">红三军(即红三军团)在草地走了整整七天,终于进到班佑。我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已经走出七十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刚过草地再返回几十里,接应那么多掉队的人,谈何容易。我带着一个营往回走,大家疲惫得抬不动腿。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那边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信员和侦查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哎呀!他们都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察看,全部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有走过班佑河。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个一个把他们放倒,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走得舒服些,一方面再仔细检查一遍,不能拉下一个没有咽气的同志。最后发现有一个小战士还有点气,我让侦查员把他背上,但过了河他也断气了。我们满含泪水,脱下军帽,向烈士们默哀,鞠躬告别,然后急忙返回追赶大部队。—摘自《王平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我明白了,中间这组造型是在一面卷起的旗帜下,四周是疲惫而卧坐的一群走过草地的红军。</p> <p class="ql-block">这组造型是返回草地寻找战友的4位红军雕像,前立着胸前挂着望远镜的指挥员,其形象就是时任红十一团政委的王平,指挥员身后是背着一息尚存小战士的侦查员,他一脸悲怆!(摘自《重走长征路》)</p><p class="ql-block">瞻仰过纪念碑我不禁感到唏嘘,我的父母都是红四方面军的,他们几过草地能活着胜利到达陕北,这一路也不知吃过多少苦我们不得而知,我母亲曾写过日记,里面有很多过雪山草地的回忆,可惜搬家多次给弄丢了。那时年纪小,不知道要向父母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他们都去世了,我却很想知道他们为国家奋斗了一生到底经历了哪些艰苦,可现在也只有从了解纪念碑开始。</p> <p class="ql-block">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开了纪念碑,转而映入眼帘的是辽阔草原上洁白的帐房像朵朵开放的莲花,看到草原人民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感到烈士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当年吃了那么多的苦不就是为了今天吗?草原人民不会忘记,祖国更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宽广辽阔的大草原,笔直的柏油马路伸向远方,在这么好的路况下开车太惬意了,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避开了城市的喧嚣,看着蓝天下的悠悠白云,手执方向盘,嘴里哼着小曲,心境尤为开朗,看到有美景之处,我即刻刹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我的行为惹得姐妹们“大肆不满”,说我这样开车总要停车拍照,什么时候才能赶到目的地啊,终于让乙川夺了我的开车权,罚我坐副驾担任拍照,哈哈,这也是我最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因为要赶路,我们经过若尔盖县城和花湖都没有停留,过了花湖镇,我趁车辆不多,抓紧来个公路照。(黄跃摄影)</p> <p class="ql-block">就在要过日尔郎山隧道时遇上了堵车,因为隧道修路,单边放行。我告诉大家,过了这隧道就到郎木寺啦,因为很多年前我们从若尔盖到郎木寺就是翻山过去的,山路走了好一阵呢,当时正在修隧道,我那时就在想,隧道通了到郎木寺路就会近很多,现在我们就在隧道口啦。</p> <p class="ql-block">在等待通车的时候,我正好趁机把周边的景色好好拍一下。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无论你怎么拍,往哪里拍都是美景,拍出来的照片图像都非常通透清晰。</p> <p class="ql-block">没有等多久,我们就穿过了日尔郎山隧道。</p> <p class="ql-block">途中经过一个村镇,山腰最漂亮的就是寺庙,只要进入藏区,寺庙的金顶最是金光闪闪的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这排白塔好像是这几年才修的,我来了几次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实际上是一个地名,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条宽不足2m的小溪从镇中流过,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清澈见底的白龙江水把小镇一分为二。江北是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p> <p class="ql-block">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这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相对发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郎木寺地区两个寺院分别属于甘肃和四川,这两个寺庙名称的由来均与创始活佛有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属于甘肃省碌曲的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我来过几次都是在这里停留和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远处有一座寺庙就是属于四川若尔盖县的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寺。据资料介绍,格尔底寺院的第一世活佛茸青根登降参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七大亲传弟子,于1413年建立该寺院。</p><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师在公元1409年创建的甘丹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一座寺院。在创建甘丹寺时,第一世格尔底活佛茸青根登降参是宗喀巴大师的得力助手,宗喀巴曾派他到其经师朗卡坚赞处请示有关修建甘丹寺的事宜。