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了个寂寞

飞越红尘

<p class="ql-block">  看电视,我是不认真的,玩着手机还间或溜个号,甚至打个瞌睡,于是《恶魔突袭队》刷了三遍终于看完整了情节,这是内容还感兴趣的片子。于是,一般都是“看”熟悉的老片,抬眼就能进入情节,低头便可沉入手机。</p><p class="ql-block"> 老剧看多了也会腻,吃腻了家常菜也要下馆子尝尝鲜。这不刚好群里有人力推《叛逆者》,叛逆者?有多叛逆?那就试试呗。先看看评分,还不错。再看看前几集内容介绍,也算引人,小心翼翼入坑。</p><p class="ql-block"> 前几集还不错,剧情反复横跳,节奏紧张激烈,于是一集接一集,欲罢不能。到了林楠笙监视咖啡馆这一节,照相机咔咔包围式连拍着,差点弃剧,这是旁话。</p><p class="ql-block"> 客厅沙发上坐累了就躺,躺腻了就换地方:书房的电脑上继续追剧,开了个浮窗,一边上网刷天南海北新闻轶事一边看剧(听剧)。唔,似乎多了什么,定睛一看,原来是弹幕。</p><p class="ql-block"> 对于弹幕,向来是不感冒的,好好地看剧,弹什么弹,简直是在电影院里说话一般,让人出戏,而且各种剧透,无聊不,有意思不?</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弹幕都是直接关了,偏巧无聊着,便多看了几眼。真的,人不能太好奇。</p><p class="ql-block"> “林楠笙,劝你善良。”</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多恩爱,将来有多虐心。”</p><p class="ql-block"> “叛徒把叛徒出卖给叛徒”</p><p class="ql-block"> 有才!看到这句忍不住笑,笑完接着感叹。</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情节舒缓时便关注弹幕,弹幕各式各样风格:</p><p class="ql-block"> 有剧透的,“马上要中弹了”</p><p class="ql-block"> 有规劝的,“陈逆,事留一线好再见”</p><p class="ql-block"> 有上帝视角的,“还不快走,敌人要来了”</p><p class="ql-block"> 有批判上帝视角的,“他们又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有交代前情的,“钢笔就是特训班时送给他的”</p><p class="ql-block"> 有提醒细节的,“特务手上那个烟是军统内部烟”</p><p class="ql-block"> 有感叹的,“林楠笙穿军装就是帅”</p><p class="ql-block"> 有表达心情的,“我好紧张啊,好紧张啊”</p><p class="ql-block"> 有影评的,“女主就是个花瓶,没有《三十而已》(演的角色)智商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等等</p><p class="ql-block"> 三心二意地观剧,看着吧啦吧啦的弹幕,慢慢地感悟到弹幕其是一种文化,一种无聊而意欲找到同朋打破孤独的文化。以前,乡村道地上放电影,不但当晚聚观时,而且在过后大家都会相互谈论个三五日,甚至更久。</p><p class="ql-block"> 现在条件好了,好到了观影个性定制时代,于是一个人默默地开机,一个人寥寥地选片,一个人静静地观影,前边没有人,后边没有人,左边没有人,右边没有人,任君几多悟,怎得与人言。</p><p class="ql-block"> 次日遇到亲朋好友同事,说起某某影视剧,某某镜头。</p><p class="ql-block"> “哦,没看过。”</p><p class="ql-block"> “以前看的,早忘了。”</p><p class="ql-block"> “有这个情节么?我没看到。”</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腔交流的欲望被扑灭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幸好有了弹幕,可以尽情地发泄,有时候真是搞不清到底是剧情上闪出弹幕来,还是弹幕附送着剧情。</p><p class="ql-block"> 屏幕里的弹幕一条条拉过,犹如过江之鲫,密密麻麻,表达着各种观点,各种感悟,各种思想,透露着深深的寂寞。据说寂寞的第四重境界是一个人去看电影,弹幕便是为寂寞而生。化个名,用键盘说得滔滔不绝,为说而说,不在乎回应,如同对着大海喊努力~奋斗~(画面参见《喜剧之王》)。</p><p class="ql-block"> 看弹幕者也是寂寞,每每看到深合己意的,便颔首扶额:这世界尚有意味相投者,寂寞的心不再孤独。若欣赏到金句妙言,不由得破功发出轻笑,暗赞一声。</p><p class="ql-block"> 挤身于弹幕中仿佛安坐于影院,济济满堂的观众,听着他们高谈阔论,看着他们卖弄,看着他们发泄,看着他们说教……鄙视着,讥笑着,嗤鼻着……一副众人皆醉唯吾独醒之态。</p><p class="ql-block"> 弹幕改变了经典的观影模式——影片向观众的单向输出,变得双向互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同时也增加了影片发行方的压力,毕竟弹出对影片质量或者演技或者其他方面大篇大篇的吐槽,也是非常难堪的,终究不能像没有弹幕时代时,对区区几篇唱反调的影评用仅代表个人或少部分人观点而心安理得搪塞过去。</p><p class="ql-block"> 弹幕提供影片&lt;—&gt;观众的桥梁外,也提供了观众&lt;—&gt;观众的沟通桥梁,虽然这种沟通并非是点对点精准沟通,而是点对面,面对点的撒盐般不定对象的模式,但毕竟较往昔互不相闻有了些许进步。</p><p class="ql-block"> 目前的弹幕还是比较纯粹,不知往后会不会被人发现其中的商机,然后植入广告,比如:</p><p class="ql-block"> 林楠笙同款,请点链接购买……</p><p class="ql-block"> 羡慕朱怡贞身材么?请来xx形体塑身馆……</p><p class="ql-block"> 等等,诸如此类。然后管理方跟进:VIP会员才可以关闭弹幕,非VIP会员每次点击可关闭30秒……</p><p class="ql-block"> 再然后,弹幕广告2.0版,机器人智能弹幕,好了,这个时代弹幕就没人类(观众)什么事了,那手速(电脑速度)与键盘侠根本不是一个维度,哗一大片,接着又是哗一大片的,如果没有新的兴趣增长点,弹幕也就快把自己给搞死了。</p><p class="ql-block"> 好的剧,妙语如珠的弹幕是锦上添花;至于差的剧,唔,剧都不会打开,根本没弹幕什么事了。弹幕,弹的是幕,没有幕,弹空气还是小鸟?弹幕,弹的更是人,弹的是人的寂寞。</p><p class="ql-block"> 弹幕因观众的寂寞而生,依附于具体的影片而存,则注定非主流唯偏安而已。观众通过弹幕而交互,如游雁荡而诵沈括之《梦溪笔谈•雁荡山》,往者已往,唯留来者感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p><p class="ql-block"> 影评超不过影片的影响力,散乱无章、片言只语的弹幕更不成气候,于是即便有幕,也是尽数弹在空处,历史的长河中弹不起一朵水花,即使勉强泛起一丝涟漪来,也迅速被时间所抹平。寂寞地弹,弹的寂寞,孤独的观众依旧孤独。</p><p class="ql-block"> 弹幕,只是弹了个寂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