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孤 胆 英 雄”陈 洪 远</b></p><p class="ql-block"> 季 宝 立</p> <p class="ql-block"> “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因为有人在为你流血牺牲、负重前行罢了。”从长津湖到珍宝岛、从老山者阴山到加勒万河谷,人民军队的一代代军人,胸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和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南疆保卫战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至今为人们所传颂,他就是只身闯“虎穴”、毙敌16人的“孤胆英雄”陈洪远。</p> <p class="ql-block"> 18岁的陈洪远,1980年10月从贵州省镇远县入伍,善学习,能吃苦,经过严格的军政训练,熟练地掌握了各项军事技能,不久担任了班长。在1983年10月参加军里“三手”“四会教练员”军事大比武中,他斩获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1984年,陈洪远所在部队担负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与战友们一起强攻、设伏、围歼、阻击、坚守,连连获得优异战绩,受到上级表扬。</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根据上级的部署,4月28日凌晨又一次战斗打响,陈洪远所在的一营执行穿插作战任务。在我军火力覆盖后,作为尖刀连的尖刀班,班长陈洪远冲在最前头。</p><p class="ql-block"> 老山虽不高,但丘谷交错,到处是峭石怪洞,杂树、藤条密密麻麻,野草比人还高,而且随处有敌军埋设的地雷和残破的铁丝网,加之敌炮火的猛烈阻击,待到天蒙亮时,部队建制被打散,陈洪远与连队失去了联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沉着、机智、勇敢的班长陈洪远(左下角)受领作战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根据战前的布置,如果部队被打散,那就“各自为战”。陈洪远爬陡壁、钻刺丛,穿过铁丝网,在雷鸣般的炮火下沿着敌堑壕搜索。走了十几米,到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坑道口,隐隐约约听到敌军在里面叽哩哇啦乱嚷。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先向洞里扔了手榴弹,然后端起冲峰枪,一个箭步跨过去,朝洞里猛烈扫射。片刻后里面平静了,他便从敌人的尸体上往坑道里爬,一个一个地检查。不料,最里面有一个家伙没死,一把拽住了陈洪远的枪管,死死不放。来回拉了两个回合,陈洪远把枪口对准了那家伙的脑门一扣板机,结束了敌命。 </p><p class="ql-block"> 陈洪远数了数,共毙敌7人,尸体旁还有2门60迫击炮和若干炮弹。推测可能是敌军的一个炮兵班,因躲避我军炮火藏进洞里,不料被全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稍倾,陈洪远又听到坑道口外好像有说话的声音,他屏住呼吸,待距离差不多只有2米时,举枪扫射,几个家伙应声倒下。接着一个戴太阳帽的敌军向他逼进,陈洪远迅速扔出一枚手榴弹,不料手榴弹撞到壕壁弹了回来,落在陈洪远脚下“咝咝”冒烟。千钧一发之际,陈洪远迅速捡起手榴弹又扔了过去,正好落在敌人的头顶上炸开了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股寻找战机积极歼敌的强烈责任感,驱使陈洪远继续战斗。他沿着敌坑道弯弯曲曲往前走,忽见前面有个大的荫蔽部,听到里面有发电报的声音,陈洪远摸过去连续扔了2枚手榴弹,里面的3个敌人顿时全报了销。他捡起敌用望远镜挂在自己身上,拾起密码本、扯下敌军官服衔位上的领章塞进自己的口袋,把搬不动的电台砸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来陈洪远又隐蔽到另一个洞穴里,一小股敌人稀里糊涂地走近,他立即打出一梭子子弹,前头的那个当场毙命。随即洞外敌人用机枪向洞里扫射,紧接着又扔进一枚手榴弹。洞里顿时烟雾弥漫,弹片乱飞,他的左手腕被弹片击中。这时他试图跃出洞口,“当”的一声,敌人的子弹打穿了他头上的钢盔,擦进左眼眶,顿时血肉模糊,不得不返回洞内。他撕下一块棉絮,简单地包扎、止血。</p><p class="ql-block"> 此时洞内洞外处于对峙状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后续部队攻上来,击毙了敌人,拿下了高地,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连忙高喊 : 周指导员,我是陈洪远。六连指导员周辉 ( 曾在陈洪远的连队当过副指导员 ) 和几个战友把陈洪远救了出来,清点、验收了他的战果 : 共毙敌16人,捣毁敌一个连指挥所。他们给陈洪远重新包扎了伤口,交接了冲锋枪和缴获的望远镜等武器,嘱其下山治疗。</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继续投入战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洪远下山途中又碰上了3个伤员,他们一起在树林草丛中爬了3天3夜,舔露水,吃残羹和落叶,艰难前行。因伤情较重,加上伤口感染,体力严重不支,其实没行多远。刘营长带几个小组在草丛中拉网式寻找,当战友扒开杂草发现陈洪远时,他已气息奄奄。营长紧紧抱着陈洪远,掰开他肿得发紫的嘴唇,喂了几口带来的桔子罐头甜水,才慢慢苏醒过来。后被直升机转送到69野战医院救治,保住了性命,失去了左眼。</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根据陈洪远的英勇事迹,所在部队给他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于他“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顽强不屈、英勇作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4年10月11日,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王昌同志与作者受命,率包括“孤胆英雄”陈洪远在内的老山、者阴山作战英模报告团,乘坐军区值班飞机,飞赴华东各地作巡回报告。</p><p class="ql-block"> 英模报告团所到之处鲜花簇拥、锣鼓喧天,人民群众载歌载舞、夹道迎送,各省市党政军主要领导亲切接见、致辞欢迎,新闻媒体重要位置(时段)连续刊播,“英雄赞歌”响彻大江南北、吴越大地,华东军民掀起了学习英雄、宣传英雄、争当英模的热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作者(右)与“孤胆英雄”陈洪远在浙江杭州 ( 摄影 : 杭州警备区王济民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作者 ( 左 ) 与陈洪远在安徽屯溪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 摄影 : 第二炮兵52基地杨小龙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作者(后排右一)与陈洪远(后排左五)在江苏徐州 ( 摄影 : 陆军第12军郑祖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江苏《新华日报》《安徽日报》和《浙江日报》等媒体先后在显著位置刊发陈洪远的英雄事迹,图为当年刊用作者稿件的《浙江日报》和《杭州日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