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十四.32年后再回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2006年“五一“节,说了多少次的重回陇县计划终于成行了,我们一家三口从北京飞到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的何教授找了一辆捷达车把我们送到陇县。</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诗词《七律 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主席离开家乡32年以后头一次回韶山,我从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算起也是32年才重回陇县。</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咸阳机场坐那辆捷达车上了西宝高速,在高速上遇到修路,从杨凌下辅路,走了很远才回到主路上来,200来公里的路走了好几个小时。当年我们从西安坐汽车去陇县可以走两条路,一条是从西安走西宝(西安至宝鸡)公路到宝鸡,再从宝鸡到陇县,另一条路是从西安走西千(西安至千阳)公路经扶风、岐山、凤翔、千阳到陇县。</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西宝高速紧贴着陇海铁路南边走,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出发前,我想着能路过马嵬坡杨贵妃墓、扶风法门寺、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等故地,现在都落空了。</p><p class="ql-block"> 车过宝鸡,来到了县功,我提醒二位女士要过千阳岭了,谁知道车子穿过一个巨长的隧道以后就到千阳了,司机说这是千阳岭隧道,刚开通没几年,再也不用翻千阳岭了。我往山上一看,老公路依稀可见,但是已经没有汽车走了,只有马车在上面悠闲地晃悠着。</p><p class="ql-block"> 千阳县变化很大,有不少高楼大厦了,马路也宽了,可不是我当年来买柴油机喷油嘴时的模样了。车过千阳检查站,检查站变化不大,检查站旁边那棵大槐树还在,我们和卡车司机打斗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但是,物是人非,彭堃已经逝去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车子向陇县前行,感觉公路是宽了一些,但是变化不太大,这些年,宝鸡到平凉的铁路通了,公路的作用可能降低了。车子进入陇县境内,心里感觉些许忐忑,不知道这些年变化有多大。东风、杜阳、杜阳沟,眼见着来到了县城东关,那天正好遇上赶大集,摊位都摆上了马路,车子过不去,我们只好绕道来到了县委招待所。</p><p class="ql-block"> 命运有时候非常巧合,32年前的4月17日,我们来陇县的第一天就是住在县委招待所,32年后的“五一”,我们又是住在县委招待所。县委招待所变化挺大的,原来那一排排带明廊的老式平房基本上都拆了,盖起了一座4层的楼房,名字也改为陇州宾馆了。</p><p class="ql-block">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和兰全世在餐厅摆了一大桌子菜,已经等候多时了。我们放下行李,马上入席,只见桌子上摆满了核桃馍、油丝卷、凉皮等特色小吃,我们家二位女士可高兴了,吃了个肚歪。我们几个男士痛饮陇县大曲,畅谈插队那几年的趣事,真是过瘾。晚上,全世又来请我们去吃烤鱼,什么烤鱼条、烤鱼块,真挺好吃的,我打趣地说陇县人什么时候开始吃鱼了。这一晚上,我没有睡好,和我32年前头一次来陇县一样,外面下了一夜的雨。</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坐上县委副书记的本田车,沿着县城东的河滩石子路向河北公社(现在叫河北乡)进发,经下新庄、梁家湾、后荒山、杨家寺来到河北公社的所在地清河村。</p><p class="ql-block"> 车子停在公社大门口,因为“五一”放假,公社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公社院子除了拆掉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影壁墙、盖了一个门楼之外,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一家在公社院子里转了一圈,那几排平房还是老样子,这间是邮电局打长途电话的地方,那间是当年知青干事住的屋子,后面是公社食堂,院子里面靠近山坡的地方新盖了一排二层的办公楼。