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并不随风,家中角落里的旧物静静的诉说着它的故事,一直伴随着它的主人直至老去、老去。。。</p> <p class="ql-block"> 看似不起眼我随意放在抽屉或柜子角落的这些旧物却占据在我心头很重的地位。它给我带来满满的亲情与回忆</p> <p class="ql-block">去黑龙江插队时带去的旧物(线板和银筷)</p> <p class="ql-block"> 早先年买的棉纱线是要自己缠成团才可用的,就象缠毛线一样。粗一点的线很结实,一般用来缝被子用。在插队时跟插妹周静她们几根搓起来我学纳过鞋底。缝被线折下洗后凉干还可再用,这种事让年轻人听着不可思议,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的。</p><p class="ql-block"> 下乡时母亲把线缠绕在线板上让带着备用。刚出校门沒做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针线活,好象</span>是阿菊帮我缝的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双银筷小巧精致,在深山老林滨南筑路队住帐篷打饭吃就用这双筷子,后来上面的头坏了一根,链子掉了。是由纳金口子老铁匠高怀三帮我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这把铜锁在往事碎片中写过,是宁波老家的旧物已有百年历史。让朋友们当游戏玩过开锁,一般人是打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2007年我在搜狐网知青圈晒了一组旧物,瞬间有几千的点击率,当时我把线弄掉使劲的洗刷硬把线板两头洗的和中间一个色,其实是破坏了岁月的痕迹,那泛黄的线留着更有意义了!现在很少有人再缝被,这线板自然的淘汰了。</p> <p class="ql-block">几经搬迁、这堆小碗碟从上海辗转到黑龙江又到浙江历经半个世纪现在静静放在厨房壁柜的角落里。</p> <p class="ql-block"> 记得带去大小四个小碗几个碟子。当年母亲还把家门口石缝里的泥挖出包在纸上塞到了枕头芯里,说到外地带上家乡土免得水土不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水土不服刚到纳金口子我全身上下就起了红斑风块,可能是刚修整过的炕加热潮气逼入体内引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种了一天的苞米豆子在垅上踩坑,走走就摔到沟里,晚上睏得又无法入睡,<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身刺痒的乱抓,</span>以为有虫咬,蹲在炕上大哭,是插姐蓬仙在煤油灯下一个个用指甲掐出水止痒才入睡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成家后吃饺子用来放过调料、喝苞米粥放过腐乳。女儿婴儿时用来凉预冲奶粉的温水、喂糖水用。但杰大手粗鲁连续打碎了几个,我就存放起来不用了!</p> <p class="ql-block"> 里面放了半罐棉白糖,是8角6分一斤。冲奶粉加少许糖好溶,还记得奶粉是2.75元一袋,每月四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那天发现少了个盖,杰说打成二半已经扔了,我很心疼所以就收了起来。我特别喜欢上面二个美女画。</p> <p class="ql-block">义父说这是清末民初的家用盖碗</p> <p class="ql-block">几经辗转搬迁,从南到北,从北又回南一直放在够不着的书柜内。</p> <p class="ql-block">形状虽同但不是一个年代的。名玉吐香,囍似印上去的,底章不清。估计是文革前的吧!</p> <p class="ql-block">这些盆碟和小碗是一套中的,仔细看手工制作每个图案涂色略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文革前的家用碗碟,若不是我带去黑龙江早就一个不剩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床头柜上扔果皮用的罐,1988年我回南方后把多病的母亲接来同住,母亲来回上海几次,把随身的生活用品脸盆什么都带来了。</p> <p class="ql-block">上面自己配的蹀盖也有年代了。</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瓷業公司</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印泥盒是乾隆年代的。母亲走后我都收藏留了纪念。睹物思人,想起那些年艰苦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母亲给了我们姐妹每人二块银元,儿女结婚时作为外婆的礼物送给了他们一人一块留念。</p><p class="ql-block"> 那是母亲刚来上海闯荡时挣的三十块大洋,一直自己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0年代家家贫困没有多余的钱,在我下乡时卖掉17块,用17.3元人民币买了一个板箱给我带去了插队,里面自己订了牛皮纸。现在一直放在底楼车库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想现在这个板箱的身价有多高呀!她包含了母亲青春的血汗和泪水。</p> <p class="ql-block"> 这串玛瑙手串是父亲的随身物品,父亲走后连同他的塑料皮夹工作证件、公园月票都保存在我手里了。</p><p class="ql-block"> 女儿三年级时,黑河小学同学在家玩耍,女儿把抽屉里的手串分给了几个同学,只剩了五颗,我看到手串缩小马上责令去收回。结果还是少了一份,女儿让我揍了一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破四旧时一个旧帽子上拆下的珠子,帽子扔了!我好玩留了几颗,其余的让收旧货的买走了。