在交代完有关事项后,大师的经师对茸青根登降参说:"修完甘丹寺你就到嘉绒地区去修建寺庙,以便弘扬佛法。”</p><p class="ql-block">茸青根登降参返回后向宗喀巴大师如实陈述。宗喀巴听后向他只点道:东方有一个月牙沟,有一个形状似皇冠的山崖,有一潭绿松石般的小镜湖,寻找到具有这些特征的地方去建寺修庙,弘扬格鲁派。后来,两座颇具规模的格鲁派寺院在中国川、甘、青三省交界的藏区郎木寺诞生。</p><p class="ql-block">因为第一世格尔底活佛的诞生地是嘉绒地区(今四川马尔康一带)一个叫格尔底玛的地方,所以人们将第五世格尔底活佛修建在达仓郎木的寺院称为格尔底寺,这一称谓在历史上和信教群众心中的地位神圣,象征着威严,标榜着智慧。(出自网络资料)</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我几次来郎木寺都没有去格尔底寺去看过,这次也因为时间关系无法去参观,以后一定要再来这里,好好的把这个小镇转一转。</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正处的这个寺庙就是甘肃境内的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在安多藏区名声显赫,主要是因其创始活佛具有至高无上的学养。"赛赤"为藏文音译,有"金色的宝座"之意。赛赤寺的第一世活佛降参桑格聪慧过人,德行高超,在西藏求学期间获得了佛学界授予的最高学位和荣誉--赤哇,俗称"赛赤"。</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坐上"赛赤"宝座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多年后,一位出生在甘南地区(今碌曲县双岔乡境内)的出家人降参桑格以其无量的功德、出类拔萃的学问在西藏甘丹寺坐上了"赛赤"宝座,成为甘丹寺第53任赤哇(有总法台之意),这是佛学界至高无上的荣誉,因而人们将降参桑格修建在达仓郎木的寺院就冠以"赛赤寺院",其高贵与荣耀无以取代。(出自网络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赛赤寺创建于公元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降参格桑,十一岁受戒出家,二十七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五十五岁时,任西藏甘丹寺赤哇八年,期间他广弘讲说。辩论、著书立说,功绩卓著,声名远扬,倍受僧众崇敬。公元1747年,年届七十岁的他应家乡人民再三请求,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即创建了赛赤寺院。嘉参格桑活佛于公元1756年9月5日两手合掌、跏趺而坐,示现圆寂。(出自网络资料)</p> <p class="ql-block">之后,郎木寺历世活佛继承弘扬第一世赛赤活佛的弘法大愿,个个致力佛性修炼,学问通达,业绩显赫,在整个藏区乃至世界佛教界影响深远。(出自网络资料)</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的两大格鲁派寺院代表着当地的主流文化符号,格尔底寺、赛赤寺享誉安多藏区,愿神护佑郎木寺着方圣地能在世俗的红尘中保持本真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寺庙与僧人</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海拔3600米,走在寺院的坡上还有些气喘。不过行动缓慢一点问题不大。</p> <p class="ql-block">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飘舞的经幡传导出浓浓的宗教气息,虔诚的信徒磕着等身长头来此转经。转动的经轮转去了今生的苦难,转来了来世的幸福。逝去的人在赛赤寺院后的天葬台上等着神鹰将灵魂捎往天堂。</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四面群山环绕,林木茂密,风景十分优美,有"东方瑞士"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山坳里的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寺庙屋脊上的法轮、金鹿在阳光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熠熠闪烁,僧俗民众宁静悠然,一派佛界风光。</p> <p class="ql-block">“金盆养鱼"是对郎木寺古镇地理环境的形象概括。东南面是嶙峋光秃的红色石山;西南面是林木森森、四季常青的大峡谷;西面是山丘;北面则是岩石裸露的高山,著名的有桑吉拉木色山、曲布玛山、扎布山、念青山。郎木寺便处在这山、丘合围的一片狭长的河谷地上。(出自网络资料)</p> <p class="ql-block">离开郎木寺我们立即赶往迭部县的扎尕那,那里是我们今晚的住宿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白龙江边的248国道,进入了腊子沟,暂时和大草原分别了。这一路的风景也很美,沟两边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裸露的石山显得很俊俏。</p> <p class="ql-block">路旁不时有村寨闪过,大都掩映在绿树丛中,村寨几乎都有寺庙和白塔,民族风味很浓。</p> <p class="ql-block">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进入了扎尕那景区大门,大门上用藏汉文标着“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到景区门口,车辆人员都要进行登记,并且要扫健康码才能放行,不需要买门票,一路上我们都习惯了,毕竟还有疫情嘛,不能放松警惕,这样我们才会玩得放心。</p> <p class="ql-block">山里日落早,眼看天色已晚,景区大门离驻地还有一段路,我们抓紧时间赶路,以免开夜车。</p> <p class="ql-block">尽管天色将暗,可扑面而来的山崖却呈现出凌峻的面貌,早听说扎尕那山峰奇特,我们离扎尕那越近,山峰愈发怪异,加之夜色降临,我们也更加期待。</p> <p class="ql-block">一个弯转过,一座石山城轰然出现,我当时感到有点惊悚。</p> <p class="ql-block">还好,再转过一个弯就看见一座直插蓝天的石峰,被落日照耀得金光灿灿,这真的是日落金山。</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村镇,车开上半山腰,终于到达事先预订的达日村石林客居,从这里我们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被石山包围的整个扎尕那村寨。此时夜幕已完全降临。</p> <p class="ql-block">奔波了一天,就在客栈里好好休息吧,我们准备在扎尕那住上两天。(乙川摄影)</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