</p><p class="ql-block"> 从公社院子一出来,对面就是公社农机站的两面巨大的后墙,1976年,我在这两面墙上出过好几期图文并茂的墙报,社员们上下工路过都要议论一番。打倒“四人帮”的消息刚一传来,我就在这两面墙上贴出了大标语,现在这两面墙还在,但是已经开出门脸做买卖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前行,车子在乡间土路上向程家塬驶去。当年,我们经常在这条路上来往,20多里山路,我们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现在这条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路两旁的房子多了。到黑云疙瘩了,可以俯瞰程家塬了,心里的感受真是不好形容。32年了,人这一辈子也差不多了,听的见的也不少了,程家塬在我的心里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本田车开到程家塬东队的涝洼旁停了下来,涝洼已经彻底干涸了,可见已经很久不种麻了,也预示着不织麻袋、不纳鞋底了。我去找老槐树上当年用“七九”步枪打出来的枪眼,老槐树还在,已经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树干前面的枪眼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反面的创口依稀可见。</p><p class="ql-block"> 我和女儿在全世陪同下去我们当年住的程家大院,夫人在后面慢慢的跟着。在路上,我还能认出中队的饲养室和饲养室院子里的老槐树,当年李小兵就是在这里用枪把队里的老马打死的。</p><p class="ql-block"> 过了饲养室就是程家塬中心的小广场了,想当年,我们端着洗脸盆,盛上一脸盆底子面条,蹲在程家大院门口,边吃面条边看妇女骂架、看杀猪、看妇女在自来水龙头旁边洗衣服、看树底下的牲口拉磨、看娃崽蹲在墙角拉屎狗在后面跟着舔…。</p><p class="ql-block"> 程家大院哪里去了?我找了半天也没有看见程家大院,原址上盖起了一座新的院落,全世告诉我,大院都拆了,我感觉非常的失望,后来据他们说是县财政局来拆的,可见这座院子还是有些价值的。</p><p class="ql-block"> 到队里去看看吧,通向东队的小路和以前一摸一样儿,弯弯曲曲的,几块青石板铺在路面上,可能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吧,青石板的间隙里存满了积水。刚拐进东队,迎面碰上了当年的一个老社员,我都叫不出他的名字了,他却立刻认出了我,亲切地叫着我。</p><p class="ql-block"> 说了几句话,我问老队长还在吗,他说在,就领着我穿过整个东队,路过饲养室,来到天福家。路过饲养室的时候,饲养室门前蹲着几个上了岁数的人在晒太阳,有的人很面熟,却叫不出名字来了,人堆里似乎有以前队里的出纳,还不太显老,但是有的人已经老得不敢认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仓促,在队里停留了一两个小时又要走了,老队长、天福兄弟和社员们在涝洼旁依依不舍地送我,嘱咐我有机会再回来看看,我的眼睛也湿润了。</p><p class="ql-block"> 车子继续向大队开去,走到水库大坝上,我们又停下车来。想当年在水库里游泳差点没淹死、在水库里炸鱼吃、在水库上扎青蛙吃、在水库边上绿化植树、钻到水库上的冰洞里去玩…,多少回忆一起涌上心头。此时,一只白鹭悠闲地慢慢飞过水面,以前这里从来没有白鹭,这也提醒我这已经是32年后的今天了。</p><p class="ql-block"> 车子来到大队所在地兰家堡,大队卫生站还在,当年我搞“两帐一馆”时写的标语还依稀可见。车子停在小学校门前,原来开放式的小学校现在围起了高高的围墙。“五一”放假,学校大门紧闭,全世敲了半天门才出来一个值班的老头,老头听说来意立刻打开了大门。</p><p class="ql-block"> 小学校里那几排老教室还在,只不过刚整修过,学校正对着大门的地方就是我们捐钱的纪念碑,女儿认真地在碑上找我的名字,我其实挺惭愧的,捐了200块钱就刻上我的名字,真是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全世家稍事休息以后,就坐车从杜阳沟返回了县城,路上道路年久失修,本田车拖了底,好在还不太严重。下午我们回到了县城,累了一天,全世领着我们去吃肉夹馍,真不知道陇县还有这么地道的肉夹馍,女儿很快吃完了一个,破天荒地还想吃,多年以后还经常挂在嘴上,“陇县的肉夹馍最好吃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