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4天骑程,536公里骑越2市6县交界,坡级443443344333424(44344),总爬升6767,披星戴月抗日,经地苏天路、上司24拐、弄微S弯、红水河百里画廊、大化古关山天路、龙林望山跑死马、海城魁头山穿越、棋盘滩、巴马弄井天路、好龙天坑、交乐村、南段巴马大环湖、岩滩电站、都阳土司府、幸福古河、红河三岛湾,基本按计划实施。</p> <p class="ql-block">西行大东巴线之D2(10月4日):红水河百里画廊+大化古关山天路27拐+平田边界山穿越。里程164.5km,爬升2085m。(居士的行者记录)。</p> <p class="ql-block">华美精品酒店,从仓库拿车子出来,把行李放到快拆货架绑好。就可以找早餐店就餐了。</p> <p class="ql-block">一般情况下,我的行李都是河池仔和居士帮忙捆绑的,因为我力气太弱了,顶多能把绑带绕一绕,用不上劲儿把包和架子牵牵捆起来。感谢!🤓</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附近就有一个粥铺,店名:粥公粥婆。还带有典故呢。</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16年,康熙皇帝为体察民情,第五次离京微服私访。是年秋天,皇上携随从来到广州,路染风寒,久治不愈。广东封疆大使察哈尔下文通告岭南各路名医为皇上疗疾,未果。后闻知梅州乡间有一对年逾八旬的阿公阿婆擅长熬粥,其所熬之粥乃据家传密笈配制,除了滋润可口,还能养生健体、消病祛疾。于是察哈尔派专人把这对阿公阿婆接到巡督府,并按阿公阿婆的要求架起了柴锅土灶,配以其它辅料及若干味中药,经过若干时辰的文火慢熬,一锅飘着药香的养生粥熬制完成。皇帝小啜一口,顿感气顺,三碗下肚,血脉开张,印堂发亮。没 出三日,康熙皇帝便精神气爽,彻底痊愈。这对年迈的阿公阿婆一时名声大振,远近闻名。后来,梅州的这种养生粥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冠之以“粥公粥婆”的美誉。至民国初年,随着广州、潮汕、梅州客家人赴南洋淘金热的兴起,深得真传的阿公阿婆之子一同前往,在马来西亚以“粥公粥婆”养生粥坊为生,他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的代代积累,“粥公粥婆”无论是从营养、色泽还是口感上,都不断提升,并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钟爱。</p> <p class="ql-block">在外骑行的日子里,早上基本都是吃粉的多,能吃上一碗粥是很开心的事情,更何况今早还吃上一碗筒骨粥,特别舒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