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国棉三厂家属区的新景点

55二连(李进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纺织工业部遵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将陕西省列为纺织工业发展基地之一。1952年夏开始调查,12月正式确定在西安建设国营西北第五棉纺织厂,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陕西筹建的第一个中型棉纺织厂,并立即成立筹建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反复勘测,认为西安市东郊,渭霸之滨、白鹿塬下东北角的郭家滩地面宽广,村落较少,水源丰富,水质适宜,北林发电厂,距陇海铁路3公里,西通西安市区,附近各县盛产棉花,是建设棉纺织厂的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4年12月15日西北国棉三厂开工典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3月12日,经中财委确定,今后在此集中建设一批纺织印染工厂,西北第五棉纺织厂为第一个棉纺织厂,随即开始征地工作。同年4月13日中纺部批准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总投资为3804.9985万元,总体规划和主要日程由中纺部基建局设计公司设计,西北纺织建筑工程公司承担建设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3月至7月,共征购土地1042.448市亩(合694968.81平方米)。8月6日,西北纺管局根据企业投资来源,调整西北各棉纺织厂名次时,将西北国棉五厂筹建处改为西北国棉三厂筹建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北国棉三厂生产区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4年9月底,土建工程完成。由于土建工程进度提前,纺织机器安装从1954年2月开始,与土建工程交叉进行,至6月中旬全部结束,历时三个半月。在安装的同时,于5月2日开始逐台试车,7月底完成全部纺织机器的试车辅台工作,8月份正式接受国家生产计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的生产规模为,纺锭50560枚,布机1584台,全套设备都是新中国成立后自己制造的第一批产品,生产品种主要以21支、23支中档纱以及23X21中平布为主,还纺少量16支纱作为售纱、纱布均以骊山牌商标投入市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三路东段街面上新修的门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从小在纺织城长大,我家在国棉四厂互助区,与国棉三厂的互助村、幸福村相隔百余米的空地(现在已建成的纺科路),双方人员彼此鸡犬之声相闻、人员频繁往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苏式小洋楼”曾经无比辉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五”时,在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塬西坡脚下,从北向南一字摆开建设到了西北第一印染厂、西北国棉三厂、西北国棉四厂、西北国棉五厂、西北国棉六厂以及相关的企业,号称纺织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先开工的是西北国棉三厂,厂房和生活区的房子都是苏联专家设计的。这些居民楼采用苏式风格建成,楼体外方正,斗篷式大屋顶,华美中又不失庄严肃穆。房子的墙很厚、冬暖夏凉,木板条屋顶,用硼灰、黄沙粉刷、白石灰加青砖砌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苏式小洋楼只有两层,青砖红瓦,每个楼顶都有烟囱。几座楼围城一个大方块,道路两边用冬青树围起来,中间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在西安市大多数居民都是居住在平房的情况下,这里的职工和家属以及单身职工住上小洋楼,再加上纺织女工工资高,确实使大多数人眼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9级同学在学校门口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8年秋天,我们在“复课闹革命”的号召下被分配到了五十五中学上学,进驻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是由国棉三厂派出的,学校的名称也改为“西北国棉三厂五七中学”。我们班有许多在三厂家属区居住的同学,我经常去串门。我们在学校待了两年,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学军、学工、学农。学工的时候,我们在国棉三厂的织布车间,我当过一个月的“落布工”,在震耳欲聋的车间里推着落布车,挨着查看责任区域的织布机,发现卷布棍上的白布已经足够多的时候赶快过去,根据布上的记号用小剪刀把布冲断,把卷布棍连布扛到落布车上,并且把织布机织出来的布缠绕在空卷布棍上,这才算是落了一台织机的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三路路南边的人物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个人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波良柯夫,上世纪50年代援建纺织城的前苏联专家,在西北国棉三厂建设期间,他身惜君专业的技本能力和丰富的经验,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许多复杂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三路路南边的人物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个人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凤琴,女,193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兴平县人,西北国棉三厂细纱值车工1954年1月进厂,期间多次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三路路南边的人物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个人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候秀民,女,193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耀县人,西北国棉三厂织布值车工。1953年进同,期间荥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街——全称应该是苏式建筑风格街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街风光掠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0年8月根据陕西省革委会、陕西省军区文件精神,在西安市六九级学生中选调一万名初中毕业奔赴紫阳、安康、旬阳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五十五中学选调了129名男生和23名女生,分别和其它学校的同学组成连队奔赴襄渝铁路安康段参加施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3月,五十五中学七零届初中毕业生和往届生男生120余人女生30余人分别组成连队奔赴襄渝铁路建设工地。期间,一名学生因病治疗无效身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街风光掠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3年4月和7月,随着襄渝铁路建设的工程任务的完成,五十五中学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学生分配工作。