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中,临碉高崖有一处视野极佳的观景台,当地人把它叫做二号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极目远眺,天际线上巍峨群山绵延不绝,最远处是墨尔多神山,山下是蜿蜒的小金川河,碧山悠水,苍烟落照。层峦叠嶂之下半山腰一片开阔的斜坡上,高高低低散落着数百栋石砌土垒的藏房。放眼尽望,以红、白、黑为主色调的房顶上铺满黄橙橙的玉米,屋檐下、窗棂上悬挂着红艳艳的干辣椒,树丛草径隐约穿插房前屋后。更有无数几十米高的碉楼点缀其间,成为根柢深沉的背景。早夕间,光与影魔幻一体,雾霭伴随炊烟缈缈袭来,与点点散散的藏式建筑之间,成为彼此成就的丽景互动,不真实的有点像是海市蜃楼。</p> <p class="ql-block">在此地,除了视觉上的绚烂冲击之外,你的听觉、触觉、味觉乃至心灵与想象,都可以调动起来,领略“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大自然神韵,仿佛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这个村落名叫中路乡,隶属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p> <p class="ql-block">而,被我们眺望被我们敬畏被我们欲罢不能的中国最美丽的这个乡村,正是这崇山峻岭中业已消失、又时常隐隐约约呈现的“东女国”。一位叫曹勇的旅美画家曾摸着脑袋,瓮声瓮气地说:今生今世只爱这个“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在山那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从古至今,人们已说过千言万语,今后恐怕还要无休无止地说下去。罕为人知的是,几千年来,在父权制文化达到极致的中华大地上,在西部广袤的高原和幽僻的山谷,却有另一种女性文化在默默生长:从作为华夏文明源头之一,以西王母昆仑神话为代表的母系社会,到唐代与之一脉相承的苏毗和东西女国,直到当代还留存在横断山谷间的丹巴、泸沽湖女性文化。她们不仅成为中国传统女性文化谱系的另类,其女权的国家形态更为世界人类学史增添了值得探究的个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在山那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说《西游记》描写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女儿国”,读者大多以为是神话故事。实际上,在隋唐时期的史籍中就有许多关于“女儿国”的真实记载: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腹地直至康区一带,有两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权国家,西部的称西女国,东部的称东女国。</p> <p class="ql-block">《旧唐书》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据后来藏学专家任新建所著《西域黄金》一书解读,茂州即今四川茂县、汶川一带,雅州即今四川雅安,白狼夷即今四川理塘一带,罗女蛮则是今四川西昌一带。以当时马道行程计算,东女国中心应该在今天的丹巴一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在山那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载中,东女国盛产美女,而且还位高权重,国王与官吏皆为女子,族内的男人不能从政,仅担任耕作和征战之职。又因女子少而贵,故一妻多夫,女王则更是侍男者众,这是空前绝后的“女尊男卑”。除了女性崇拜、多夫制之外,东女国还崇尚无固定性伴侣的走婚、女子服饰尚青(以黑为美)、居住碉楼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当时,东女国有4万余户,散布在山谷间80余座聚邑中,所居之处均筑碉房,一般民众为上下六层,唯女王所居有九层,高高在上。丹巴境内现存古碉楼340余座,丹巴民居碉房楼顶的“煨桑”塔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这林林种种的文化遗存,是否意味着东女国故都就在丹巴?丹巴古碉群是否就是故都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在山那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营盘山古文化遗址出土石棺的考古发现,东女国的遗骨中,女性身高普遍在1.70米,男性身高普遍在1.80米以上。如此健康的体魄和修长的身材,标榜了体质人类学上堪称完美的种族范例。遥想当年,东女国于每年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各村各寨都要举行盛大的选美比赛,评出金花、银花之类的佳丽,而统领国家的女人们更是这些美女中的姣姣者。美丽似乎成为了一个牢固的基因,永驻在这大山深处。高挑、窄脸、轮鼻、杏眼,这是视觉产生的形象;冰肌玉骨、清凉无汗,这是触觉产生的幻象;瘦长丰腴、婉转有致,这更是今日摄影人期待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或许由于当时东女国没有自己的文字,这段历史的记录少而零散,到唐天宝元年后已无记述。但女性掌权、女性崇拜、多夫制、无固定性伴的走婚、尚青、居碉楼等等的东女国文化元素,却以观念和物质的形态,在川西高原的大山密林中一脉相传,影响至今,呈现出别样的生命印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在山那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在丹巴中路乡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顶毪衫”习俗。每年农闲之际,月色撩人之夜,姑娘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这时小伙子们也去,但只能躲在隐蔽的角落,用毪衫(披风)遮脸,敞开嗓门大秀情歌。姑娘们看不见小伙们的脸庞,也用歌声一一作答。男人唱,女人合,前者歌,后者应。在这一往一来的对歌中,姑娘们据歌择友,哪个歌声最能打动她心扉的,哪个就是男友的首选。一经选定,姑娘就寻着歌声的方位,慢慢靠近盖着头的小伙,向他发出约会的暗号。夜深人静之时,这对男女就会围着火塘和衣席地相拥而卧。</p> <p class="ql-block">这种以女性为主导的交友方式据说就是当年东女国的恋爱方式,“顶毪衫”就是男女幽会和婚姻所必须的前置程序,而弦歌相伴则更是一件浪漫与惬意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文前提到的旅美画家曹勇,于2004年在丹巴甲居藏寨的一场舞会上,42岁的他相遇了19岁的丹巴美女更登拉姆。在对歌、共舞、牵手、对视这些既古老又现代的情愫的轮番撞击下,曹勇,这个第一位在白宫接受美国总统接见、作品曾被用于美国宪法手册封面的美籍华人画家,禁不住心旌荡漾,与更登拉姆一见钟情,演绎了一段跨越传统、民族和宗教的爱情。“情牵美人谷”,不也正是古老东女国文化在今天的一个升级版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在山那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仲秋之际我再次踏访丹巴中路乡,一边欣赏这深藏于横断山脉中的世外桃园,一边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女国美色。然而,近10多年来,这里的大部分美女刚一成年就被外面的世界诱惑出山了,想要一睹芳容并不容易。几番寻觅我终于在二号观景台停车场遇见唯一出现的一位空谷佳人:头戴金丝绒黑色帽子,帽沿垒叠着四五层五彩纹锦,一步一履间,黄色和粉红色的坠丝带在耳畔来回飘荡,平添几分妩媚。她浅浅一笑,眼神平静,左顾右盼后默然转身,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我也只能望山兴叹:</p><p class="ql-block">女在山那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