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带着我家小依妹在小区里玩,遇到了笑笑妈妈,聊起了孩子的话题。笑笑妈妈说两岁多的笑笑越来越爱哭闹了,只要有一点点小事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孩子立马就会坐地上哭闹不止,怎么劝说都没有用。比如吃饭的时候,常坐的位置被哥哥占了,牛奶的味道跟昨天的不一样,来家里做客的小妹妹吃掉了属于笑笑的那个糖果,坐电梯的时候没让孩子按电梯,诸如此类的看似鸡毛蒜皮的小时,孩子都能跟你闹腾个没完。我听她这么一说,笑笑的表现跟我们家小依妹最近的情况很相似啊,小依妹有时候坐我的车外出,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如果没有让她自己关车门,她就会急的大哭发脾气;回到了家里,如果没让她关门,她也会嚎啕大哭。</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样的现象,蒙台梭利博士明确的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且很有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蒙台梭利把儿童呈现这一现象的关键期称之为敏感期。</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以上种种表现,其实正说明孩子的执拗敏感期的到来,孩子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形成,当TA在维护自己认定的顺序而又得不到支持的时候,或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不出来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以哭闹的形式对你说“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孩子为什么会哭闹呢?对于孩子而言,哭是孩子表达自己的身心诉求最自然的方式,也是天经地义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哭的行为就与孩子的身心发育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给孩子换尿片的时候,孩子边换边哭,四脚朝天地做着各种伸展运动,顺便带动了肺和其他各类脏器的运动,加速体内循环和新城代谢;孩子饿了、困了、痛了,也都会习惯采用哭的方式来表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长大后,玩具找不到、东西够不着、小朋友不跟TA玩,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也都会哭。所有这些行为,对于孩子而言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一哭,我们就紧张兮兮,反而会让孩子因为我们的在意和格外关注,哭的更加起劲了。这些看似执拗的表象里,正说明孩子的智力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应该是及时发现教育引导的机会,因势利导,帮助孩子逐渐掌握和提高相关活、社交、动作和学习的技能。</p> <p class="ql-block"> 比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服,你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穿衣服的技能好好传授给他,从简单到复杂,从慢到快,从选衣服到衣服归类,帮助孩子逐步掌握这种能力。此外,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玩玩具也好,看绘本也好,发呆也好,我们要做到尽量不要去打扰他,让孩子沉浸其中,只有这样,孩子的专注力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面对孩子的哭闹,有哪些错误的做法?有一些家长,不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和背后的动机,主观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应对孩子的哭闹诉求,往往会采取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p><p class="ql-block">一、习惯性的第一时间进行“灭火”,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停止哭泣这类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别哭了”、“哭有什么用?”、“你不可以乱发脾气”、“你好好说话”,总想着止住孩子的哭闹,却忽视了孩子哭闹的原因和诉求。</p><p class="ql-block">三、训斥责骂孩子的“无理要求”这类家长,认为教育还需需要从严要求,认为孩子的哭闹就是“无理取闹”、不懂事,因此,也习惯于用打骂或者训斥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哭闹。</p><p class="ql-block">四、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在表达某一种诉求,比如想吃零食,想看动画片,想玩手机,不想刷牙,诸如此类的要求,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消停下来,无视家庭教育的原则,任意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诉求,只为了让孩子不再用哭闹的方式来给自己添乱。</p> <p class="ql-block"> 处理不当,会带来哪些问题?对于孩子的哭闹,如果采取以上几种方式或者其他处理不当的做法,将很可能对孩子造成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一、缺乏沟通能力,变得更爱哭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大宝小的时候也爱哭,以前我们不懂得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一哭,我们就会习惯性的对孩子说“哭有什么用?”、“别哭了”之类的话语,虽然当时能够止住孩子的哭泣,但是事后发现,孩子想要哭的时候还是哭,因为她就是有这种情绪宣泄的诉求,而且抑制的多了,孩子也不愿意表达了。