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

张屯小学❤爱彬溪❤

<p class="ql-block">  从事教师的工作有23年了,看到现在的孩子们学习一点动力都没有,他们总感觉学习并不是为自己学的,我很是担忧。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我的学习动力非常大,原因是我们那个时候生活贫困。那时候我们的教室是破旧的平房,坐的凳子就是我们从自家带的小木头凳子,用的课桌是用土坯架着一块木板,我们的心里还是很满足。每天早早的就去学校,放了学,我都不愿意回家,因为回到家里,我不仅仅要看我的弟弟妹妹,还要帮家长做好多的家务活,比如在灶台帮家长烧水,到水边帮家长洗衣服,放牛,麦收或者秋收到田地里帮家长干农活,总之有干不完的活,而我们父母则更是辛苦,即便是辛辛苦苦干上一年,生活也是很贫困。一到开学交学费的时候,父母更是跑遍半个街去凑我们的学费。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发奋读书,一定要脱离那样的生活,只要考上中专,我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受这样的苦和累。摆脱贫困!不再向父母那样受苦受累,那就是我努力学习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我的理想实现了,1995年我考上了临邑师范,那个时候我上学的钱也是亲戚朋友给凑的。毕业后我回到母校任教,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学习,我仿佛看到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因为,那个时候的生活虽然有所改观,可是大部分的家庭生活还是不富裕,每到交学费跟书钱的时候,提前几天通知,让家长做准备。那个时候家长也不断的提醒孩子们一定好好学习,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家长的不容易,所以他们也有很大学习的动力。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回到家里还要去地里帮家长干农活,(牵着牛帮家长犁地)他从不脱衣服睡觉,困急了就睡点,啥时候醒了就看书,写作业。有了心中有了动力,目标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大学,现在也有了一份不错的稳定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随着进城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人们的生育意识也有所改变,第一胎是男孩的就一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女孩,有的家庭可能再要个孩子,总之比起我们那个时候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的时候生活强多了。不过这些孩子都是在至少四个大人百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想要什么家长都会无条件满足。爷爷奶奶们受的苦,不想再让他们孙子辈受。孩子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让孩子的生活起点比自己高一些,让孩子少奋斗一些,就在外努力打拼挣钱,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衣食无忧,贫困对他们来说只是个传说。他们也随之被称为“留守儿童”。现如今他们的学习环境比城里甚至要更好,即便没有食堂,离家远的孩子也能吃到配餐,然而我们的孩子却没有了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或许我说的这些有些片面吧,但在我们这乡村学校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家校沟通,共同探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让我们努力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会自强自立,让孩子们的心中有努力奋斗的动力!因为,少年强则国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