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没有回到纺织城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资料显示有其他学生连的女生分配到国棉三厂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此,大多数的三厂子弟在新的地方扎下了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街风光掠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首先讲究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严格意义上讲,从西北国棉三厂到国棉六厂苏式建筑与中式建筑已经有了融合,无论层高或内部结构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纺织城内,无论是老职工宿舍楼还是办公楼房,都能看到这种建筑的身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中学同班同学李子红了增补内容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国棉三厂的家属区,12栋楼围成一个区域,每栋楼中间间隔一定距离,称为村。例如,互助村、幸福村、团结村、友好村等等。每个村中间有一个大花园,那里是我们儿时玩耍的地方。可惜1966年以后都被破坏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街风光掠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西北国棉三厂厂志记载,三厂自1954年投入生产以来,到1985年止,共实现利润2.71亿元,累计上缴利润2.51亿元,上缴税金2.57亿元。共计上缴利润5.08亿元,相当于建厂时实际投资额的14.58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国企在计划经济中占据的优势逐渐消退,设备更新缓慢,管理制度落后,人员冗杂,使得国有大厂改革的步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与此同时,沿海地区抓住机遇,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街风光掠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陕西省的纺织工业,在1988年时,其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5%,是全省第一大行业和第一利税大户、创汇大户。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该行业出现了连年亏损的局面,通过“压锭、减员”等各项工作后,2000年省属纺织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加入WTO后,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我省纺织业在此时期虽然也有所发展,但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8年,在纺织行业“压锭减员、兼并重组”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原西北国棉三厂、西北国棉四厂、西北国棉六厂、陕棉十一厂、西北第一印染厂等5户省属企业,被总部位于北京的央属企业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承债方式兼并,并以上述5户企业的实收资本之和,组建了陕西唐华纺织印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街风光掠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7年8月2日,唐华集团及其下属企业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政策性破产计划,2008年7月正式移交我市管辖并组织实施政策性破产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破产工作启动以来,市级有关部门和灞桥区迅速开展政策宣传、清产核资、编制方案等工作,积极解决企业经济运行和职工生活困难问题,各项工作进展顺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10日,唐华集团破产进入司法程序,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其下属5家企业破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破产工作正式启动后100天,在5家老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5家新企业:西安三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六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大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欣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5家企业都是国有独资企业,出资人为西安市国资委,出资方式为财政拨款。其中,除西安欣隆工贸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其余4家企业注册资金各为1000万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三路上已经改造过老式小洋楼,成了商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棉社区依然存在的几栋小洋楼,目前依然有人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棉社区依然存在的几栋小洋楼,目前依然有人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棉社区依然存在的几栋小洋楼,目前依然有人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三棉社区依然存在的几栋小洋楼,目前依然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特意走进楼里看了一下,大失所望:两层都是一间挨着一间的住房和厨房、公共厕所。不知道是苏联专家的图纸就是如此,还是中国设计师用了苏式小洋楼的外形,里面造成了平房的格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楼房内的格局,是门挨门、户对户,方便相互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楼房内的格局,估计房间内也是水泥地面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三路上已经改造过老式小洋楼,苏街北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三路上已经改造过老式小洋楼,苏街北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三路上已经改造过老式小洋楼,苏街北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北国棉三厂在七八十年代是最辉煌的时期,人们都非常羡慕这些在纺织厂上班的工人,是个个行业都羡慕的单位,时间过得真快半个世纪了,随着纺织行业下滑,以前的辉煌已经不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东街边还在使用的三厂老式小洋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宝意识的增强,有关部门对苏式小洋楼进行的维修和保护,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纺东街边还在使用的三厂老式小洋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式老楼青砖厚墙、冬暖夏凉、古朴肃穆,虽然在现代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显得老旧土气,但对许多老职工来说确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情节。</span></p>

国棉

三厂

洋楼

西北

苏街

苏式

掠影

三路

纺织

棉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