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开始自我调整,在孩子哭的时候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理解和安抚,进行充分的沟通,孩子的心理状态才逐步的恢复了过来。</p><p class="ql-block">二、安全感不足</p><p class="ql-block">如果对孩子的哭闹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容易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这样的心理状态,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安全感缺失的心理,不敢尝试,变得内向。</p><p class="ql-block">三、脾气更暴躁</p><p class="ql-block">这一类情况发生在喜欢粗暴对待孩子哭闹的家庭,我小时候同村的一位同学,从小经常被父亲责打,慢慢的也让他养成了一个粗暴的脾气,前两年跟他聚会的时候聊起了家庭教育的话题,他说他儿子如果不听话犯错了,通常就是一顿皮鞭子伺候。</p> <p class="ql-block"> 面对执拗敏感期的孩子,怎么做才更有效呢?</p><p class="ql-block"> 面对孩子的哭闹,作为父母,一定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相反,你需要耐心地询问孩子,像解谜语一样,一点点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意图显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沟通的过程中,建议家长把握以下几点原则。</p><p class="ql-block">一、平静处理很重要,等待孩子平静是必要的环节如果孩子哭闹,我们表现的一惊一乍,那么孩子只会哭的更起劲。但如果不理不睬,任由孩子哭泣,也是错误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孩子3岁之前,孩子对家长表现出来的关心或是漠视的态度非常敏感,如果他哭了没人搭理,不安的情绪就会显著的加强。有一次我接小依妹放学回到家,打开家门的时候,没有让她关门,而是爸爸顺手关上了大门。小家伙马上大哭起来。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赶忙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看着小依妹,语气和缓地跟她说:“依妹,不着急,妈妈在呢。”与此同时,我抱住小依妹,让孩子知道妈妈关心她、爱她,过了一会儿,小依妹渐渐的平静了下来,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的事情上,也就忘记了刚才哭闹的事情。这种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你温暖的怀抱,抱抱她,亲亲她,给她必要的安慰和爱抚,而这正是孩子所需要的。</p><p class="ql-block">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婴幼儿时期得到的满足越多,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越自信,越乐观,也更愿意接受各种挑战。</p><p class="ql-block">二、帮助表达很重要经过安抚之后,等孩子终于冷静下来,我们就可以问孩子了,“你刚才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啊?”,宝宝不一定会说或者也未必说得很清楚。但你脑子里大致有了几个答案,可以问问他是不是这样的原因啊,帮着他表达出来。喜欢哭的孩子,除了性格原因之外,大多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培养好。有的孩子小时候不太哭闹,是因为孩子是个话痨,他们清楚的知道,只有不哭的嘴巴才可以空出来讲话。他们把要说的话说清楚了,妈妈才能够够聆听到他们的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让孩子学会表达,对于他的一生都很重要,尤其是小男孩,在这个方面更需要足够的帮助和引导。“你刚才哭,是因为打不开这个盒子吗?”,我们要努力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是想让妈妈帮忙吗?”,这种时候,孩子通常会点头或者说“是的”,通过这种沟通,了解孩子的诉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意识到,说出来,比哭闹更有用。</p><p class="ql-block">三、谈点孩子感兴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依妹,出了幼儿园门口依妹就嚷嚷着要买买,我说一会儿再买,然后就大哭起来。这时候正好过来一只依妹特别喜欢的小泰迪狗,我赶紧说:小依妹,咱们跟小狗狗玩吧!小依妹立马破涕为笑,追着小狗玩起来。</p><p class="ql-block">四、不要忽略事后推演做完了以上这些,孩子们的情绪通常会好转起来。这个时候,我们也会长舒一口气,心想终于搞定咯。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当孩子按照你说的做到了,比如“不哭了”,“开始表达了”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的给孩子鼓励和肯定,比如亲亲他,告诉他你今天的哪些哪些表现很不错,妈妈为你感到自豪。然后,也要趁着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跟他回顾一下整个过程。我们在面对孩子哭闹之后,往往容易忘记去回顾,但是这种做法恰恰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孩子加深记忆,在经历过几次类似的情形之后,宝宝就会逐渐明白,我哭是没有用处的,还不如好好说。</p><p class="ql-block">五、绝对不可使用武力出手打孩子容易,但事后想要修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家庭教育中,爱和尊重永远是底线,如果你想要让孩子听你的话,除了你给他讲的道理之外,你更需要赢得孩子的尊重和欣赏,而暴力,从来不是赢得这种尊重的有效手段。</p> <p class="ql-block"> 对于执拗期的孩子,大人要尽量避免与他硬碰硬,不要用武断的强迫法让孩子乖乖地听话,而是要了解他行为背后隐藏的教导机会,让孩子顺意,大人也顺心。既不破坏孩子已经建立好的内部顺序,又懂得为孩子建立好一个可以衔接的,有序的外部环境。让孩顺利度过顺序敏感期的同时,又养成了遵守顺序的良好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