</p> <p class="ql-block"> 30岁那年回上海母亲给了我一个天然红宝石戒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婚纱照刚开始恢复,带首饰的人极少。</span>在上海儿科进修新生儿查房、洗手我带上拿下经常放裤袋里。</p><p class="ql-block"> 有次在黑龙江医院劳动挖菜窑时宝石脱落,好几个同事尽然在泥堆里找到。回南方后义父用百得胶水粘过二次,最终在50岁时又脱落掉了,再也没找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一生偏爱红宝石之原因是我遗失了母亲给过我的纪念品,60岁时按原来戒子宝石大小我买了一个。2017年女儿化了五万多元又定制了一个给我。但都没有母亲那个珍贵了!</p><p class="ql-block"> 1985年婆婆从黑河回上海,临别的全家照里留下唯一的宝石镜头,非常夺目闪耀。因扫描照片切割一块像素极小又放大了数倍看着就模糊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白玉戒指是母亲走后弟弟给我的,这是继奶奶留下的百年以上老货,弟弟说带了能保佑长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从小性格外向似男孩,但内心十分细腻,喜欢各种收藏,退休前几年和单位几个同事中午食堂吃好饭就去小古玩店、瓷器店淘宝,几乎几个弄堂的店都跑过了,还买了关店处理的便宜贷,在地滩也买过不少假货。结果都仍在单位的抽屉里,退休时一股脑的扔进纸盒搬到了车库己不知在哪个角落。但也有升值了的新彊老坑和田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现在想想买的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用,图的是一种快乐过程,对着亮光看一块块石头的纹路也是很有趣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翻照片看到一个旧碗是义父家的,因补碗工艺我拍了照片,这个碗底有.玩玉 二字,应该是老贷了,2014年义父母家搬迁那些碗都扔老屋了,可用的被同事要去,不知有沒有识货的把这旧碗拿走?</p> <p class="ql-block"> 那个小方凳的木质是黄榉,家里四只凳子一个方桌也有百年历史了。母亲走后我从家里挑了二只拿回家,一直存放在角落里放花瓶罐子,还有二只在弟弟处,这次老屋动迁我叫弟弟和那个桌子一起带走别扔了!也是对父母的一种纪念。</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凳母亲走后是弟弟专程坐火车送到我家的。怕他扔了我要了回来。虽然与现代的家具格格不入,但不管哪个老朋友到家都会坐在小凳照像留个念。这个凳子至少有70年以上的历史了!夏天,母亲摇着扇子坐在弄堂里乘凉,我们几个儿时发小也会端着凳子到浙江路桥上凉快,有时路过围观唱戏玩武功的还能站在小板凳上观看。</p><p class="ql-block"> 小时侯寒暑假日,母亲每每給我一角钱,我就拿着凳子领着弟弟到弄堂口的小书滩看书,买一分钱另食给弟弟,二人坐在小凳上,他慢慢添着一粒粒小小的盐精枣,一直到我看完9分钱的小书。那时新书2一3分看一本,旧的一分一本,有的二分三本,看的多了会加一本。二个书滩我基本全看过了。上初中前我节约早餐钱也买过不少小书,记忆中茶花女、红楼梦、双玉蝉、聊斋志异、越剧戏考我都买过。母亲也喜欢看书,她看的隋唐演义,记得有一本二刻拍案大惊,母亲上班我就偷看。当然更多看的是中学年代学校借的长篇小说:上海早晨、战火中的青春、林海雪原、高梁熟了、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迎春花等等及各国民间故事。小时候眼睛好记性特好,看了能讲出很多故事。中学时我担任班级黑板板编辑,少年时我的理想最想当兵,想当个解放军杂志编辑。</p> <p class="ql-block">我的中学借书证</p> <p class="ql-block">旧物牵情,悠悠岁月如同河流像帆影唤醒我沉睡的记忆,旧物,满满的乡愁,那是我无法舍弃的一种怀想。。。</p> <p class="ql-block">网友评论:(2021年11月3日)</p><p class="ql-block">朱林发(中学同学)睹物思人,看着老物件会勾起曾经流逝的岁月。亲情的回忆,它远远超越了自身的价值,现在留存这些物件的人已经不多了,明珠你真是个有心人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宁静致远:情感细腻笔墨流畅好收藏好记录值得珍藏谢谢分享。</p><p class="ql-block">演圆365:看了很感动,直想流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凡:值得留念,存着吧!</p><p class="ql-block">海之芬:这要是我的早就无影无踪了[呲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根(中学同学):睹物思人,睹物思情,你是个孝女,又有情义,更是有心人[强][强][强]</p><p class="ql-block">清风(知青网友)厉害,借书证都留着[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宗保(小学同学):明珠,看了以上的珍贵图片使我想起了你妈妈,她带领你们姐妹俩十分不易。我宗保永远回忆好妈妈。这些古董好好保护。一代代传承,是传家宅,值得纪念!咱们什么时候才碰面,林恵菊想念你啊!</p><p class="ql-block">回复:我早就想过了,现在的孩子对这些不会感兴趣,亲眼目睹人走后被当垃圾清除掉,我陆续的会写点旧物回忆,是为儿女写的,希望他们在扔掉旧物时能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英(发小邻居)把小辰光的时光回忆,。特别那只小长橙我那时记的你每次手里拿住,我们一起坐过的时光。一眨眼过去几十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玲玲(马厂知青)你保存的这些物品都是一个个故事啊。看完很感动,谢谢分享![抱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