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字一画一故事,一词一句一人生”,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每一个汉字都是先贤古人的智慧与思想的结晶。寻根溯源,泛舟辞海,千姿百态,意趣横生的汉字令人着迷!</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汉字大赛又拉开了帷幕,10月11日下午,河南省汉字大赛执行主任,专家评委团成员,题库命名人,河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孙万里教授,莅临我校,为低年级汉字大赛参选作品给予指导。</p> <p class="ql-block"> 做为汉源文化实验合作校,全体语文老师和实验班前期积极准备,建立家校合作,学生参与热情高涨。</p> <p class="ql-block"> 郭晓明主任先向孙教授展示学生们视频作品,优秀作品引得王向春校长和各位老师们连连称赞。</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在认真看完学生们的参赛视频后,肯定了我们瀍河区实验学校的家长以及孩子们对汉源识字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认真的态度,让孙教授深受感动。孙教授针对学生们的表现给出指导意见,如何在“汉源讲汉字”视频大赛里脱颖而出,要做到形式创新的同时,还可以尝试讲出汉字的多维图像感,选用多个角度去描述,深挖汉语言文字的根,更深层次的去理解汉语文化。</p> <p class="ql-block"> 听完孙教授对学生参赛作品的指导,郭晓明主任也向孙教授展示了自己准备的参赛作品,讲述了“春”字从字形的演变到古代典籍和现代文中的运用。最初的春字,在甲骨文中刻写成像一棵嫩芽刚刚钻出地面的样子,古人借用植物萌芽刚钻出地面的状态,来表示春天,又引申出“春”字所代表的积极向上的涵义。从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做到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听完郭主任的展示,夸赞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好的建议: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独特性质,汉源识字教学对老师的基本素养要求很高,如何讲出汉字的深度,而不拘泥于表面,对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以“春”字的甲骨文字形,引出“屯”,表示积累、聚集的意思,又联系到“囤、邨”,把“春”字整个的演变串联起来,让学生能理解的更加透彻。</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对老师们提的建议就是多学习,多应用,只有多学多用,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同时才能带领学生在汉字大赛上崭露头角。</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讨,让各位老师们在收获的同时,也反思了自己课堂上汉源识字教学的不足,今后要和学生一起,多听多学,争取在课堂上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最后预祝今年的汉字大赛,我校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