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参观自然博物馆

Miss-Kk🎀

<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来自玉鸣小学三五中队的潘芯粤和二五中队的潘宣丞,今天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我们来参观了「自然博物馆」,让我们做您们的眼睛,为您们介绍一下「自然博物馆」吧!</p> <p class="ql-block">自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收藏、制作和陈列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机构。自然博物馆即在自然志(自然史)方面收藏很充实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自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Natural History Museum(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1]</p><p class="ql-block">类别</p><p class="ql-block">自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藏精品</p><p class="ql-block">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自然历史博物馆三大任务</p><p class="ql-block">收集保存标本、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宣传教育是现代自然博物馆的三大基本任务。这三者相互补充,不可偏废。要不断地收集标本,以充实藏品,才能保障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需要。如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藏品十分丰富,但仍经常组织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考察和标本采集活动,有的博物馆鼓励并吸收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参与标本的采集和模型的制作。博物馆必须拥有一定科研人员,从事有关研究工作。一些著名博物馆往往集中了许多当代各国的著名学者,使这些自然博物馆成为生物学和地学中不少分支学科的研究中心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陈列方面,早期只是零散地展出附有标签或说明的收藏品;以后陈列内容需系统化,并有各种专题陈列(如“生命起源”、“人类起源”、“海洋奇观”、“恐龙世界”等)。陈列方式也尽量利用现代技术的成果(如声、象、光、电等设备),使展出内容形象生动、吸引观众。自然博物馆除了较为固定的基本陈列外,还经常举办临时性的专题展览,用以传播最新的科学信息。有的博物馆时常组织有关专家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的观众,分别进行有意义的讲演和示范以及咨询等教育活动。此外,不少博物馆还组织巡回展出,并设有专向残疾人普及科学知识的机构。近年生物学和地学中许多新兴学科迅速发展,经典的系统分类、区系调查等基础研究工作,有逐渐从大学向自然博物馆转移的趋势。博物馆已成为学校的校外课堂和实验室。许多大、中、小学到博物馆上课,充分利用博物馆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博物馆又是教师进修的理想场所。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p> <p class="ql-block">现代生命起源研究认为,生命起源是宇宙物质演变的一个部分。它关系到宇宙、太阳系和地球以至整个物质世界所经历的&nbsp;。生命起源只是宇宙演化的一个阶段,是宇宙演化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早期的生命在38亿年前的地球上已经出现。但是,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碳、氢、氧、氮等)的产生和演化则在地球和太阳系形成之初就开始了。所以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应当追溯到宇宙演化的初期。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也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根据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以及对现存生物进化痕迹分析和大量相关实验,现在对生命起源问题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p><p class="ql-block">一、原始的地球和最早出现的生物</p><p class="ql-block">地球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天体。有关地球的起源问题至今只是一些猜测和假设,还没有确切的答案。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的200多年间,针对对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起源先后出现了30多种假说,其中以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星云说最具代表性。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庞大的旋转着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由气体和固体微粒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幸运体中的大部分物质聚集成质量很大的原始太阳。与此同时,环绕在原始太阳周围的稀疏物质微粒旋转加快,向原始太阳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渐增大,在物质微粒间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渐渐形成团块,大团块再吸引小团块就形成了行星。地球就是这些行星之一。行星周围的物质按同样的过程形成了卫星。</p><p class="ql-block">地球从形成之时起,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演变之中。据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球约诞生于46亿年前,其初期的演变已无迹可寻,只能借助天文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来模拟重现。</p> <p class="ql-block">海洋奇观</p> <p class="ql-block">恐龙世界</p> <p class="ql-block">人类起源</p><p class="ql-block">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p><p class="ql-block">根据已发现的古猿和古人类化石材料,最早的人类可能在距今300万年或400万年之前出现。</p><p class="ql-block">起源过程</p><p class="ql-block">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1]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p><p class="ql-block">从猿到人的过渡</p><p class="ql-block">人类起源于新生代,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猿类从猴类分出,是在第三纪的渐新世。</p><p class="ql-block">古猿化石的发现</p><p class="ql-block">名称 发现时间 首次发现地点 生存年代 备注</p><p class="ql-block">原上猿 1911年 埃及法雍 3500万-3000万年前 已知的最早的古猿</p><p class="ql-block">埃及古猿 1966-1967年 埃及法雍 2800万-2600万年前</p><p class="ql-block">展开全部</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时间里,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着经过思考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飞跃,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p><p class="ql-block">最早的人属</p><p class="ql-block">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结束后,人类的体制形态仍在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发展过程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法。一是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三个阶段,智人又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另一种是把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的人与不会制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区别开来,单独列为一个阶段,称为最早的人属,其后的阶段分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两者相较,后者比较妥善。</p><p class="ql-block">最早的人属成员,一般是指直立人之前的人类,首先是“能人”。能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80万年前。能人化石最早是1960年起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陆续发现的。</p><p class="ql-block">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彼弗拉发现了一个头骨的150多块碎片,定年为290万年前。由于这个头骨没有突出而相连的眉脊,所以它在进化系统中的位置还有争议。</p><p class="ql-block">从1974年开始,英国人类学家M.D.李基在坦桑尼亚的莱托利尔地层发现了一些人类化石。1978年在莱托利尔地层中发现了留在火山凝灰岩中的人类足印,年代测定为380万年至360万年前之间。足印属一大一小两个个体,圆形的足跟,大足趾与其他四趾并列位于足前方,这些都是人类的特征。莱托利尔地层的化石可能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人属化石材料。</p><p class="ql-block">直立人</p><p class="ql-block">直立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或150万年前至30万或20万年前。</p><p class="ql-block">直立人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子明显增大,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脑量的增大是直立人体质进步的最大特点,一些人类学家认为直立人已有人类的有声语言。直立人身高平均为160厘米,比南方古猿增加很多,其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说明原始人类发展到这一阶段,其直立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p><p class="ql-block">直立人的化石最早是1890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特立尼尔附近发现的。1892年又在同一地方发现一根与现代人相似的大腿骨。</p><p class="ql-block">1929年,中国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p><p class="ql-block">直立人的化石分布在欧、亚、非三洲。我国发现的直立人已有十多次,除北京人外,还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等。</p><p class="ql-block">早期智人</p><p class="ql-block">早期智人生活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p><p class="ql-block">早期智人的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其脑容量达1300-1750毫升,但仍保留了一些较原始的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颏部不明显等。一般认为早期智人是由直立人演化而来的。</p><p class="ql-block">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因此过去曾把这一阶段的人类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3]</p><p class="ql-block">晚期智人</p><p class="ql-block">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指距今四五万年前至一万年前的化石人类。</p><p class="ql-block">晚期智人的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颏明显,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类已没有多大差别。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洲也有发现。</p><p class="ql-block">1868年在法国发现的克罗马农人是最早被发现的晚期智人,体质形态很像现代的欧洲人。</p><p class="ql-block">非洲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形态显示出非洲黑人的特征。</p><p class="ql-block">我国发现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河套人等,显示出蒙古人种的特征。</p><p class="ql-block">这些具有不同体型特征的化石,说明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人类学者把现代人类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地球外的宇宙空间,那里讲述了,星星,太阳,月亮和陨石的故事。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体验了许多不同的生活,我们觉得这次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