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浙师大附小“优秀家长分享交流会”

博雅家校共育

<div><br></div><div>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抚养智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品质。家校融合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重要办学理念,也是该校一直践行的教育方式。为了更好地加强家校合育,提升家长的综合素养,给家长创建一个沟通育儿经验平台,2021年10月8日中午12时,浙师大附小在多功能厅——“博雅学堂”举行“优秀家长分享交流会”,开展了一场优秀家长育儿经验分享交流之旅。<br></div> <div> 本次活动由各班推选在家庭教育上卓有成效的家长来参加,21名家长参与并分享了自己的育儿感悟。在李霞副校长的主持和组织下,与会家长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启了热烈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里节选部分家长的育儿之道,让我们去感受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自我修行、用心和坚持吧!<br></div> <div><br></div> 一(4)班胡姜一妈妈分享了在孩子成长中多陪伴、多沟通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可以使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育儿心得。她还说,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div><br></div> 二(1)班冯思琪的妈妈秉承着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她走好过程,结果不强求的理念,陪伴孩子去旅行,去亲近大自然,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说孩子是属于她自己的,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敢想敢做、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内心充满力量的人。 <div><br></div> 二(2)班盛泰来的妈妈认为,面对孩子的成长,要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习心态、不断进步,这才是新时代合格家长不可或缺的修养。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附属品、当成任家长拿捏和塑造的橡皮人,而应该尊重和认可孩子,他们是独立的、千姿百态的个体,他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他虽然就在我们身边,却并不属于我们。他属于他自己! <div><br></div> 二(3)班蒋楚鸣的家长分享了小学阶段还是要从培养习惯和增强学习主动性入手。对孩子的要求要符合实际,不要用力过猛,同时还要维护好亲子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也要不断不断改变思维方法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长脚步。 <div><br></div> 二(4)班叶思语的妈妈分享了他们家庭在培养孩子习惯中一直秉承着“小时严,大时宽”的理念,其教育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陪伴+坚持”——陪伴孩子一起学习,遇到问题了一起想办法解决。她说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学习上作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div><br></div> 二(5)班陆思诚的家长认为,孩子就是我们家长的镜子。我们要时刻观察和反省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反思如何做的更好,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身教胜于言传!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你想孩子成为的那个人! <div> 三(1)班付礼聿家长认为教育的起点在于家庭。他分享了尊师重教、家校合作;养成习惯、遵守规则以及呵护兴趣、鼓励体育的重要性。</div> <div><br></div> 三(6)班唐莞柃的妈妈给大家分享了在班主任蒋老师“有意关注、静待花开”的理念指导下自己在育儿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用奖励时间的方式,让孩子自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是外出游玩等,显现出很好的效果:一是孩子体会到了成功感;二是孩子开始追求做事的效率;三是孩子体会到了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div><br></div> 四(2)班 章铭书妈妈认为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会教的父母,不是简单的会辅导作业,还要求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做榜样,做一个“有爱,谦虚礼让,健康”的家长。让孩子知道“先做人,后成才”的道理,明白只有品德优良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尊重;做“人类高质量父母,鸡娃,先鸡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不把自己未完成的满腔抱负压在孩子小小的肩膀上。只有一个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不断“鸡”自己的父母,才会有一个看眼里记心底,能后浪拍前浪孩子! <div><br></div> 四(5)班何艺可家长认为好的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br> <div><br></div> 四(6)班洪贝尔家长则认为人父母,对孩子成长道路上需要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必须是无限的,逃避不了,我们需要与孩子共情,只有充足的同理心,才能有效沟通。家长要摆在自己的角色定位,琐碎的唠叨是无效且令人厌烦的,而且千万别跟孩子翻旧帐,要学会翻篇,努力让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开始。 <div><br></div> 五(2)班赵言妈妈分享了抱着平和心态去欣赏自己的孩子的育儿新的,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想要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就朝着这个方向去欣赏他。教育不是比较,因为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快乐、善良、健康就是最大的成功。 <div><br></div> 五(4)班陈思伊的爸爸分享了三个育儿感悟:有限满足、共同经历和快乐生活。面对孩子爱吃垃圾食品问题,现实而有效的办法是“有限满足”,在这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念;面对和孩子沟通出现断路的问题,提出沟通需要共同经历,多和孩子一起经历生活,他们才会真正懂得生活;孩子培养的实质是人格养成,而人格的养成需要快乐生活。最后他说,让我们和孩子彼此经历也经历彼此,在亲历中见证,见证孩子和我们自己的成长! <div><br></div> 五(5)班吕行同学的爸爸认为跟孩子共同成长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作为他的朋友,我从孩子那了解到了“10后”的喜好、烦恼、圈子和思维,我们也很开心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平时能够多拥抱他、陪伴他,给他可以全然信赖的安全感,倾听他的声音,鼓励他的观点,教会他尊重与理解,传递他规则与善良,带领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保护他对世界的好奇心,言传身教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在书海、旅途、运动和音律中,感知自己,探索世界,充盈身心,富足精神。最后我想对孩子说,拥有健康平和的心态、坚韧向上的性格和仁义德善的品质,远比学习成绩来得重要!加油吧少年! <div><br></div> 六(1)班严诚的妈妈分享了爱孩子的方式——“真理中的爱”。她说爱中有尊重,有引导,有管教也有放手,认为优秀家长是孩子愿意倾心吐意的,孩子一生都信赖的,尊重的爸爸妈妈。孩子打心底喜爱的爸爸妈妈,因这份爱,孩子未来也能成为爱的传递者。 <div><br></div> 六(2)班吴涵羽妈妈认为通过参加学校的家庭教育课堂,我学到了两点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放下家长专权的态度,学会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和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善用精简直接的正向沟通方法修整孩子的行为。巧妙的运用闭环选择题化解和孩子的意见分歧,达到一个高效的行动结果。正视青春期正视叛逆期,保持学习力和孩子共同成长。 此次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分享会,充满了真诚、关爱与交流的氛围。活动中,家长从多维度诠释了有爱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深刻影响,方法多多,都是“干货”;这次活动也促进了家长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大家通过分享经验彼此学习,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和“小妙招”,大家纷纷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好评,也希望学校能经常为家长们搭建这样好的交流平台,将家校联合常态化,实现家校合力教育,共同携手育英才!<div> 希望这次活动可以带动师大附小更多优秀的家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精进。从而影响更多的孩子把学习和成长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认真成为一种能力!</div> <div><br></div><div><br></div> 最后附上盛妈早上送孩子偷拍帅照一张:<div>90度给孩子们鞠躬的倪校长!真的好感动!瞬间就被暖到了,真正感受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对教学事业无限的爱和用心。</div> 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向所有用心的人致敬! <div><br></div><div><br></div><div>文字:胡姜一妈妈</div><div>编辑:陆思诚爸爸<br>拍照:陈思伊爸爸<br>初审:盛泰来、盛祉煦妈妈<br>审核:李霞<br></div>

孩子

家长

分享

育儿

成长

妈妈

自己

家庭教育

陪伴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