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和唐天际—父亲张守伦往事

张晓穗

<p class="ql-block"><b>陶铸和唐天际交情很深,是长期革命斗争中浇灌的友谊。</b></p><p class="ql-block"><b>他两人有许多共同点: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投入革命洪流的有为青年。他们是老乡,都是湖南湘南人,陶铸祁阳人,唐天际安仁人,相距不到百公里;同学,都是黄埔生,陶铸五期,唐天际四期;1926年,同年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战友,他们都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经过漫长的革命战争考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都在东北担任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新中国成立后,陶铸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唐天际任21兵团政委,因工作关系两人交往更多。</b></p><p class="ql-block"><b>他们两人不仅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文化素养也很高,陶铸文字能力很好,写了很多关于革命道德情操修养方面的书;唐天际的书法很棒,留下了不少珍贵墨迹。</b></p><p class="ql-block"><b>他们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不烟不酒不应酬。</b></p> <p class="ql-block">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21兵团司令陈明仁(开国上将)、21兵团政委唐天际(开国中将)、21兵团参谋长杨焕民(开国少将),21兵团妇女学校校长张华(21兵团政治部主任方正平开国中将夫人)、我父亲张守伦。</p> <p class="ql-block"><b>正所谓惺惺相惜,陶铸对唐天际的工作非常支持,有求必应。1949年底21兵团正式成立,在浏阳举行了成立大会和授旗、授印仪式。陶铸代表中南军区亲临大会,授旗、授印,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b></p><p class="ql-block"><b>1950年,21兵团在醴陵整训期间,唐天际多次邀请陶铸到部队给各级党员干部做报告,有力推动了整训工作的开展。</b></p><p class="ql-block"><b>1950年,广西剿匪不力,毛主席亲点陶铸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全面主持领导广西剿匪斗争。不久,陶铸请求、中央批准、唐天际、陈明仁1950年10月率领21兵团参加广西剿匪,由唐天际兼任桂北剿匪委员会主任。在陶铸、唐天际的密切合作下,李天佑、陈明仁昔日的对手并肩作战,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广西剿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广西剿匪取得的胜利和陶铸和唐天际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b></p><p class="ql-block"><b>21兵团在广西期间,陶铸更是多次到部队视察和指导工作,为部队的建设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陶铸是到21兵团指导工作最多的首长。</b></p><p class="ql-block"><b>两人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可谓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陶铸</p> <p class="ql-block"><b>由于我父亲张守伦在21兵团任干部科长,唐天际对我父亲很信任和栽培。从醴陵开始,每次陶铸到21兵团,唐天际都要我父亲参加接待和陪同。陶铸的警卫安全也要我父亲协助。</b></p><p class="ql-block"><b>唐天际很重视干部工作,他既是21兵团政委又同时兼21兵团干部管理部部长。每次陶铸来都要讨论干部问题,提出增加干部配备。凡讨论干部问题,唐天际每次都要我父亲多讲,他补充,看得出来唐天际有意锻炼和栽培我父亲。</b></p><p class="ql-block"><b>陶铸对21兵团关于干部方面的要求很帮忙,尽量满足要求。这之后我父亲受陈明仁、唐天际派遣到武汉要干部,时任干部部副部长的刘兴元很爽快答应并迅速落实。</b></p><p class="ql-block"><b>严格讲从浏阳21兵团成立大会陶铸第一次来21兵团开始,到醴陵再到桂林,两年时间的接触。陶铸对我父亲也慢慢熟悉,有所了解。</b></p> <p class="ql-block">唐天际夫妇、我父亲。1978年春,长沙湖南宾馆。</p> <p class="ql-block"><b>陶铸和唐天际的关系很好,感情厚重,见面没有什么客套寒暄,尽是谈工作。陶铸吃饭不要其他领导陪同,多是由我父亲陪着吃,每次连汤带菜不超过四样,不浪费。唐天际只是在陶铸离开时偶尔参加吃饭。两人吃饭也是谈工作,不停的讨论问题…</b></p><p class="ql-block"><b>1951年底,广西剿匪任务胜利完成后,陶铸离开广西去了广东工作,任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b></p><p class="ql-block"><b>几个月后的1952年初,唐天际则带领21兵团大部分部队北上参加荆江分洪工程。我父亲也随唐天际去了荆江分洪工程指挥部,在唐天际领导下继续做干部工作。</b></p> <p class="ql-block"><b>1952年,唐天际在荆江分洪工程结束后调北京解放军防空军任政委,我父母亲一起跟随大部队去了海南修建国防公路,继续在海南公路工程指挥部做干部工作。几个月后的1953年初,一天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司令员田维扬通知我父亲说:黄永胜要找你去谈话。我父亲很迷惑,黄永胜不认识他,为何找他?到海南军区招待所见到黄永胜,黄永胜很和蔼的和我父亲说:你到广州干管部工作,快去。其它黄永胜什么都没有说。</b></p><p class="ql-block"><b>回来后,我父亲汇报给田维扬,田维扬也什么没说,叫下面马上办手续。几天后,田维扬叫车送我父母亲去码头坐船到广州。</b></p> <p class="ql-block">田维扬开国中将</p> <p class="ql-block"><b>1953年,我父亲开始在黄永胜、刘兴元手下做干部工作,先是中南军区大干管部,后广州军区小干部部,一干就是12年。</b></p><p class="ql-block"><b>在广州工作期间他又经常见到陶铸,陶铸每次见到他都热情打招呼,偶尔叫我父亲去他家坐坐,聊聊部队的情况,交办一些其它事情。母亲1955年转业也安排去了陶铸夫人曾志任书记的广州西村发电厂工作。陶铸和我父亲的关系,广州军区当时的当家人都知道。</b></p><p class="ql-block"><b>1964年我父亲离开广州到广西工作。1967年底,陶铸在北京出事了,1968年初我父亲也被广州军区当家人以莫须有的罪名隔离审查。这一整就是十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父亲才彻底平反,陶铸也重新盖棺定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b></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张守伦2018年4月8日在广州华南植物园陶铸塑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我父亲回忆起那一段蹉跎岁月,感慨万千。他说:他从陶铸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那时候的同志真的是非常纯真,除了工作没有别的什么想法,大家都严格要求自己。政治上不拉帮结派,经济上干干净净,人际交往清清楚楚,真好!真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b></p><p class="ql-block"><b>陶铸所著的散文名篇《松树的风格》中写道:“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我父亲文革期间在他困难的时候,陶铸的这些文字给了他很多力量,让他坚持了下来,而且从不低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陶铸、唐天际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父亲千古!</b></p>